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 跨境關聯
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不僅僅局限在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經常會造成全球大范圍更為廣泛的連鎖反應,特別是在目前社會經濟更為全球化的情況下。如2007~2008年的全球糧食危機,觸發此次危機的主要氣候因素是澳大利亞發生的連續干旱事件,而澳大利亞是世界小麥市場的主要供應商。2006年澳大利亞發生了被稱為“千年大旱”的旱災,之后又是多次干旱,導致小麥連續減產。而此前糧食系統已因庫存不足,其后逐漸轉移到對牲畜飼養和生物燃料生產的影響。由于全球糧食庫存不足,各國政府迅速做出了反應,全球排名前17位的小麥出口國中有6個國家、排名前9位的大米出口國中有4個國家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貿易限制。由此全球糧食供應大幅度減少,從而推動糧食價格相應飆升。在高收入國家,食物支出在總支出中的比例相對較小,但低收入國家的情況則與之相反,高度依賴糧食進口的國家,在價格暴漲時受到更大沖擊,全球多個國家發生騷亂,甚至一些國家政局發生更替。
類似這種影響多個國家、多個行業的氣候變化風險雖然可能發生的概率不高,但是一旦發生,通常會以一種難以預測的方式加速演變、連鎖發展。它往往是由某一種極端事件引發,通過一系列的因果風險鏈,進而影響更大范圍、多個系統的結構、功能和穩定性,導致大范圍、高風險的后果。
全球變暖會成為影響人類健康的一個主要因素,表現為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發展中國家將承受氣候變化帶來的更加巨大的壓力。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表明,2030~2050年,因氣候變化導致的瘧疾、痢疾、熱應激和營養不良將造成全球每年25萬人死亡。氣候變暖還會使高山冰川融化,出現生態難民。圖1-18所示為源于氣候危機的系統性風險概念框架。

圖1-18 源于氣候危機的系統性風險概念框架
資料來源:《中英合作氣候變化風險評估—氣候風險指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