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關系理論與實務(第3版)
- 楊再春 林瑜彬主編
- 587字
- 2024-05-11 18:44:51
要點回放
公共關系就是組織為了協調自身利益和社會利益,以樹立良好的組織形象為核心目標,圍繞一系列科學的計劃,通過各種傳播手段來建立和維系組織與社會公眾之間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適應和相互合作的關系,協調化解組織內外的各種矛盾,進而創造組織活動的最佳環境的過程。
公共關系的職能廣泛而復雜,是公共關系對組織所發揮的獨特的、積極的作用,公共關系有五大基本職能:信息收集職能、信息傳播職能、協調溝通職能、形象管理職能和危機處理職能。
公共關系工作的基本原則有誠信務實原則、互惠互利原則、雙向溝通原則、開拓創新原則、全面公關原則、整體一致原則以及科學性和藝術性相結合原則。
公共關系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出現于20世紀初的美國。但是,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社會關系以及一種思想與活動方式卻源遠流長。早在古代文明時期,人類為了協調各個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便有了不自覺的、和現今社會類似的公共關系活動。中國是文明古國,“公共關系”的思想與活動可以追溯到有文字記載的遠古時代。現代公共關系起源于美國,分為四個時期:巴納姆時期、艾維·李時期、愛德華·伯尼斯時期和斯科特·卡特里普時期,每個時期公關的觀念、出發點、目標、傳播原則、方法和特點都不相同。中國的公共關系自20世紀80年代進入中國,至今已有40余年的歷史,經過40余年的實踐和發展,在我國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獨立專業或職業,由于種種原因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