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味略甘、略咸、略鮮、略澀、略腥,五味俱全,然則望之色亮,質硬而粉”,良醫正手里拿著一枚蝦皮丸子又搓又捏,皺著眉頭說道:
“臣見過無數藥材,卻從未有一種是這種味道和口感的。此物非草非木、非禽非獸、非金非石,實在是罕見。”
良醫正所說的甜味,是蝦皮的有效成分--羥基磷酸鈣當中,羥基的味道;咸鮮自不必說,海產品大都如此;至于澀味,是蝦皮中殘留的少量氯化鎂和鹵族元素造成,畢竟是海里撈出來的東西,多多少少都沾點這個味兒。
至于腥味嘛……
“淦!”陳逸暗罵道:“買的時候,那老板還說是剛進的貨,這包蝦皮肯定是放得太久了!回頭找他算賬去!”
蝦皮放太久,是有點腥味,但是只要沒有變質腐壞,正常人的鼻子一般是聞不出來的,平時抓一小把燉個湯、做個蝦皮冬瓜、蝦皮蒸蛋之類的菜肴也嘗不出來。當然現在煮熟了,吃下去也不會有什么健康問題。
前提是別像這位良醫正一樣,有著狗一般靈敏的嗅覺。
“那這定是海中奇物了!”荊王老懷大悅。
這位王爺算是相當的善解人意,而且他也一直很尊敬李時珍,所以才沒有讓對方把這個龍宮里撈到的寶貝單獨獻出來,只是拿起一枚左看右看,贊嘆之語不絕于耳。
此時高福倫的臉色不大好。
之前他一門心思,想將城郊麒麟山回龍觀的“仙人道長”引薦給王爺認識。那道長會煉丹之法,正好拿來投其所好。但之前被李時珍當眾駁斥為歪門邪道,雙方已然產生了不小的嫌隙。
再加上那那玉乾真人如今簡直就成了陳逸的狗腿子,二人又把仙丹給煉了出來,以后想迎合上意、討荊王千歲的歡心,就更難了。
“千歲爺”,高福倫踏前一步,“此丹藥來歷不明,內里藥材說是什么龍宮里得的,更是匪夷所思,千歲還須謹慎才是啊。”
“你懂個什么?”荊王一臉不滿:“這丹藥乃是李神醫和真人親自帶來,難道還會害本王不成?之前孤那幼子得了喜食燈花的怪病,還有胡妃的腹痛攻心之癥,都是神醫妙手解救。后來真人的神跡你也是親眼所見。如今你這奴才胡亂說話,豈不是傷了人家的心?以后還如何讓神醫為本王煉丹、讓真人助本王修道?”
高福倫:“……”
“既然丹藥拿來了,那本王就先試吃幾日。若是有效,還望神醫和真人再多制一批”,說完荊王便略一抬手,高太監無奈,便上前將錦盒從陳逸的手中接過。
按道理,現在就應該令人端茶上來了,可李陳二人豈是尋常的賓客?荊王非但沒有逐客,反而當即下令,今日在王府聚宴,要的是就是個不醉不休。
李時珍其實是不想留在王府之中的,他年歲已高,既飲不得酒,又吃不了許多山珍海味,一想起要吃席,就覺得胃脹氣。對千歲動不動就大宴賓客的習慣,他也略有不以為然的感覺。但今日既然是跟陳逸一起來的……
蘄州蹭飯王,果然名不虛傳,走到哪里都有人請吃飯。
陳逸則是將千歲的好意直接笑納,所謂“吃自己的雙腳跳,吃別人的哈哈笑”,有得吃為什么不吃?這一頓吃完了,等會兒還要去世子那邊,問問頭骨雕像的情況呢。到時候多半又少不得來一頓好的。
日頭已近傍晚,王府闊綽的宴客廳內,一張豪奢的老油梨木大桌之上,已經擺滿了各色菜肴。
什么山水八珍、魚翅烏參,林林總總,只看一眼便能知道,這一頓就能頂不知道多少家尋常百姓一年的伙食費。
“天天這么吃,居然還能缺鈣”,陳逸在王府太監的引路下,一邊往廳中走去,一邊還非常不講義氣地腹誹了一把請他吃飯的千歲爺。
而且這只是一頓私宴,要是王爺的壽宴,或者是哪位王孫貴族滿月、或者王妃產子之類的時候,恐怕規模和檔次還要高上百倍。
今天吃飯的規模不大,而李時珍和陳逸二人既然為王爺親自相邀,自然也就坐在了上賓的位置。
“好好好,吃吃吃”,陳逸心里只有這六個字。
然而主人剛剛祝完酒詞,眾人還沒來得及動筷子的時候,便聽到門外有人通報求見。
荊王面色稍有不虞,還是讓人打開廳門,來人剛一走進來,席間眾人便覺得十分蹊蹺。
求見之人頂盔摜甲,寬眉闊口,頜下粗髯,根根如鋼針一般。
居然是王府衛指揮使曹銳。
荊王眉頭稍皺,但也知道曹銳此時求見,肯定不會是什么雞毛蒜皮的小事,便放下手中的酒盅,讓來人盡速稟來。眾賓客連同李時珍等人在內,也都看著這位英武將領。
但是更加令人吃驚的是,曹銳他居然不是來求見千歲的。
他自稱,是應了王府管事太監高福倫和世子朱由樊的請求,想與席間一人私下一敘。
而那個人,自然就是陳逸。
這也太犯忌諱了。
王府衛雖然不是大明藩王的家奴,但畢竟要事事以千歲為尊。如今你這衛指揮使當著荊王宴飲的面,居然要將貴客從席間請走?
再說了,你這指揮使知不知道陳逸的另一層身份?人家可是錦衣衛,什么事情不能當面公開說?要是惹些閑話出來,你以后又去給誰解釋?
曹銳也是有苦說不出,世子千叮囑萬叮囑,不要把王府中可能有白蓮教窩點的事情往上稟告,以免嚇到了王爺。加上王爺最近確有精神不振的征兆,到時候要是嚇出來了個好歹,就跟上次戲班子殺人那時候一樣,恐怕還要引起更大的騷亂。
荊王面露慍色,將酒杯重重一頓,席間氣氛霎時間便是一冷。
眾人噤若寒蟬,周遭侍奉的宮女奴仆們個個眼觀鼻、鼻觀心,連呼吸都不敢粗了些,免得惹來遷怒,到時候又是一頓屁股開花。就連李時珍也放下了筷子,嘴唇動了動,便準備開口勸解一番。
這時旁邊一個聲音,適時地出來打了圓場。
“或許是之前城中教案的事情,待臣與曹將軍去去就來”,陳逸起身行了一禮:
“王爺萬勿發怒。《黃帝內經》有云: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故喜怒傷氣,寒暑傷形;暴怒傷陰,暴喜傷陽。臣此前獻予王爺的龍牡壯骨大還丹,正是深海龍宮的至陰之物。若再因怒傷陰,便是陰上加陰,恐有損王爺道行啊。”
李時珍此時的眼睛已經瞪得溜圓:
這蝦皮丸子還能這么用的?你這樣招搖撞騙,總有一天要被雷劈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