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地中海

西方文明的搖籃

1961年,海洋地質學家威廉·B.瑞安和資深海洋學家約翰·布拉克特·赫西帶著新研發的地震剖面儀前往地中海進行海底勘探。此行漫長且艱險,而地震剖面儀所顯示的一些明顯異常的數據,使他們感到更加厭倦。然而,隨著勘探的繼續,他們逐漸發現這些看起來十分異常的數據并非錯誤。

雖然他們沒有像預期的那樣在海床發現基巖,但他們發現了與基巖完全不同的物質,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剖面儀上會出現異常數據。歷經10年的研究和一次深海鉆井工程之后,他們終于得知,那覆蓋海床的是厚度超過2000米的鹽層。

這個發現令人十分震驚。鹽層的厚度幾乎和阿爾卑斯山的高度一樣,這也就意味著,這片約250萬平方千米、容水量達458萬立方千米的地中海曾經干涸過。當科學家將這些地質數據整合起來后,神奇的故事開始了。

板塊運動

大約在600萬年前,非洲板塊和亞歐板塊移動并撞到了一起,這使得當時的特提斯海被陸地環繞。特提斯海當時成為內陸海,由于臨近的大西洋的海水無法流入這里,特提斯海的海平面開始急劇下降。此外,由于從河流注入的水量遠遠小于其表面的蒸發量,因此在大約2000年之后,這片廣闊的海洋慢慢消失了,留下的僅僅是厚厚的鹽層。所有的海洋生命也隨之滅絕,深邃又干旱的山谷將非洲、歐洲和亞洲隔斷。

在此后的20萬年間,這片南鄰阿特拉斯山脈、北接阿爾卑斯山脈的土地一直維持著這種低洼貧瘠的狀態。最終(大約530萬年前),強烈的板塊運動撕破了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的海水通過海峽灌入山谷,100多年后,形成了現在我們所熟知的地中海。

特提斯海(以希臘海洋女神的名字命名)由東地中海和西地中海組成。最初,它將北部的勞亞古大陸和南部的岡瓦納古大陸隔開。大約600萬年前,這兩塊陸地漂移碰撞到一起,切斷了這片海水的水源。大約2000年之后,這片海洋消失了。

那是一個火熱又塵土飛揚的六月天,我們抵達了地中海。首先,我們需要到西西里的墨西拿港口乘坐“杜達公主”號。對大多數英國旅游者來說,地中海陽光普照的海灘和波光粼粼的藍色海水給他們的假期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其實這片海洋遠不只是度假勝地,它還蘊藏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包括埃及文明、米諾斯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腓尼基文明,以及希臘和羅馬文明在內的整個西方文明,它們都與這里有著直接的關系)。我們此行的目的,就是想了解地中海深處隱藏著的重要線索,了解它是如何孕育人類的早期文明的。

在出發探險之前,我們需要弄清楚一個關鍵細節——船。墨西拿港口砂石遍地,酷熱難耐,海岸邊停泊著許多不同的船只:閃閃發光的巡洋艦、供游客一日游的小船、漁船、巨大的跨地中海郵輪、帆船,甚至還有沖浪板,但唯獨沒有我們的“杜達公主”號。當我們和150箱沉重的設備在港口等候時,它卻還航行在地中海中,要幾天后才能到達。還好,我們的等待地點環境并不是十分惡劣,況且再多的抱怨也不能加快它到來的速度。

最終,我們的探險先開始了。我們此行的目的是了解這片海洋與人類的關系。當然,并不是在墨西拿港口做研究,而是在一個被淹沒的神秘洞穴里,它在更靠西邊的巴利阿里群島內。一支小分隊就這樣出發了。

洞中探秘

為了了解地中海早期的歷史,我們需要潛入海中,找到一個很特別的水下洞穴。奇怪的是,水下洞穴科瓦德格林達的入口在陸地上——距離波爾圖克里斯托不遠處的馬略卡島海岸附近有一個巨大的落水洞[1],寬30米,深也有30米。這個落水洞的底部就是一個大型的深海洞穴群的入口。

洞穴表面的水來自降雨或者河流,因此這里的水是淡水。但是由于一種被稱為“鹽躍層”的現象,在水下幾米深的地方,一切都變得陰暗渾濁。當兩種不同密度的海水混合時,就會發生奇妙的“檸檬甜酒”(檸檬甜酒經常被用作雞尾酒的混合物,可有效地溶解其余添加物)效應,使得雜質更容易溶解于其中。這一現象也表明,這些洞穴確實是通往海洋深處的。

這里是世界上最長的深海洞穴群,里面的構造令人嘆為觀止。起初,我們在狹窄的巖石通道內游動既危險又費勁,但突然間,洞穴前方出現了一片開闊又壯觀的空間。洞壁上有一些透明的沉積物,在電筒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一些巖石從洞穴的頂部和底部向外伸出,造型十分精致。這里簡直就是一個自然天成的壯觀的美術館。

最令我們感到奇怪的是,這些鬼斧神工的構造是完全不應該出現在這里的。含鈣質的水在滴落過程中蒸發才會形成這些從洞穴底部向上伸出的石筍,或者自上向下增長的頭部尖尖的鐘乳石。問題在于,蒸發只會發生在空氣中,但這些洞穴卻是在水下的。

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在過去的某段時間里,這些洞穴是極其干燥的。碳定年顯示,這些細長的洞穴化學淀積物大多已有80000~143000年的歷史了,這意味著,它們形成于一個冰期結束和下一個冰期到來期間。在冰期時,海水被抽走并在兩極形成了高達幾千米的冰結構,致使地球上的海平面急劇下降——這就解釋了為什么這些洞穴曾經干燥過。

除此之外,這些洞穴還有其他令人驚嘆之處。潛水員發現了一些從未見過的球狀鐘乳石,它們很像生長在莖上的巨型黑莓。這些結構表明,地中海的海平面曾不停地變化過。這里的每一個“圓球”都富含礦物質,據了解,它們必須在海水表層形成,且需要空氣和水才能生長,因此,只有海平面一升一降才會有新的結構生成。這些球狀鐘乳石極其罕見,它們記錄了海洋的變化。海平面的起伏并不是因為冰期,而是因為一些氣候事件造成的冷暖波動。

我們在地中海似乎看到了一幅古時候有趣的畫面:那時的海洋比如今的要淺得多,這些洞穴里還沒有水,它們還在高高的海平面之上,而不是在海洋里。

這也可以解釋這一洞穴系統中一些其他考古發現。例如在幾十年前,人們曾在這里發現了史前鹿的化石,但現在這種鹿已經滅絕了。在5000~6000年前,這種鹿在此地的數量還很多。

最早的定居者

我們在這些洞穴里發現了早期人類存在的證據,這也許是最令人感到振奮的。我們還找到了一條用石頭堆砌而成的小路的殘骸,推斷它應該建造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這條路將一個叫科瓦·基諾維薩的洞穴與更高的地方相連。在這里還發現了100多件陶器碎片,這些陶器可以追溯到青銅時代。以上這些證據都清楚地表明,地中海沿岸曾經有古人類居住。

圖尼·馬赫托和保爾·羅斯在科瓦德格林達洞穴中潛水時的照片。他們發現了一些石筍和鐘乳石,它們是由含鈣的水滴落時水分蒸發而形成的,這意味著很久以前這些水下洞穴是干燥的。

在波爾圖克里斯托附近的洞穴里發現的一些證據表明,馬略卡島沿岸曾有人類居住。除此之外,還有證據表明,包括黎巴嫩、巴勒斯坦、敘利亞、安納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的早期文明發源于地中海附近的其他區域。一旦人們在地中海沿岸建立起群落,他們就可以利用地中海的特性在地中海的其他地方旅行和開拓殖民地。當時這片海域還很小,并且幾乎是全封閉的,因此這里的海平面平靜,且潮汐運動和緩。在這樣的自然條件下,早期的沿岸居民可以利用蘆葦甚至是原木制成的簡單木筏或船只穿越這片海域。早期,人們劃著小船渡海,抵達了愛琴群島、撒丁島和西西里島,最終踏遍了地中海長達46000千米的海岸線[2],隨處安家,靠海而生。在鐵器時代和青銅時代,有很多考古學證據可以證明,這樣的散居現象的確存在過。

例如,黑曜石是一種可以用來制造工具的火山玻璃[3],這種材料產自米洛斯的基克拉澤斯群島,但在希臘本土卻發現了一萬年前的黑曜石。顯然,它們是由早期居民在米洛斯挖出后帶到希臘的。

現在,讓我們回到西西里島的墨西拿,我們還在等待探險船的到來。墨西拿海峽是歐洲最繁忙的海洋航路之一,每天都有郵輪和運輸船在這條狹窄的海峽間來回航行,但“杜達公主”號還沒有現身。我們不得不找了一艘比“杜達公主”號小得多的游艇進行早已計劃好的潛水,盡管這并不是一個最佳選擇。因為地中海從整體上看雖然較為平靜,但墨西拿海峽卻是其中最危險的一片海域。

神秘的海峽

西西里島與意大利半島上的卡拉布里亞之間被一片危險的漏斗狀海洋隔開,來自蒂勒尼安海和伊奧尼亞海的海水奔騰不息地流向這里。這里最窄處只有不到3200米,所以直到現在,在此航行還是和古代時一樣困難重重。

墨西拿海峽的潮汐運動每7個小時變換一次,在此期間海水都要流經一條僅有80米深的狹窄水路,而其他地方的海水深度可達2000米。這種劇烈的地形變化致使海水在這里積聚了足夠的能量,形成了臭名昭著的漩渦以及猛烈的洋流。這片危險的水域在歷史上曾給船員們造成了不少麻煩,甚至有人認為這里居住著怪獸。

希臘神話中有一頭名叫斯庫拉的六頭怪獸,她居住在意大利半島的峭壁上。如果有水手進入她所掌控的范圍,她就會吞食這些水手。同時,西西里一側有一個叫卡里布迪斯的漩渦,威力異常強大,可以將水手吸入其中致死。荷馬史詩《奧德賽》中所描述的水手奧德修斯就是通過小心挑選兩個漩渦間的航路才避免被卷入漩渦之中的。

除此之外,墨西拿海峽還有更為神秘之處。它同撒哈拉沙漠一樣,經常會出現海市蜃樓。海市蜃樓是一種神奇的視覺幻象,當上升的熱空氣和下降的冷空氣在空中相遇時,就會出現這種奇特景象。在炎熱的天氣里,光的折射作用使空氣像水一樣閃閃發光,所以很多人會在道路上方看到小規模的海市蜃樓現象。而墨西拿海峽沒有邊界,因此這里的海市蜃樓規模非常大,就像透鏡一樣,地平線外幾個不同層次的景象都被擴大化了。當周圍的環境條件適宜海市蜃樓出現時,海峽周圍的船員們就會提高警惕,因為那些本不存在的陸地可能會出現在他們眼前。

西西里島的墨西拿港口最初叫贊克勒(Zancle),在當地語言中指的是長柄大鐮刀,這個名字來自這個港口的自然形狀。

墨西拿海峽將西西里島與意大利大陸分隔開,來自蒂勒尼安海和伊奧尼亞海的海水在此處交匯。由于海水交匯時產生強烈的洋流作用,歷史記載這片海域曾給船員們帶來不少麻煩。

深海中的現代怪獸

六鰓鯊是一種非常獨特的原始動物。顧名思義,六鰓鯊有六道鰓裂,這一點與大多數鯊魚不同,其他鯊魚都已經進化成了更為先進的五道鰓裂。六鰓鯊身長可達5米,6排牙齒呈刀片狀,鰭上有白色的邊緣,眼睛可以發出熒光。如今的六鰓鯊與2億年前形成化石的六鰓鯊并沒有什么本質的區別。

人們對于這種特殊鯊魚的了解非常少,原因是六鰓鯊基本生活在極深的海域,差不多在2000米以下,所以除了乘潛艇,人們是無法見到六鰓鯊的。世界上只有兩個地方可以找到六鰓鯊,其中一處就是墨西拿海峽,這里的上升流可以迫使水中的生物從海底上升至接近海平面的地方。盡管如此,見到六鰓鯊的機會依然非常渺茫,必須在春季的某個新月夜里,而且只有在潮汐運動之間的幾個小時內才有可能。因為六鰓鯊在這個時候可能會游到海平面以下40米深處覓食。但即使是在此時,它們的游動速度也異???,并且它們出現的時間非常短。由于它們周身呈棕色或者灰色,而這里的水流既昏暗又翻騰不息,因此找到它們的概率就更加小了。

我們在午夜連續進行了兩次潛水,大家都已經筋疲力盡了,但始終沒有看到六鰓鯊。按照當地人的建議,要想看到六鰓鯊就必須在新月夜中潛到比較昏暗的地方。作為一名潛水員,直覺告訴我,我需要在平潮期潛水,只有這樣,海峽處強大的上升流才不會對我產生太大影響。因此我決定在凌晨1點30分,也就是平潮期即將結束時進行搜尋。這意味著我必須在潛水過程中加快速度以搜索更多海域。我裝備了所能找到的最大的雙潛水氧氣瓶,并說服潛水店店員盡可能多地充入氧氣,這個氧氣瓶的承壓已經遠遠超過了安全值。這樣做可以為我多爭取10分鐘寶貴的潛水時間。最后,我在負重腰帶上系上了4千克的金槍魚塊,也許這樣可以比之前更能吸引鯊魚的注意。

當我漸漸遠離地中海旅游景點一貫的喧囂,向著靜謐又幽暗的海峽駛去時,我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輕松。在進行如此具有挑戰性的潛水之前,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格外專心。我們也不得不格外注意岸上播放著音樂的夜店、飛奔的摩托車和快速駛過的汽車,因為這些都會在水面上產生噪聲。我覺得自己正處于不同文化的交會點,發動機的聲音已經蓋過了岸上的音樂聲。我們正航行在自古以來就令人生畏的激流中,而我們下面很有可能就有一條史前鯊魚在游動。

我很期待能離開船只,親身感受周邊海水的浮力以及身上那沉重的裝備。當我在昏暗的海水中逐漸下降,進入一個完全未知的世界時,我感到十分欣慰。當我在40米深處平行游動于虎鉗一樣的水流中時,我尚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淺層海水的底部,但30分鐘后,我就再也看不清了。

突然,我在黑暗中看見兩只發光的綠眼睛。這是一條美麗的六鰓鯊,身長約3米,正徑直地向我游來。我們穿過幾條小路之后,我正要轉身去追它,令人驚訝的一幕發生了,它竟折返回來,和我一起隨水流漂流。

潛水員和六鰓鯊的接觸是如此少見,以至我以為這只是一次短暫的會面,但它并沒有選擇離開,也許是被我身上的金槍魚味吸引了。它游來游去,甚至直立了一分鐘。我抵擋不住誘惑,伸手去摸它,我們一起在黑色的海峽中徜徉。時間不多了,我只剩下幾分鐘的氧氣了,所以拼命地想在鯊魚游走之前趕上它。但它遲遲不走,直到我不能再耽擱下去了。我開始上升之旅,看著鯊魚繼續在那里漂流,真是太美妙了。我很快在黑暗中看不見它了,但在我游到水面的大部分時間里,那雙銳利的綠眼睛一直縈繞在我心頭。

鈍嘴六鰓鯊。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它的口鼻形狀十分特殊。它與三疊紀時期的鯊魚化石極其相似。由于它居住在海洋極深之處,且僅在夜晚覓食,因此我們對它的了解非常少。

雖然這里危險萬分,但有一種早期的海洋居民可以在這里生活——全世界范圍內能夠找到它們的地方只有兩處。這些居民并不是人類,而是一種比人類出現早得多的海洋生物。

對我們每個人來說,能夠有機會潛入海洋之中去尋找六鰓鯊,是件令人特別激動的事情。這份幸運似乎也預示著我們的探險開始轉運了?!岸胚_公主”號終于到了,但它最終??吭诹宋魑骼飴u以西的馬爾薩拉港口,而不是墨西拿港口。我們終于可以將那150箱設備搬到船上,開始向西航行了。我們穿過擁擠的城鎮,沿著繁忙的高速公路行駛。我們都很好奇,當人們剛剛在地中海沿岸和小島上安頓下來時,他們的生活是什么樣子的呢?

超級高速公路

早期的移民逐漸發展壯大,最終造就了偉大的地中海文明。人類的擴張也正是得益于這片海洋。通常來說,海洋是將人們隔絕開來的屏障。但由于地中海非常適宜航行,并且有許多天然港口以及眾多的島嶼作為??奎c,因此它成為將人們聯系起來的橋梁。人們可以在這里定居,進行貿易活動,還可以分享彼此的見聞。隨著地中海附近的居民越來越富裕,貿易日益頻繁,文化和經濟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海外殖民地也得到了不斷拓展。

腓尼基的商船都是單桅桿,且配有橫帆。船帆被兩條系在底部邊角的繩子操控,而這兩條繩子則由水手操控。一旦風向合適,船長便使用船帆;一旦風停了或者轉向了,他便將船帆落在甲板上,靠劃槳前進。

公元前264年至前146年間,占據統治地位的迦太基與擴張中的羅馬帝國之間展開了布匿(羅馬人稱迦太基人為“布匿”)戰爭。在戰爭中,海戰扮演了重要角色。發生在公元前256年的??酥Z穆斯戰爭是海戰中最為激烈的一場。這場戰爭最終使羅馬擊敗了強大的迦太基艦隊,獲得了戰爭的勝利。

對埃及人來說,他們可以去地中海的東部地區黎凡特獲取木材和礦產資源。腓尼基人雖然被黎巴嫩的山脈所阻隔,但地中海卻為他們進行貿易擴張提供了一條通道。同時,希臘人也得以在地中海和黑海諸島以及海岸線上開拓殖民地。地中海成了一條超級高速公路,將技術和經驗輸送至不同地區,與此同時,人口的流動和貨物的運輸也異常繁忙。

幾個世紀后的今天,我們在馬爾薩拉市迷宮一樣的狹窄街巷里穿行,試圖找到通往港口的路登上“杜達公主”號。我們要前往西西里島以西的埃加迪群島,強大的腓尼基人曾和意大利南部新崛起的一個小國在那里展開了一場戰爭,正是這場戰爭改變了整個地中海的歷史。

雖然當時各個地方的文明都在迅速發展,但是航海學卻是由腓尼基人創立的。作為迦南人的后裔,這些充滿進取心的腓尼基人試圖將他們的貿易范圍拓展到當時已知的各個地區。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腓尼基人用當地最好的香柏木制成了足以跨越地中海的精致大帆船,這些船既可以用船帆驅動,也可以通過劃槳前進。

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和平的商人,而不是好戰者,他們只對建立商業和貿易定居點感興趣。他們在多處建立了殖民地,包括塞浦路斯、羅得島、愛琴群島、撒丁島、扎西島,還在西班牙沿岸建立了一個大型商業性殖民地。當然,還有迦太基,也就是如今的突尼斯,它憑借自身能力成了一個重要的權力基地。

出色的腓尼基人進行交易的商品包括紫色染料、陶器、玻璃、金屬、葡萄酒、木材、農作物和石油。腓尼基水手依靠星星和太陽來辨別方向,世界上最早的地圖據說就是他們繪制的。他們出售自己的技術,也愿意被其他人雇用。除此之外,腓尼基人是最先使用字母的。我們對于腓尼基人在陸地上的活動了解很少,因為他們將這些活動記錄在了紙莎草卷軸上,而這些紙卷軸已經不復存在。只有埃及和希臘還保存了一些關于腓尼基人的記載。

公元前5世紀之前,埃及人、希臘人和腓尼基人會不時地發生沖突,不過最終都相安無事。他們絕對沒有想到,意大利南部的一個小共和國會攪亂地中海地區的政治局面——羅馬的出現,使得厄運降臨到了他們頭上。

迦太基人的災難

公元前3世紀時,羅馬還不是一個海洋國家。公元前264年,羅馬和迦太基在西西里爆發了戰爭。迦太基人有充分的理由認為,他們將會是小規模戰斗中勝利的一方,因為他們擁有更大的船只和更優秀的技術(這是三次布匿戰爭中的第一場,這三次戰爭使羅馬獲得了地中海西部地區的統治權)。

經歷了開始的幾次失利后,羅馬人開始采用腓尼基人的科學技術,添加了自己的裝備,并且建造了一座名叫“考烏斯”(拉丁語中指“烏鴉”)的接舷吊橋。這座橋長6米,末端裝有類似鳥喙形狀的大鐵釘。羅馬人將考烏斯固定在自己船只的船頭部位,當羅馬船只和迦太基的帆船距離足夠近時,羅馬人便甩出考烏斯,將其搭載到迦太基帆船的甲板上,這樣一來,羅馬士兵便可以徒步快速登上迦太基的船只。雖然迦太基人的航海技術一流,但在這種近距離的肉搏對抗上,羅馬軍團更勝一籌。

圖為紅海灣,位于埃加迪群島中最大的法維尼亞納島上。在紅海灣附近,羅馬與迦太基之間曾有過一場重要的海戰。

公元前241年3月10日,一支迦太基艦隊抵達了利利巴厄姆的西西里港口(現在的馬爾薩拉市),想要解救被羅馬軍團包圍的本國士兵。他們的170艘船上滿載的是帶給那些饑餓士兵的貨物。羅馬人利用突襲戰術和他們新發明的考烏斯贏得了勝利。數小時內,50艘迦太基船只被擊沉,另外70艘船被俘獲。

面對步步逼近的危機,迦太基艦隊的其他船只不得不利用當時偶然刮起的海風逃回了非洲。得不到必要的補給,躲藏在西西里的迦太基軍隊不得不投降。戰后雙方簽訂了條約,迦太基被迫放棄了島嶼的占領權,并且付給了羅馬人一筆數額巨大的賠償款。這是一場決定性的勝利,西西里因此成為羅馬擁有的第一個省,同時,這場戰爭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地區間的勢力平衡,整個歷史進程因此而改變。

在距離海戰發生地不遠的地方,海洋探險隊發現了一些有關人類海上活動的其他線索,包括兩支錨:一支屬于一艘20世紀的船只,另一支則要早上幾百年。

下面有什么?

在地中海的任何地方潛水,都能發現一些很重要的線索,通過這些線索我們可以了解到古代某一時期的歷史。在埃加迪群島外水下40米深處,人們發現了若干世紀之前一場海戰的遺跡。在那場海戰中,羅馬不計代價地打敗了迦太基贏得了勝利。經歷了時間和潮水的侵蝕,在海底發現的迦太基船只殘骸已經變得破舊不堪,但仍然可以識別出來。

1969年,英國考古學家霍諾爾·弗羅斯特發現了有關這些殘骸的第一條線索。調查顯示,那些匆忙建造的船只在遭遇到羅馬人的猛擊后從船尾開始下沉。船員們似乎都帶著武器棄船逃走了,留下了所攜帶的一些補給用品,包括鹿、山羊、馬、牛、豬、羊,以及橄欖、堅果和水果。

在遺跡中,人們還驚奇地發現了大麻。也許在上戰場前,船員們會通過咀嚼大麻來讓自己興奮。有人認為這些大麻是用來制作繩索的,但在船上發現了由其他材質制成的繩索,因此這種假設被推翻了。此外,并不是所有船員都逃走了,人們在壓艙物中發現了一具疑似迦太基水手的骷髏。經鑒定,這些殘骸的處境并不樂觀,因此人們將它們從海中撈出,安置在了西西里的馬爾薩拉海事博物館中。

2004年,在同一地點,人們發現了更多的戰船殘骸。當地的地質學家萊昂納多·諾西塔發現了超過25艘戰船的殘骸,這些殘骸都被埋在沙土下面并不深的地方。他的侄子在游泳時看到了一個模糊的輪廓,認為那是一艘船,于是他便開始了搜索。考慮到潛水員有非法掠奪該場地的風險,這些船只的具體位置始終是個秘密。這些古時的遺跡散落在海底,向我們訴說著這里的歷史。

水下深處的寶藏

潛游在地中海晶瑩的海水中,我們可以看到有關歷史的許多快照:在離埃加迪群島不遠處我們發現了兩支錨,其中一支應該是20世紀的一艘船上的,另一支的歷史應該更為久遠,也許是18世紀早期的。離這里稍遠一點兒的地方,是一個更古老的遺跡,那里曾經見證了羅馬帝國獲得布匿戰爭勝利后的繁榮景象。

海底還另有一番特別的景象。在距離海平面25米深處,有一堆超過2000年的雙耳陶罐。這些古老的容器個個都有1.2米長,占據了海底頗大的一片面積。我們可以利用這些陶罐的形狀來確定它們的年代和產地。這些陶罐都是圓柱形,肩部棱角分明,把手又長又直,剖面通常是橢圓形的,邊緣上有一圈較長的領子,稍呈喇叭狀。經鑒定,這些陶罐應該屬于德雷塞爾1b(Dressel 1b)型。

這里有大約50件這樣的陶罐,它們也許是一大批貨物中殘留下來的一部分,整批貨物大概有500件。據推測,這些陶罐中裝有送往羅馬的葡萄酒,在公元前1世紀,它們被裝載在了從意大利南部出發的船只上。但另一種推測認為,這些陶罐可能是在到達目的地后又被重新裝入了價值不菲的魚露。這些有刺鼻氣味的魚露是由腐爛的鯖魚和鳳尾魚制成的,但對遠離家鄉的古羅馬軍團士兵來說,它們則是美味佳肴。這些精美的雙耳陶罐的內襯材料是瀝青,因此它們都是防水的。同時,為了能夠充分利用空間,這些陶罐都精心設計了凹槽,罐與罐之間僅留下很小的空隙。近距離觀察后,我們發現這些陶罐很有人情味。一些陶罐的頸部刻有葡萄酒制造者的姓氏:強大的拉齊奧家族。

在一次美妙的潛水旅程中,我們得以近距離地對這些陶罐進行觀察。這些珍品已經有2000余年的歷史了,它們向人們揭示了一段激動人心的歷史。潛水員發現,在某些陶罐的頸部刻著“拉齊奧”——罐內葡萄酒制造者的姓氏。

當代的海盜行為

西西里島西海岸外,有一個叫法維尼亞納的小島,島上有一個與該島同名的安靜小鎮,小鎮里的警察局有一番迷人的景象:屋里的架子上有許多布滿灰塵的文件,在這些文件中有一臺不停閃爍著的小電視顯示器,里面正播放著閉路電視的畫面,時不時會有一條巨大的石斑魚從屏幕上游過,偶爾也會出現章魚甚至海鰻。

警察們可不是想要監視這些海洋生命。攝像機對準的是躺在海底的羅馬貨船中的雙耳陶罐殘骸。多年來,大多數陶罐要么在黑市上被賣掉,要么被從深海中撈出來成了裝飾品。如今,這些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陶罐的仿制品隨處可見——幾乎所有法維尼亞納當地的酒吧和咖啡店的葡萄酒酒瓶都是這種形狀的。

考慮到這種大規模的文物損失,法維尼亞納當局采取了一些非常手段,他們在文物現場裝上了監控器。4臺遠程水下攝像機24小時對現場進行監控,拍攝下的畫面被直接傳送到警察局和當地博物館中。

這種保衛系統的附帶好處是,游客們既可以欣賞文物,又不會對文物景點造成破壞。這一安排不但很特別,也非常有效。據報道,偷竊雙耳陶罐的行為已經停止了,而到博物館中參觀的人數也增多了。

正在消失的島嶼

地中海的島嶼一直有著戰略意義,尤其是對毗鄰地中海的國家來說。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在中世紀,塞浦路斯、克里特島和西西里島成為基督教和穆斯林軍隊的戰場,也解釋了奧斯曼帝國是如何在吞并土耳其附近的島嶼、占領克里特島黎凡特后興起的。

由于火山爆發,西西里海岸外出現了一座新的小島,對這座小島歸屬權的爭奪格外引人注目。隨之而來的是一場重大的外交紛爭。不過這場紛爭來得快去得也快——當這座島嶼消失的時候,關于它的一切爭論也隨之消失了。

1831年夏,以埃特納火山的隆隆聲而著稱的西西里島被一連串的地震所撼動。地震摧毀了整座島上的房屋,從南部海岸的夏卡到北部的巴勒莫都有震感。但很顯然這次噴發的并不是埃特納火山,因為火光和噴射出的濃煙都出現在距島30千米的地方。

查爾斯·斯溫伯恩船長曾是英國海軍軍艦“快速”號的指揮官,他記錄下了他所看到的景象:“在遠處,海中央有火光。”沸騰的海水中漂浮著死魚,空氣中陡然增加的含硫物質使水手們暈倒。據報道,巨大的煙柱、灰燼和火山噴射物從海中升了起來。

雖然距離第一次的噴發已經有兩周時間了,但這座海底火山還在向外噴射煙霧、灰燼和一些燃燒著的物質。它們被噴射出水面,高達20米。距離火山最近的城鎮是夏卡鎮,它們之間的距離只有55千米。1831年7月16日,另一艘名叫“安娜”號的船上的指揮官也將這起噴發事件記錄了下來:“黑色的火山灰和碎片掉落下來,每隔10~12分鐘就會有爆炸發生,巨大的石礫被噴射到約5000米的高空又落回到噴發點附近。白天這些石礫呈黑色,晚上則是紅色的。”這時,一個小火山口已經浮出了海面。7月17日(火山噴發后的第20天),火山口的堆積物已經有9米高了,5天后變為25米。到8月的時候,火山口直徑已經達到了5000米,高度也有70米了。一座新的小島形成了。

火山活動平息后,政治活動開始變得頻繁起來。英國船長漢弗萊·森豪斯從馬耳他越洋而來,登上了這座依舊處于火山活躍期的小島。他絲毫沒有在意島上有毒的煙霧,直接將英國國旗插到了這座小島上,并將這片新的領地取名為格雷厄姆島,以紀念第一海軍大臣詹姆斯·格雷厄姆。

如果這種舉動是為了激怒西西里人,那么毫無疑問他成功了。兩西西里王國波旁王族的君王斐迪南二世派出了一艘船只前往還在慢慢燃燒中的小島,用國王的旗幟換下了英國國旗,并將這座小島命名為斐迪南迪亞。

這是當代畫家卡米洛·德維托的畫作,它向人們展示了斐迪南迪亞島是由于突然的火山爆發活動而形成的。

對于這座小島的爭奪還遠沒有結束。由于這座小島位于地中海中心,距離法國和西班牙南岸都非常近,因此這兩國也都想將其據為己有。法國派出了一位名叫康斯坦特·普雷沃斯特的地質學家前往小島,他將這座小島命名為茱莉亞[4],以紀念其出現在海面的月份。西班牙也在為占島行動做著準備,一場激烈的外交風暴爆發了。

但是,就在他們為了爭奪這座彌漫著硫黃味、不停噴發的小島而開火前,這座錐形小島開始下沉了。這堆易碎的火成巖[5]和火山灰很快就被海浪沖擊侵蝕了,1832年1月,這座小島徹底消失了。

雖然如此,發生在這里的離奇的地緣政治事件還遠遠沒有結束。1986年,一個美國飛行員錯把這座島當成了一艘利比亞潛艇,對這座已經淹沒在水中的島嶼進行了轟炸。在世紀之交,由于當地的火山活動變得越來越頻繁,有人錯誤地認為這座小島——以及這座島的歸屬權問題而引發的外交爭端——可能會再次浮出水面。兩西西里王國波旁君王的兩位親戚制作了一塊重達150千克的大理石匾額,并且宣布這座島永久性地歸意大利所有。這塊匾額被正式地安放到了這座水下島嶼上,但幾周之后,這塊匾額被莫名其妙地撞成了碎片——有可能是被漁具摧毀的,也有可能是被一些暴徒恣意毀壞的,但事實到底是怎樣的,沒有人能給出一個確切的回答。

位于西西里島海岸外的斐迪南迪亞島是一個特例,促使這座短暫出現的小島形成的原因,也是地中海中許多其他島嶼形成的原因。這里的水面非常具有欺騙性,在其平靜的外表下有著不少活躍著的裂溝和大型海底火山。實際上,近期(2006年6月)的研究發現,斐迪南迪亞島的下方是一座更大的水下火山,而斐迪南迪亞島本身僅僅是這座火山的頂部而已?;鹕降撞棵娣e比羅馬城還要大,頂部到海底的距離比埃菲爾鐵塔還要高。

火山噴發時,海水的壓力限制了爆炸的威力,熔巖在與海水接觸后快速冷卻的過程中會形成一層堅硬的外殼,這被稱為枕狀熔巖[6]。熔巖持續不斷地噴發出來,原來的外殼破裂后又形成了新的外殼,經過多次反復后,一座堅固的島嶼結構就逐漸形成了。分布在地中海上的許多小島都是這樣形成的,例如伊奧利亞島、斯特龍博利島、潘泰萊里亞島、蓬扎島和桑托林島。

處于威脅中的地中海

在地中海的島嶼和海岸上不斷發展的人類文明,如今成為威脅這片海洋的罪魁禍首。地中海沿岸居住著1.5億人口,每年來到這里的游客更是多達2.2億。我們來到了西西里島北海岸的巴勒莫以西的海域,試圖探究人類活動對海洋造成的災難性影響。

海洋探險隊的潛水員在研究斐迪南迪亞火山的斜面。那里曾經十分陡峭,現在卻十分平緩。

情迷深藍色

我喜歡手捧熱茶的感覺,尤其是在破曉時坐在海邊。船上的欄桿由于海水的沖刷而變得堅硬無比,起伏的海水使這片親切的深海十分壯美。在視野范圍內看不到任何陸地,空氣中茶香氤氳,我在想,這個世界上到底還有多少值得我們探索的地方。斐迪南迪亞島就是其中之一,我們沒有探索過它,雖然它出現的時間很短,但有著盛衰無常的歷史。

我知道火山就在下面的某個地方,但是當我進入駕駛室確定我們現在的位置時,我們的俄羅斯船長說不得不取消這次潛水行動,因為我們已經沒有5號電池了。幸虧我喝了茶,意識還足夠清醒,我明白他的意思是全球定位系統沒電了。

斐迪南迪亞火山有400米高,頂部高出海平面8米。這座海上尖峰實在是太大了,任何一位清醒的領航員即使用肉眼也能找到它。我把相機里的電池取出來裝進全球定位系統。關鍵問題是如何在這座陡峭的海底火山上找到一個好的停泊點:我們的船有可能被拽離火山,駛入更為安全的深海,也有可能被拖過危險的淺層海水而遇險。斐迪南迪亞火山所在的區域在地圖上被標為“可怕的海岸”,因此我們必須非常小心地挑選??康攸c。如果現在有微風,事情就會變得簡單多了,因為微風可以幫我們決定朝哪個方向走。但現實是,這片如鏡面般壯麗的海面沒有一絲起風的跡象。因此,最好的辦法是在深水處將船停穩,再從我們的小船上跳入火山山頂。

保爾·羅斯,海洋探險隊隊長,首席潛水員。

這次的潛水環境非常簡單,也正因如此,我覺得整個潛水過程非常美妙。我們向下潛入了美麗至極的湛藍色海洋的中心,向著那塊巨大的黑色錐形堆游去。一切都是這么簡單,呈現在眼前的僅有藍色和黑色。當我們忙著測量斜坡傾角、收集熔巖樣本、讀取溫度度數和拍攝照片的時候,我在設想這座火山冒著熱氣出現在海面時威力會有多強大。當時一定冒起了大團大團黑色羽毛狀的濃煙,新形成的黑色海灘上的海水也肯定都沸騰了。1831年,當水手們看到這突現的景象時,一定感到特別吃驚。當然,6個月后,當他們又回到這里發現這座小島已經消失了的時候,他們也一定都呆住了。這座小島是由火山爆發時產生的火山灰與海水混合而形成的,經受不住海浪的沖擊,就這樣它被沖走了,留下的僅僅是它在蘇醒時未曾達成的歸屬協議。

雖然這里曾經發生過劇烈的地質事件,并且引發了那場可笑又離奇的島嶼歸屬權的政治斗爭,但當我處在這片由黑色和藍色組成的海域時,我想的是,在人的一生中,能處于這樣一個簡單的環境真是太難得、太珍貴了。這里的環境深深地吸引了我,撫平了我的情緒,帶給了我力量——只有在深海潛水,在極地、海洋、沙漠和高山之上,我才會產生這樣的感覺。

地中海是以內陸為主的水體,因此這里的海水更新速度很慢,對于污染就變得極其敏感。不少于80%的城市污水在未經處理的情況下流入地中海,包含硝酸鹽、磷酸鹽和殺蟲劑等農業溢出物進一步對海水造成了污染。此外,每年來往的海運船只都會向海洋中泄漏60萬噸的原油。

這些污染所造成的后果是非常嚴重的,許多物種都已瀕臨滅絕,其中包括僧海豹、紅海龜甚至海草。然而,污染只是導致這些問題的其中一個因素,另一個重要因素則是人類無法滿足的貪欲。

在長達1.2萬年的時間里,人類與海洋的相處都頗為和諧,海洋為人類提供了食物來源和謀生手段。如今,由于人類對海洋的無情開發,這種和諧關系被打破了,許多物種都遭受到災難性打擊。在地中海900種已經發現的物種中,有100種因為商業目的被人類捕撈。每年全球有130萬噸魚被捕撈,雖然地中海僅占地球海洋面積的不到1%,但其魚類打撈量卻占了全球總量的10%。

大西洋藍鰭金槍魚是受破壞最嚴重的物種之一。這一美麗的鯖科動物是金槍魚物種中最大的一種,身長可達4米,重量可達650千克。千百年來,金槍魚,尤其是藍鰭金槍魚,一直都是地中海文化的一部分。西西里島外的一座小島上有一幅公元前1萬年的洞穴壁畫,畫中就有一條藍鰭金槍魚。畫中的細節顯然不是對海中的金槍魚觀察所得,這條金槍魚必定是被打撈上岸并且被吃掉了。公元前5000年,埃及紙莎草上的象形文字記錄了一些基本的捕魚技術。更早些時候,希臘的花瓶上也描繪有魚在市場上被切開的場景。羅馬歷史上更是有詳細的關于魚類交易及魚制品的記載。

公元前8世紀,荷馬在《奧德賽》中對這種魚進行了描寫。公元前350年,亞里士多德也精確地記錄了金槍魚的遷移和產卵過程?!敖饦岕~”的英文單詞tuna來源于希臘語“to rush”(沖)。它們在海中游動的速度非???,追捕獵物時的速度可以和獵豹相匹敵。

2500年以來,藍鰭金槍魚一直是地中海人的主要食物。大多數時候,它們的數量并未明顯減少。但近幾十年來,情況發生了變化。隨著日本盈利頗豐的壽司和生魚片市場的出現,人們對金槍魚的捕撈變得越來越頻繁。新發明的大型圍網——跟在船只后面捕獲大量魚類的大型漁網——更是使捕撈量增加了80%。

金槍魚的困境

我們來到了西西里島北部海岸,對一種更加讓人擔憂的情況進行了調查——金槍魚養殖場。在船上,我們僅能看到露出海水表面的巨大圓形圍籠的頂端,潛入海中后我們才知道這些水下籠子的真實規模。這些圍籠有50米寬,每個籠子里都關著300~400條金槍魚?;畹慕饦岕~被巨網緩慢地拖入這些圍籠中,在賣掉它們之前,人們會用多脂魚喂養它們幾個月來增加體重。這幅景象震撼了潛水員的內心。與在海里自由游動不同,困在圍籠中的金槍魚只能不停地轉圈。

地中海共有約40處類似這樣的養殖場,每個養殖場里都有6~10個大型的圍籠。由于每條魚可以帶來高達4萬英鎊的收入,因此這是一個非常有利可圖的行業。但這個行業的發展對該物種來說卻是災難性的?;\中有許多不能繁殖的幼魚,這使得金槍魚的數量急劇下降。

阿爾巴尼亞的都拉斯海灘。地中海周圍的海灘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專家認為,這種知名度帶來了災難性的后果,因為人越多意味著污染越多。對于海底奇珍越來越大的需求以及隨之而來的對魚類的過度捕撈,對一些海洋物種產生了毀滅性影響。

現在,未經處理的污水和過往船只溢出的原油嚴重破壞了被陸地包圍的地中海。左頁上圖所示的海草草甸為更高的生物多樣性和更高的生產力奠定了基礎。但海洋探險隊的潛水員發現,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這些海草面臨著消失的危險。紅海龜(中圖)以及僧海豹(下圖)同樣是因污染而瀕臨滅絕的兩種生物。

直布羅陀海峽位于歐洲(左邊是西班牙)與非洲之間,最窄處只有約13千米。在表層,海水不斷地從大西洋向東流入地中海,而地中海流出的海水鹽分較高,因此,海水在接近海床的地方沿著大陸斜坡流出地中海的過程中,含鹽度會逐漸降低。

壯觀的金槍魚群。藍鰭金槍魚現在正因商業性捕撈和生長緩慢等原因瀕臨滅絕。

2003年,大西洋金槍魚養護國際委員會為了控制金槍魚貿易對金槍魚的捕撈做出規定,每年金槍魚的捕獲量不能超過18301噸。然而,委員會成員認為,過度捕撈現象非常普遍,有些地方的捕撈量甚至超過了科學建議捕撈量的2倍,藍鰭金槍魚的數量仍在減少。此外,地中海的金槍魚養殖場能夠容納定額數量2倍的金槍魚。如今,這些曾經被荷馬和亞里士多德贊美過的藍鰭金槍魚,正因商業性捕撈和生長緩慢而瀕臨滅絕。

這種事情在地中海屢見不鮮。過度捕撈正嚴重影響著位于食物鏈上層的海洋生物。在捕撈藍鰭金槍魚的同時,很多小一些的魚類也被捕撈者一并捕獲,但隨后這些魚就被遺棄了。沒有了這些小魚作為易得的獵物,大型魚類以及海洋哺乳類動物就很難生存。海豚和真鯊科魚類正面臨著死亡威脅,海龜也時常遭到傷害或捕殺。

幾十年前,雅克·庫斯托在地中海上拍攝系列影片時,發現了一處特別的海域,那里的海洋生命力旺盛,生物種類也非常多樣,還有許多海中所獨有的生物。如今,當他的孫子菲利普·庫斯托作為海洋探險隊的一員和我們一起潛入海中時,我們看到的是一片貧瘠的海域,并沒有我們想要看到的魚類、大型遠洋生物和豐富的海洋生物,這說明現在的情形已經變得十分危急,地中海東部已經可以被稱為“海洋沙漠”了。

對我們來說,這樣的探險結果足以使我們警醒。對大多數人來說,地中海只是個舒適的度假勝地,但現在我們卻看到了它較為陰暗的一面,這才是真正的地中海。這里曾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如今卻在承擔現代文明帶來的可怕后果。我們驚嘆于海洋中多種多樣的生物,那是海洋自身巨大創造力的結晶,如今海洋卻因面臨生物滅絕的威脅而變得暗淡無光。

正如這個希臘花瓶所示,7000年來地中海都是附近地區人類食物的來源。如今,過度捕撈對這里的海洋生物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

一條黑鰭鯊在沃克灣的淺水中巡游。巴哈馬海域生活著40多種鯊魚,黑鰭鯊是其中的一種。

巴哈馬群島的衛星圖。墨西哥灣流將大量養分帶到了這片海域,這里被稱為“鯊魚伊甸園”。

[1]落水洞:地表水流入地下的入口,表面形態與漏斗相似,是地表和地下巖溶地貌的過渡類型?!g者注

[2]《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地中海”詞條中記載,地中海海岸線為22530千米長?!幷咦?/p>

[3]火山玻璃:噴出或流出地面的巖漿如果很快遇冷凝固,礦物質來不及結晶,就會形成玻璃質的火山巖?!g者注

[4]茱莉亞:在法語中這個單詞指7月。因為愷撒出生于7月,他的女兒名叫茱莉亞。為了紀念愷撒,故將7月叫茱莉亞?!g者注

[5]火成巖:或稱巖漿巖,是巖漿冷卻后形成的一種巖石?!g者注

[6]枕狀熔巖:呈橢球狀,并疊加在——起,是熔巖在水中迅速冷卻凝結而形成的。橢球狀表面是玻璃質,內部有發射狀構造,外形渾圓,狀似枕頭,故得名。——譯者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温泉县| 浦县| 田东县| 阿城市| 巧家县| 西城区| 彰化市| 宁海县| 金坛市| 九江县| 鹤峰县| 扬中市| 福建省| 阳高县| 赫章县| 封丘县| 瑞昌市| 灵寿县| 大渡口区| 社会| 清涧县| 蓝山县| 顺平县| 郓城县| 镶黄旗| 巧家县| 重庆市| 休宁县| 郁南县| 澄城县| 壶关县| 徐州市| 安溪县| 穆棱市| 钟祥市| 汕头市| 剑阁县| 加查县| 长阳| 枣强县| 禄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