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億美金的外債,拖不垮米高梅,卻讓著神秘男人會出現(xiàn)在公眾面前。”
有人感嘆,也有人憂心忡忡。
盡管好萊塢八大影業(yè)公司,都一直存在了很多年。
表面上看相安無事,實際上暗地里都在勾心斗角。
影業(yè)的這塊蛋糕就這么大,誰不希望可以分到更多的。
最好的結(jié)局就是剩下自己一家獨大,不管拍出什么樣的電影,都會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這些年來,米高梅的確沒有出現(xiàn)過很多精彩的電影了。
甚至隨著影業(yè)的發(fā)展,拍攝一場像樣的電影,能夠吸引關(guān)注的,追求的高質(zhì)量,也就增加了很多的成本。
更何況,本身好的劇本和編劇,也是直接影響了電影受眾范圍。
《007:大破天幕殺機》和《霍比特人:意外之旅》也算是米高梅十年前拍攝出來的比較受歡迎的電影了,但成本也是讓人感到窒息。
雖然票房還算不錯,斬獲了二十七億,卻也沒有能夠扭轉(zhuǎn)米高梅迅速跌落神壇的下場。
好萊塢八大影業(yè),米高梅是沒落得十分厲害的存在,其中不乏缺少好的劇本和演員,更缺少的是一個好的導演。
一部電影最終的好壞,取決于一個導演的能力問題。
唯一還比較看來米高梅的是華納兄弟,畢竟前幾年還跟米高梅有過一些合作。
此時的華納兄弟內(nèi)部,也形成了兩派的撕扯。
大部分的人都認同了米高梅沒落的事實,并采取與米高梅斷絕合作的決策。
而少部分人則是人為,米高梅還有救,雖然九十六億的債臺高筑,讓很多人都失去了信心,卻也不能在此時落井下石。
“那米高梅活該他倒霉,去查清楚到底是華裔什么男人,竟然在此刻入主米高梅的?”
“一夜之間,竟然出現(xiàn)了這么一個男人,該不會是米高梅在炒作什么吧。”
“都不要相信了,肯定沒有的事情,你們還不知道媒體到底都怎么回事嗎?”
“不過很多傳統(tǒng)媒體都在報道了,相信這應(yīng)該是真的。”
要說華納兄弟至少還在議論,但對環(huán)球影片公司來說,卻是一片死寂。
該說不說,這環(huán)球在他們拍攝《侏羅紀公園》后,的確讓他們大賺特賺了一筆,即便是現(xiàn)在這種環(huán)境下,他們也能自食其力,創(chuàng)下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
《諜影重重》《速度與激情》的系列,也將這家影業(yè)公司推到了好萊塢的頂端。
米高梅的沒落,是伴隨著這些公司的崛起而形成的,八大影業(yè)的同時競爭,注定了米高梅會走這樣的一條路。
二十世紀影業(yè)對米高梅的關(guān)注也不是很高,他們和環(huán)球的態(tài)度是差不多了。
“米高梅早就應(yīng)該退出歷史舞臺了,搞不明白為什么還有人注入資金,收拾這個爛攤子。”
“若非強大的財團,是無法堵上米高梅的窟窿的,這家搖搖欲墜的公司,到底有什么好吸引人的。”
“各有所取,也許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正是吸引別人入主的原因。”
剩下的迪士尼影業(yè)和聯(lián)美電影,對這突如其來的漫天飛舞的消息,嗤之以鼻。
他們才沒有時間來關(guān)注這些,更多的大片正等著上熒幕,圈住更多的資金,讓他們成就更大的視覺盛業(yè)。
尤其是來自亞洲的華裔的人,歐洲的這些人都不怎么感冒,甚至認為好萊塢可不是他們?nèi)A裔人該進來的。
隨著亞洲影業(yè)的崛起,票房方面也得到了很多的提高,得益于亞洲對票房的貢獻,但這些始終無法提起他們對華夏人的興趣。
他們固執(zhí)的認為,之所以好萊塢電影能夠在華夏和世界傳播,完全是因為他們的能力始終遠遠地凌駕在其他人身上。
米高梅的畫室內(nèi),陳牧靜靜的等待著。
米高梅的興衰,不僅僅是米高梅的命運,同時也是陳牧的命運。
挽救米高梅是危機,也是挑戰(zhàn)。
俗話說得好,機遇和挑戰(zhàn)同時存在,就看你有沒有膽量去試一試。
沒人相信,這該是一筆潑天的富貴,更應(yīng)該是壓倒陳牧的最后一根稻草。
既然給了他機會,他自然不會放過。
剩下的就是奮筆疾書,找出這個世界中還未出現(xiàn)過的電影,將其寫下來。
能不能成功,除了演員之外,還有就是導演的貢獻了。
……
其他人看不好的東西,可能就是一個讓人發(fā)現(xiàn)機遇的地方。
陳牧手里的筆在素描紙上不停地畫著,那些個恐怖的畫面,令人陷入無盡的折磨中。
他也看過很多好萊塢電影,其中以小搏大的電影有不少,小成本大電影的效果更是層出不窮。
而這些不僅僅是需要一個絕佳的劇本,更需要一個才華橫溢的導演來執(zhí)導。
劇本方面,他都已經(jīng)想好了,此刻的紙上畫出來的那些畫面,就已經(jīng)讓他有了一些目標。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一個好的導演才是一部電影票房是否賣座的關(guān)鍵。
陳牧幾乎毫不猶豫的就看重了《電鋸驚魂》的電影,這是一個以小搏大的典型例子。
陳牧前世所看的網(wǎng)文,無一例外,全部都是以電鋸驚魂,為開端。
如今,對于陳牧來說,最適合,也是最能力挽狂瀾的電影,莫過于電鋸驚魂。
他要是沒記錯的話,《電鋸驚魂》一上映,就引起了軒然大波,光是在北美地區(qū),就斬獲了五千多萬美元的成績。
這還只是在北美地區(qū),全球加起來,已然超過了十億美元。
而這部電影是由澳大利亞華裔男人溫子仁擔任導演,雷·沃納爾擔任編劇,兩人通力合作之下,以最小的成本就拿到了如此高昂的票房。
想到這里,陳牧當即拿來了另外一張紙,在上面快速的寫下了溫子仁的名字。
“溫子仁,澳大利亞籍。”
穿越來到這個世界,陳牧并不清楚這里到底是否也有這么一個人。
但他來這里五年了,對這個世界已經(jīng)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
那就是這個世界很多小成本的電影,并沒有被拍攝出來,而像是溫子仁這樣的導演,也從未在八大影業(yè)中出現(xiàn)過。
也就是說,想要找到這些才華橫溢的導演,來執(zhí)導他心目中的電影,就需要去尋找到他們。
但對他們的了解相當少,除了名字和國籍外,并沒有其他更多的信息。
就算是畫像什么的,也只是存在于陳牧的大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