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清朝時候,山東臨清縣龐莊村出了一位有名的翰林,人稱王翰林,德高望重,是皇帝家的幾任御聘老師,他的后人保留了一幅《嘉慶跟驢》的水墨畫,這幅畫既顯示了祖上的榮光,也牽出了一段耐人尋味的翰林喻斥皇太后的故事。
小時候的嘉慶皇帝天資聰穎,頑皮好動,非常招皇帝和皇后、皇妃們的喜愛,特別是皇太后對他更是寵愛有加,視為掌上明珠,什么事都由著他的性子。
到了嘉慶該上學的年齡,有意讓他將來繼承皇位的老皇帝,就將學識淵博、為人正直的王翰林選中為嘉慶和其他幾個皇子的啟蒙老師,目的是讓他們接受良好的教育,將來能更好地治理統治天下。
可是,有一天,皇子們都放學回了家,唯獨不見嘉慶的蹤影。
到了吃飯的時候,依然見不到他的人影,于是,皇太后問起此事,平時就嫉妒皇太后偏向他的幾個小皇子一個個得意洋洋,笑而不答。
最后在皇太后的再三追問下,年齡最小的九皇子經不住皇太后的恐嚇,一五一十道出了實情。他說在課堂上,嘉慶好動貪玩,不好好背書,被老師罰站背書哩。聽到這里,心疼孫子、怕玉體委屈的皇太后立即差人到書房去請,王翰林不但沒答應放嘉慶回家吃飯,反而還責怪來人不識時務,攪擾了背書。
皇帝馬前七品官的內人們哪受過這樣的羞辱,于是氣呼呼地跑回宮中,添油加醋地向皇太后進,行了稟報。皇太后一聽有人敢違抗自己的旨意,立刻龍,顏大怒,命人起駕到書房看個究竟。到了書房一看,王翰林身坐太師椅,腳踏烤火盆,正在閉目養神。再看旁邊站著的嘉慶,一臉委屈地正在,背書,皇太后的火氣騰地又上來了,大聲斥責王翰林,拉起嘉慶就要回家吃飯。
正直的王翰林就是不應允,氣壞了的皇大后大聲說道:“大清江山是我們家的,我們書背得好當皇帝,背不好也照樣當皇帝,用不著這樣用功!”一聽這話,王翰林的火氣也騰地躥了上來,他想:這不是好心當了驢肝肺了嗎?于是,毫不示弱地回敬道:“讀書做學問,將來你做的是明君;不學無術,庸庸碌碌,將來你做的就是昏君!”
幾句話駁得皇太后啞口無言。
皇帝聞聽此事,立刻差人畫了這幅《嘉慶跟驢》的水墨畫,送給忠心耿耿的王翰林,這既批評了皇太后,也保住了她的自尊,同時,也為王翰林挽回了更大的面子。
從那以后,王翰林對皇帝更加忠心耿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