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失分的本質
你為什么會偏科
認知盲區:學科思維的個體差異
你是否聽過一種說法——男生通常數學、物理成績好,而女生則容易在語文、英語等學科拿到高分?
這種說法雖然不夠科學嚴謹,但卻從側面反映出一個事實——不同的人面對不同的學科時,思維上是存在一定差異的,這種差異就會導致有些人在語文考試中名列前茅,而另一些人則可能特別擅長數學這一學科。
所以,如果沒有外力干涉,偏科現象并不是你不夠努力造成的,而是一種自然存在的普遍現象。初始狀態下的偏科,其實和我們的多元智力存在緊密聯系。
多元智力
什么是多元智力?
請想象你正在玩一個全新的網絡游戲,在你創建角色時,系統會把初始天賦點數隨機分給角色的攻擊力、防御力、魔法力、精神力等不同的屬性,這就構成了角色在“新手村”時的初始狀態。

現實雖然不是游戲,但在從嬰兒逐漸成長為適齡學生的過程中,由于基因、環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們的這些“屬性數值”也是完全不同的。
是的,這里用來類比的屬性數值,就是人類的多元智力。
美國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在其著作《智能的結構》中,首次系統性地提出了“多元智力”模型,他認為個體在實際的生活和學習中,解決自己遇到的難題或進行創造時,所需要的能力不能簡單地歸納為單一的“智力”,而應由多種類型的智能綜合而成,具體如下。
言語語言智能 對語言的理解、表達等靈活運用的能力。
數學邏輯智能 對邏輯結果關系的理解以及對邏輯的推理能力。
視覺空間智能 對色彩、空間位置的感受以及對三維世界思考和想象的能力。
音樂韻律智能 對音樂、韻律感受、辨別、記憶、表達的能力。
身體運動智能 身體的協調、平衡能力以及運動時的力量、速度和靈活性。
人際溝通智能 感知、認知他人情緒并做出適當反應的能力。
自我認識智能 認識、洞察和反省自身,了解自身優缺點的能力。
自然觀察智能 觀察自然界事物以及辨認、區分和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統的能力。
你可能已經看出來了,不同智能水平的高低會影響一個人是否在某些學科上存在偏科現象,因為這些不同的智能分別會與不同學科產生聯系,比如:語文、英語的學習主要需要言語語言智能;數學、物理的學習則主要對應數學邏輯智能和視覺空間智能;自然觀察智能水平很高的學生,他們的生物往往不會學得太差;等等。
可以說,加德納的多元智力模型破除了人們過往認為學習成績好只依賴較高的智力與記憶力水平的盲區。也就是說,學科思維所需要的能力并不是單一的所謂智力,學生需要通過提高相關智能水平,才能以優良的成績走出“新手村”,并且在后面不同的“學科關卡”中表現出色。
1萬小時定律與刻意練習
你在哪個學科上存在偏科現象呢?比如在學生時代,我在英語、地理、生物等學科上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物理成績卻老是不盡如人意。但是沒關系,這只能說明,相對于其他物理成績優異的同學而言,我的數學邏輯智能和視覺空間智能的初始屬性數值可能比較低,我只要通過刻意練習,去提升這兩方面的屬性數值就能提高成績了。
但具體要怎樣做才能提高呢?這里就要引入兩個概念,一個是1萬小時定律,另一個是刻意練習。
我們先說1萬小時定律。他是美國作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首次提出的,這個概念的意思是:世人眼中的天才,看起來似乎卓越非凡,天資超人,但他們中很少有人天生如此,而是通過將時間投入某個方向錘煉而來;而1萬小時的錘煉則是一個普通人從平凡人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當然,你可能只是希望提升弱勢科目的成績而已,不至于把目標設定為變身世界級大師。所以,你自然也沒必要一定要投入1萬小時,投入100小時用來迎頭趕上,足矣。
100小時聽起來好像很多,但如果每天花1~2小時“有策略地”主攻相應學科,那么你只需要堅持50~100天,就能獲得顯著成果了。
但是,我之所以用雙引號特別強調“有策略地”這4個字,是因為如果只是簡單機械地投入時間,你依然無法獲得想要的結果。所以,這就引出了第二個概念: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出自美國心理學教授安德斯·艾利克森之手,它有一個關鍵的法則,叫作3F法則。
第一個F,Focus,專注。在對自己的某項智能進行練習時,你需要找到一個安靜的環境,讓自己進入十分專注的狀態。是的,我知道你想說,你也想專注,但要真正進入專注狀態并不容易,這也是我們后面需要探討的內容。
第二個F,Feedback,反饋。你的每次練習要能獲得反饋,因為一個人只有知道自己錯在哪里,才知道在哪里提升。關于反饋的獲得,有多種路徑與方法,你在后面的篇章中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高效學習方法。
第三個F,Fix it,修正。獲得反饋、發現錯誤后,不要慌亂,把錯誤修正過來,并牢牢地記住它,避免下次在同一個地方跌倒,避免在類似的題型上失分。但我猜你跌進同一類“坑”也一定不是一兩次了,所以,關于怎樣真正實現有效修正,我也會“手把手”地指導你學習相關策略。
恭喜你!專注地讀完了第一節!以下是給你的閱讀反饋。
現在,你已經打破了自己的認知盲區,理解了多元智力模型、1萬小時定律和刻意練習的3F法則,接下來,再讓我們一起解決“對某個學科不感興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