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咨詢師,我為什么不快樂:心理咨詢室的故事作者名: 尹依依本章字數: 1323字更新時間: 2024-03-18 14:40:21
前言
我是一名心理工作者,同時更是一名普通的職業女性。這么多年的工作經歷以及在工作中接觸的案例,讓我領悟了很多道理。當然,和大家一樣,我也不時被生活鞭打,沮喪有時,痛苦有時,絕望也有時。
我們每天努力在生活里扮演各種角色,總免不了有力不從心的時候。在寸土寸金的倫敦哈利街,在我的心理診所里,我見過許多事業有成的精英來訪者。他們看似成功,卻都曾問過我同樣一個問題:咨詢師,我該怎樣找回快樂。沒錯,心理咨詢是一趟探索之旅。他們努力打拼,也好似成績滿滿,但是他們的心理健康經常被忽視,療愈自己的過程也被忙碌的生活擠到了一邊,最后不得不來尋求心理幫助。
人生是用來體驗的,快樂也是需要尋找的。那么,奔波的我們,是不是也會懷疑自己有做得不夠好的地方?是不是也經常為當下的事情和別人的評論而焦慮?是不是也覺得愛自己和接受自己原來一點都不容易?是不是還在帶著原生家庭的傷疤艱難前行?我們想要健康地生活,我們想做出自己的成績,但是在忙碌不已的生活中,我們是不是忽略了自己的內心?
心理學是研究如何讓心理更健康的社會科學。心理咨詢屬于一種心理健康急救,也是使我們保持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但是對于很多人來說,心理健康依然是一個新的概念,而心理咨詢更是生活中的一種“奢侈品”。這也是我寫這本書的原因,我想盡量真實地將心理咨詢的對話過程還原,讓大家哪怕缺少心理咨詢資源,也可以學著去問自己一些問題,從那些問題里,找到自己內心痛苦的原因,然后開啟自我療愈過程。
自從在倫敦大學城市學院以心理咨詢博士身份畢業之后,我一直在倫敦從事心理咨詢工作。至今,我已從事咨詢工作至少有3萬小時。倫敦有著多元性的文化因素,我遇到的來訪者都有著不同的背景。但是從這些案例中,我看到人的情感是相通的,所以我特別選取了20余個有代表性的案例,這些案例涉及現代人普遍具有的焦慮問題,以及對自己情緒的不體諒、不接受自己和不懂得好好愛自己等問題,希望這些案例可以幫助到正在受各種心理問題困擾的大家。
人類很堅強,也很脆弱。在我們筋疲力盡的時候,甚至不需要經歷多大的挫折就能使我們的心情墜入谷底。我想通過這些真實的案例,通過來訪者們的成長,告訴大家:別擔心,一切都會好的。我們會從低谷中走出,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成長,獲得更強大的力量。
生活不易,我們要保護好自己的心理資源。在這本書里,我也用了最新的心理學研究理論以及行之有效的各種心理學小妙招來幫助大家重塑心理健康,這樣我們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勇氣去迎接生活中即將到來的各種挑戰,同時還能保持積極的心態去享受生活中的美好。
請大家記住,我們要比自己想象的更堅強。就像我每個案例的當事人一樣,他們也許經歷了困苦、艱難,甚至絕望,但是他們的勇氣最終幫助他們重新塑造了自己,而你,同樣也可以。希望你能與自己和解,包容并愛上自己,讓自己重新獲得快樂的能力。
最后,我想感謝所有那些和我分享他們人生體驗的來訪者們,感謝他們的無私分享。同時,為了尊重隱私,有關來訪者的咨詢細節均已做了修改,相關敘述也得到了來訪者的授權。他們教會了我何為堅持,何為堅韌,也給了我面對生活繼續努力的信心,他們是我的英雄。
感謝編輯老師們一直以來的支持,他們給了我莫大的鼓勵和耐心,感謝你們讓這本書成功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