第3章 才分九品
- 人在三國,開局盤點天下謀士
- 吾漣仰
- 3226字
- 2024-04-07 09:05:00
“列位,咱們書接上回!”
“且說那才子范閑受二皇子相邀一聚,卻在途徑牛欄街時突然聞到一股幽澀怪味,接著便不由分說拽著手邊之人從車廂之中奮躍而出。”
“這股味道原是取自某種毒蛙的箭毒,名為苦忍之毒,最是見血封喉,范閑幼年歷練時便已熟知。”
“而就在他縱身躍出的同時,一塊巨石也呼嘯襲來,將他所乘車馬瞬間砸的粉碎……”
茶館之中,馬良端坐桌案之后,桌上唯有茶碗水壺驚堂木三物。
他坐姿端正,吐字清晰,嗓音洪亮,講述的繪聲繪色,將聽眾的情緒也調動的隨故事情節變動而起伏不定,端是引人入勝。
所講,正是名為《慶余年》的長篇故事。
故事內容精彩絕倫,有爾虞我詐的廟堂風云,有驚心動魄的拼死搏殺,也有兒女情長的風花雪月,更有熱血沸騰的少年俠氣。
別說是如今娛樂方式極其匱乏的漢末三國,即便是千年之后的前世,這個故事亦是無比火爆。
當初馬良剛在茶館開書之日,便在周圍街巷中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讓平日門可羅雀的茶館頓時人滿為患,驚得茶館老板以為來了劫匪,差點驚動附近府衙。
哪怕在理清現實之后,茶館老板還是唯恐店面有什么閃失,將店內買不起茶水的客人全都轟了出去。
致使直到當日休書,店門外七尺寬的街道都處在堵得水泄不通的狀況。
也正因為見識過如此盛況,當馬良找到他商談合作事宜之后,茶館老板甚至都沒猶豫一秒便接受了所說的全部條件。
不僅將店內原本典雅的裝潢改成了如今這樣類似前世課堂一般的風格,收費方式也改成了茶水暢飲,門票和糕點付費。
更重要的是,門票收入與馬良五五分成。
一本《慶余年》訴說廟堂風雨,更道盡百態人生。
前來茶館聽書的多是商賈子弟,或是失意士人,他們心中也清楚自己的人生早已基本定型,不會有太大的改變,既無緣廟堂爭端,又遠離江湖血雨。
但馬良所講述的故事,卻是滿足了他們心中的向往!
他以精彩絕倫的故事引流,加之清香提神的茶水作陪,讓這間茶館的名聲極短時間便在襄陽打響,生意也是一如既往的長紅火爆。
坐在后排的劉備也是頭一回聽這樣跌宕起伏的故事,哪怕他只是半途聽起,但在馬良抑揚頓挫的講述之下,沒幾句便被深深吸引。
聽到數名蒙面劍客圍攻范閑時,他會不由為其捏一把冷汗。
聽到重傷的藤子京不顧自身傷勢仍要飛撲牽制巨漢時,他又立刻因為此人的義薄云天而引為知己。
聽到范閑轉危為安之后,他又開始隨著馬良的講述開始分析書中情節,想要理清楚究竟是何人暗中下此毒手。
“而在父親范建離開之后,范閑眼神卻是突然冷了下來,望向昏暗房間中的一處角落……”
茶館前方,馬良的聲音卻突然戛然而止,端起一旁早已涼透的茶水不緊不慢的淺飲品嘗起來。
劉備原以為他只是渴了,簡單喝兩口潤潤嗓子,卻未曾想到這一喝卻根本沒有停下來的意思。而且故事分明正講到關鍵時刻,就像好不容易費力繃緊了弓弦,卻等來了取消放箭的命令一樣心癢難耐。
劉備很想起身上前追問后續故事發展,但礙于自己的身份又只得悻悻放棄。
再精彩的娛興節目終歸也只是閑暇時的消遣,如今漢室垂危大廈將傾,他又豈能頂著漢室宗親的身份去結交一個小說家?
將面前的茶盞一飲而盡,就當劉備想要起身離開此處時,前排聽眾突然有人朗聲喝到。
“鴻賓樓趙蒙打賞馬先生百銖!”
一旁待命的茶館小廝剛趕到說話之人身旁,他便遞出一小袋早已準備好的銅錢。隨后更是起身向周圍抱拳拱手。
“歡迎諸位常來我鴻賓樓聚宴。”
緊接著,不遠處一個書童朗聲長喝“向條公子打賞五百銖!”
“蔡道貴公子打賞五百銖!”
“楊序公子打賞二百銖!”
……
一連響了數聲,方才打住,而茶館小廝手中托盤已是十分沉重,雙手托舉都是有些不穩。
劉備看著滿滿當當的托盤,也是不由一愣。
這是……打賞催更?
若是從前,能聽得這般有趣的故事,劉備自然也免不了要慷慨解囊打賞一番。
但如今他已經貴為皇叔公卿,身負天下重任。
為此,許多原本的愛好也必須強行壓下,唯有以天下士人心中理想的明君形象示人,廣攬天下賢士,方能在這艱難的時局之中搏得一線生機。
故而眼下,即便馬良所講故事再合自己胃口,劉備也只將其視作今日偶然閑暇時的消遣。
劉備想的很是通透,眼見馬良放下茶盞重新拿起驚堂木,也不再多想,安穩坐了回去,繼續享受這難得半日偷閑。
馬良余光掃過托盤,頓時也來了興致,驚堂木起落,故事也就繼續娓娓道來。
“五竹緩緩從黑暗里走了出來,眼睛上依然蒙著那塊沒有一絲皺紋的黑布,神情也是一如既往的冷漠。”
聽到這個名字,不少從頭聽來的聽眾當時便激動了。
“是五竹,沒有內力卻能與大宗師戰平的厲害人物!”
“對啊,我都忘了有這號人物跟在范閑左右了,為何剛才遇險時不見他出手相助?”
有人則是不明所以,向身旁人詢問道:“宗師不是郡國里訓導宗室子弟的大官嗎?這大宗師又是何物?”
身旁之人亦是妙人,不僅記憶過人,更是有問必答,當即便道:“這《慶余年》中天下武夫共分九品,品級越高實力越強。而天下萬千人中,有四人卻是超脫了這九品境界,世人便稱其為大宗師,以示其身份之尊崇。”
“以九品劃分天下武夫實力?有意思!可惜現實之中沒有這般清楚的劃分,致使失德之人為官,怯懦之人拜將!”
劉備身處后排,聽聞百姓對朝廷如此怨聲載道,卻也不覺得惱怒。
如今軍閥割據,州郡戰火紛飛,所有人都明白亂世已至,讓世人對本就怨氣頗重的靈帝一朝更為痛惡,同樣也認為這是造成亂世的禍源。
甚至即便是劉備自己,也不知道多少次因為桓靈二帝的昏庸無能而嘆息不已。
“若天下賢才良將真有這般清楚的劃分,那該多好?”
劉備心中莫名生出這樣的感慨,真正統管過一州之后方才會明白,各方各面的人才究竟有多么緊缺,也難怪會有求賢若渴的說法。
想到這里,劉備又是一杯茶水下肚。
在場抱著同樣想法的自然遠不止劉備一人,只不過劉備是求賢若渴,其他人多是自覺懷才不遇。
“馬先生如此博學,不知可否將現實之中的謀臣將帥分出品級高下?”
不知是誰突然在人群之中叫喊了這么一聲,頓時就像連鎖反應一般,引起眾多附和之聲。眾人議論喧囂之聲更是很快就蓋過了正在說書的馬良,讓他不得不敲擊驚堂木以示眾人安靜。
“諸位玩笑了,馬某不過一介布衣,豈敢妄論天下英才,更遑論品評優劣了。”
這個時代士人之間很是流行月旦評這樣褒貶天下人物的聚會沙龍,州郡長官乃至皇帝公卿征辟時都會參考一些名士的評價。某種程度上,這種評價也是如今人才選拔制度的一部分。
而就單純點評天下人物這個行為而言,即便偶有冒犯之語,也都會當作追求特立獨行的搏名之舉,基本不存在因言治罪的狀況。
換而言之,這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要求,尤其是他們剛剛還花了錢進行打賞,但卻被馬良如此輕描淡寫的搪塞推阻,一眾聽客頓時更為不滿,吵嚷之聲不消反漲。
但馬良也有自己的難處,身為一個穿越者,穿越的還是三國這種鼎鼎有名的歷史時期,擁有歷史大勢的先見之明可是他相比同齡那些望門世家極其重要的一個優勢。
雖然天下點評人才的名士海了去了,即便真的做個盤點也不會有什么影響。但對于想要帶著傻弟弟在亂世混個出人頭地的馬良來說,哪怕是一絲一毫的風險都不想冒。
畢竟,蝴蝶效應這種事,誰又能說得清呢?
ps:關于茶飲
神州對于茶的應用源遠流長,不過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當作藥食用途,對于何時發展成如今這般的專用飲品,學界尚存爭議,不過至少最晚在兩漢魏晉時期,茶就已經完成了從藥品到日常飲品的轉變。
三國志原文之中就曾記載,孫皓曾以茶代酒。
至于最早的茶館出現于何時何地,這種事怎么可能會有定論,只能說如今可見最早的文字記錄是在唐朝長安,記載于天寶年間進士封演所著《封氏聞見記》。
不過,封演在書中也明確表明“南人好飲之,北人初不多飲”,只是因為禪學的風靡才在北方傳播開來。
也足以側面證明,南方飲茶之風的盛行遠早于此,茶館開建也多半如此。
基于此,我方才斗膽推斷,在飲茶風氣逐漸盛起的東漢末年荊楚之地,襄陽是有可能出現一個專門賣茶為生的店鋪。
至于有人提到的茶攤,當時現代意義上上的桌椅尚未普及開來,飲品售賣要么是室內案幾席位,要么就只能是販夫走卒挑著扁擔售賣。
說這么多只是單純就事論事,解釋問題,而不是為了抨擊什么,也希望能有更多的讀者一起討論交流,小透明作者真的很希望能得到更多的評論,無論褒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