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此后照鏡子將有兩個人的影子
- 想象一朵未來的玫瑰
- 天才馨卓的小狗
- 1432字
- 2024-03-06 17:43:21
吾友王馨卓,見字如晤。
我想我也應該像小波那樣,偶爾嘗試跳脫愛情的窠臼,摘下戀人的濾鏡,像朋友一樣同你相處。如此可以讓我更冷靜地思考,拋開因為愛情惹起的小情緒,既能避免自己意氣用事,也不至于一味地寵溺和妥協(xié)。
人走在路上,在不斷的拾起和丟棄。如今可談心的朋友也都零落四方,提不起攀談的興趣。人注定是孤獨的,區(qū)別只在是否為寂寞所苦。我有時也感到寂寞,我需要一個心靈契合的朋友。我想念你,我的朋友,我們做戀人的時間太長,做朋友的時間太短,以至于多數(shù)時候我并未將你放在朋友的位置,能對朋友輕松說出口的話,到你這里反而擠不出一個字了。這不應該。我該撕掉愛情的薄紗衣,赤裸出兩個靈魂碰撞的火星。該是相濡以沫的交游,而非只有情欲的媾合。
我喜歡木心的文字,它們冷得像烙鐵那樣燙手,仿佛讀不出半點情感的波瀾,細想來卻暗藏著洶涌的哲思。他在《九月初九》里提出了一個我從未認真思考的問題,為什么中國的詩人作詩非得以山川草木為引,所謂比興又緣何而來,何以外國的詩人學者沒有這樣的習性。木心先生給出的解釋,不像是解釋,倒更像是說故事,將中國的人和自然之間的平等參透揭示得淋漓盡致,這個古老的國族,無論是鈞天齊樂的盛典,亦或是薄海同悲的殤禮,無不與自然息息相關,樂其樂時萬物逢春,憂其憂時百草搖落,中國的自然中處處見人跡,人跡(也包括文章)中又處處見自然。這等論述本是浮云般脫離生活的哲思,但也使我更擦亮了眼睛,到自然中去,創(chuàng)造和尋找人的足跡,思考我們的存在與意義,在廣袤邈遠的天地間,我們又能留下些什么。人間遍地草木,又有幾株會沾染我們的性情。人活一世,確實該留下點足跡,即便后世尋之不見,也能被自然寫進歷史的頁巖中。
我本是有些虛無主義的,所思所想缺乏務實,反而還務虛。對于人生的意義,總覺得對于億萬年恒久的宇宙而言,任何生物的一生都短暫如剛點燃就熄滅的火星子,當然也有極少數(shù)人稍亮些,照亮了一小片黑暗,但我仍覺得人生苦短而渺小,我也缺乏及時行樂的勇氣,因為害怕此時溺于享樂將走向庸碌的深淵。你想到了什么呢,是不是《山月記》里李徵的心聲——
因為害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又因為有幾分相信自己是明珠,而不能與瓦礫碌碌為伍,遂逐漸遠離世間,疏避人群,結果在內心不斷地用憤懣和羞怒飼育著自己懦弱的自尊心。世上每個人都是馴獸師,而那匹猛獸,就是每人各自的性情。
很多人應該都是這樣吧。一邊暗中立誓要活出一番作為,但在現(xiàn)實面前認清了自身的局限之后又踟躕不前,想低頭同現(xiàn)實妥協(xié),心里卻還留有希望的死灰,妄圖在某一天復燃。人生,最忌諱的便是躊躇滿志,平靜地看待每一次經歷,或許才是我最應該走的步法吧。想起一句詩,應是水中月,波定還自圓。
我又不受控制地說了這么多,就像與朋友傾訴內心煩惱一樣,我此前甚至從未與你說過這許多。
我們做朋友是極合適的,做戀人也天造地設,因為我們的靈魂是互相吸引的,它們情不自禁地想要靠攏,我說的對嗎,吾友王馨卓?我們將是彼此獨一無二的朋友,當然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我這里說的獨一無二,卻是另一層意思了。就像我對你說的悲傷,和對別人說的,是不一樣的。你給我的快樂,同別人給的,也是不一樣的。它們不是一回事,也切勿當做一回事,否則我要哭了。
木心先生在《九月初九》里談論中國的“自然”中有“人”的時候,有這樣一段話:誰蒔的花服誰,那人卜居的丘壑有那人的風神,猶如衣裳具備襲者的性情,舊的空鞋都有腳。說不出的美,你看這話像我們不?
相愛的人有彼此的樣子,此后照鏡子將有兩個人的影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