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江東有周郎【求追讀 推薦票 月票】
- 三國:不坑劉備,從徐州破局開始
- 煙雨非遙
- 2292字
- 2024-04-14 00:00:00
曹性奏報:“曹操親引兵下陳國陽夏,陳王劉寵不敵;別遣曹仁入梁國。關羽入譙郡,已經占據譙縣,彭城簡雍入蕭縣。”
呂布震驚,他們竟然都如此神速,頃刻間,袁術豫州之地悉數不歸袁術之手,呂布計無所出,只能巴巴地看向陳宮。
“將軍,當速出兵占據整個沛國,同時回復劉袁,對劉備說已響應其出兵,對袁術說已出兵保衛沛國,曹操在畔,兵微將寡,無力南下。”
呂布聽了連連點頭,“按天理,我當助劉備;依人情,吾女尚在袁術之手,如今劉袁勝負未分,這是最好的辦法了。”
“將軍,不妥!劉備袁術何等人物,豈能不知將軍此為居中觀望之意?仆恐劉袁戰罷,為二人所不容!”高順說道。
呂布聽得不耐煩,心想,都不是誰贏幫誰?
“孝父(高順字),你欲置溫侯之女于死地乎?”郝萌質問道。
“袁公世家名門,豈會與一女子為難?”張遼反駁道。
陳宮漠然,“前番悔婚于劉備,嫌隙已生!”
“不然,前番悔婚,劉備雖知將軍真意,但將軍之言合情合理,并無生隙。”高順說道,“若將軍有意投袁,當與劉備決裂,萬不可居僥幸心,坐觀成敗!”
張遼向前諫言道,“不可,如今玄德公以弱國偏師入揚州而袁術不能制,豫州旦夕而失,勝負已分。吾等本就依附劉備,若不竭誠投效,來日玄德回師北上,與曹公共向小沛,將軍當何以自處?”
高順張遼說的都有道理,呂布躊躇起來,抬眼看見陳宮正閉目不語,是要自己做決定。
壽春城中。
袁術也正焦頭爛額,看樣子是不得不召孫策來壽春了。他必須盡快打掉糜芳這顆卡在揚州和豫州之間的,才能引兵保住豫州。
“主公!主公!—
門外慌忙闖進一武將,乃是步軍校尉李豐。
袁術不悅,“什么事?如此慌張!”
“末將于壽春到丹陽路上,擒獲糜芳軍一信使!”
袁術大驚。“信說什么?”
袁渙接過信遞給袁術。
“糜芳答應孫策,不需他領軍反叛,只需孫策以平定下吳、會二郡為由,在壽春危急之時,不引兵相救。待壽春城下,劉備許孫策揚州三郡之地,以補將軍失信許九江、廬江太守之失!”
李豐話一出,舉座皆驚。這封信正是幾天前糜芳放出的離間信,更有意思的是,按糜芳預料這封信最晚在兩天前就會被交到袁術手里,但不想袁術巡防疏漏,糜芳只能讓信使來回跑動了幾天,才被巡防斥候抓住。
袁術看完信,雙手發抖,要是孫策叛離,真的就窮途末路了!
袁渙接過信件。
“此必為糜子方離間之計!”袁術別駕袁渙說道。
“何以見得?”袁術慌張不已,此時他最希望聽到的就是說孫策不會反叛。
“糜芳自犯境以來,連戰連捷,自恃揚州除孫郎外皆無對手。唯恐將軍召孫郎前來對敵,故以此信離間將軍君臣耳。”袁渙分析道。
袁術聽得袁渙說‘皆無對手’時,臉色已經有點不好看了,而且袁渙沒有說孫策不會背叛自己。
“若孫郎真的叛我而去呢?”
“則將軍無立足之地了!”楊弘說道。
袁術更是臉都白了,看著剛從丹陽平山蠻,引兵五千回來支援的橋蕤。
“云明(橋蕤字),你如何看?”橋蕤乃廬江皖城人,與張勛分別為袁術左將軍左右司馬,是袁術能入主揚州的大功臣,且頗有才干且為人謙和,因此深得袁術信任。
“明公勿憂!”橋蕤答道,“以蕤看來,伯符必不會反!”
“何解?”
“伯符雖近來威名大盛,但他平定揚州諸郡所倚賴者為主公旌旗威名,一應軍需糧草也均賴為主公供給,其一門兄弟甥舅,俱仰賴主公。‘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伯符不會不知。”
袁術聽得橋蕤的分析,心稍安。
“聽聞云明有意將其長女許配伯符,以伯符為婿,其言不足信!”閻象反駁道。
橋蕤向來持重,也不氣惱,“伯符英才,吾固愛之。孫氏一門自孫文臺以來,便為將軍驅馳,孫郎先父孫文臺隨將軍破董卓、平豫州,戰功赫赫,更為將軍之功業而戰死沙場。自主公臨揚州以來,伯符戰必克攻必取,身先士卒,箭矢不避,不應受此猜忌!”
袁術沉吟不語,見一旁的袁渙正閉目沉思。
袁術站起來,“我知道了,命孫郎為九江太守,召他前來壽春,共討破敵之策。”
楊弘欣慰地點了點頭,袁術這老小子終于開竅了!
“主公,不可召回伯符!”
袁術困惑,“為何?”袁術打量著橋蕤,頓時笑逐顏開,“莫非云明自有破敵之策?”
橋蕤搖頭謝罪,“此戰事關揚州安危,末將才干遠不如張公(張勛,袁術軍左司馬),張公不能取勝,末將豈敢夸口?”
袁術也不氣惱,“那,你是擔心我加害于孫郎?”
橋蕤搖頭,“仆所思者,乃是近來揚州流言四起,皆妄言孫郎功高蓋主,今日見信,方知乃是糜芳之計,明公尚且懷疑,伯符豈會不自疑?若明公召伯符前來,但仆恐伯符自疑加重,若受人蠱惑,反而君臣失和。”
“伯符還敢叛離主公不成?”萇奴喝道。
“‘主疑臣則誅,臣疑主則反’。趙王遷殺李牧而邯鄲破,燕昭王信樂毅而齊亡。明公,孫郎統兵在外,萬不可操之過急!”
袁術點了點頭,不禁暗罵糜芳這計著實狠毒,幾乎一計破揚州!
袁術向前拉住橋蕤的手,“真天予云明也!昔日我曾許伯符九江太守,因見其年幼,未敢輕付,來人,取九江太守印綬送與曲阿,命孫伯符為九江太守!贈絹布...”
楊弘輕聲咳嗽以阻攔道,袁術見狀,便不再言封賞之事。“吾當再修書一封,謝孫郎勞苦,言明流言之事,以安其心。”
“主公圣明!”
“主公,若不召孫郎,主公當自將兵可討伐糜芳劉備了。”楊弘問道。
袁術一愣,前面是不想召孫策來,現在是不能召孫策來,真的左右不得勁,看樣子真的得自己拼一把了!
袁術瞥見橋蕤欲言又止。
“云明,汝欲言又止卻是為何?是認為吾不知兵乎?”
橋蕤起身謝罪,“仆只是在想將軍帳下人才濟濟,何須將軍輕動?”
“噢,你想推薦何人?”袁術正色道,“縱是親友,也是‘舉賢不避親’,但說無妨。”
橋蕤起身鄭重其事地行禮,正色道“末將保舉一人,定能一舉破敵,若明公重用此人,與孫郎珠聯璧合,平定徐州、逐鹿中原,指日可待!”
袁術心中大喜,猛地站起來,“何人!”
“洛陽令周異之子,原丹陽太守周尚之侄。”
“周瑜,周公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