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產教融合是高校發展的需求

高校與行業企業密切合作,產教融合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這是高校發展的內在需求。高校可以根據自身發展狀況以及學校學科發展的現狀,積極與政府、行業企業開展交流合作,實施產教融合,探索形成一定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從而打造高校自身的特色和優勢。

深化產教融合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各級各類學校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學術研究型高校要堅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科技前沿,充分發揮學科和人才資源優勢,以增強原始創新能力為目標,搶占未來科技制高點。應用研究型高校要堅持問題導向,在解決行業產業發展的前沿關鍵問題方面發揮支撐與引領作用,解決制約產業升級的瓶頸。應用技術類型高校要加快培養先進技術轉移應用人才,通過校企合作、協同創新促進新技術轉化應用和產業技術升級。技術技能型高校要服務技術技能積累,為科技型小微企業提供人才、科技服務,促進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的應用。

(一)產教融合是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需要

產教融合是新時代高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路徑,也是新時代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需要。高校畢業生如何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更好地為經濟社會服務,這是當前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我們認為,產教融合是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舉措。

一是有利于培養緊缺急需人才。針對行業緊缺人才和國家急需高層次人才的培養,高校需要打破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進人才培養方案,改革教育教學方法。例如,行業緊缺的人才可以采用產教融合的方式,高校可以與行業企業合作設立專門緊缺人才定制班,“訂單式”培養人才,讓企業的高級管理人才參與到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工作中。國家急需人才可以采用產教融合方式培養,高校與企業一起制訂培養方案、共同招生、聯合培養,與企業一起成為產教融合的命運共同體。

二是有利于專業與產業的對接。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需要從優化專業結構開始。專業結構調整是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由之路。高校優化專業結構,需要找到新路徑,而通過產教融合,可以對接區域產業發展,推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高校在圍繞區域定位和發展規劃時,需要瞄準重點行業產業,對接產業的不同需求,優化專業結構,淘汰就業難、與市場脫節的專業,新增與最新產業發展息息相關的專業。

三是有利于完善人才培養模式。高校可以根據所處地理位置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例如,重慶高校可以根據自身的區位優勢,設置相關專業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與成都相關企業合作,聯合培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產教融合優秀人才。同時,高中和高校還需要努力構建貫通培養路徑,啟動高中與高校有效銜接的雙元制人才培養創新模式,探索出教育、實踐、實操三位一體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二)產教融合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

高校要充分認識學生作為教育客體的自主性,既讓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又讓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加以運用。課程體系設置兼顧學生考證、崗位技能、技能大賽的需求,同時突出專業技能和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一是提供了場地保障。1984年,國家教育委員會派出代表團考察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后認為,合作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模式值得中國借鑒。20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學者結合中國國情,將合作教育取名為“產學合作教育”,基本內涵是學校與用人單位合作培養學生曾學龍.民辦高職院校思政課協同育人教學模式創新的實踐[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產教融合最初的形式就是學校和用人單位合作共同培養學生,這樣的形式為高校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供了場所。用人單位提供實踐場所,供高校大學生實踐,讓他們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加以應用,便于畢業后能夠更好地適應用人單位的工作環境。

二是提供了師資保障。產教融合需要高校和用人單位共同培養學生,高校大學生在企業的實習實踐需要用人單位派出專門人員為大學生講解在企業工作的基本規范,為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提供了“雙師型”教師的保障。在企業、行業的實習經驗彌補了大學生在學校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的不足。因此,實施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師資力量。

三是提供了資金保障。產教融合需要一定的資金作為基礎,政府、行業企業將定量的資金投入產教融合,將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高校的經濟壓力,同時也能保障企業獲得一定的利潤收入,充分調動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另外,充足的資金保障,為產教融合實踐平臺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進一步推進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產教融合為高校師生發展搭建了平臺

服務社會是高校的重要職能之一,而產教融合為高校服務社會搭建了廣闊的舞臺。一個地區的高速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力量的支持,高校、企業和行業都需要參與其中,以推動高校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

一是可以讓學生接觸最前沿的專業技能。產教融合讓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完全按照企業工作標準和要求,上下班打卡,穿著統一的制服,佩戴工牌等。在仿真環境中,學生更容易樹立職業心態,養成職業習慣,學習符合企業要求的技能,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快速適應社會、融入企業。高校一方面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崗位用人需求,開發相應的課程,規范課程標準;另一方面可以把具有一定教學能力的一線優秀工作人員引入師資隊伍,彌補師資隊伍的不足。這樣可以讓學生學習符合時代潮流的最新技能。例如,在“互聯網+”時代,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不僅需要學習傳統的課程,還需要學習現代潮流的短視頻制作技能。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間,直播帶貨成為社會潮流,作為電子商務專業的畢業生,需要與時俱進學習直播的相關技能技巧,以便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脫穎而出。

二是可以為高校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在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高校需要不斷轉型,不斷深化產教融合,以培養應用型和復合型的高素質人才。這需要實施“1+N”協同育人模式。高校與企業根據市場需求采取針對性的培養措施,同時統籌教育資源,創新教育教學方式,在充分發揮用人單位在人才培養、評價中的自主權的基礎上,大力培育相關行業組織,充分發揮行業組織在職業標準開發、人才培養、人才評價、人才配置等方面的促進作用,培養高素質人才。

三是可以實現校企資源共享。當前,全國各地正在積極探索培育產教聯盟。例如,重慶積極推進西部科學城建設,以打造產業、高校、科研機構、商業、住房一體化發展的現代化新城,補齊創新的短板。這些產教聯盟由多家成員單位組成,以企業與企業、高校與企業、高校與高校深度合作為主要形式,以產學研用相結合為主要內容。產教聯盟整合、集聚創新資源,有利于構建產業鏈合作體系,加快突破應用技術研發,聯合培養人才,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推進校企在多層次、多維度、多區域的深度合作。產教聯盟整合了行業企業、高校的資源,依托聯盟內的師資、設備、課程、基地開展優質培訓,達到在更大范圍內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例如,阿里巴巴公司聯合政府、高校、企業、培訓機構等,于2015年6月1日正式全面啟動“百城千校-百萬英才”項目,構建與行業企業崗位對接的課程體系,提供實踐訓練平臺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共同打造“雙師型”師資隊伍,共享教學資源,為社會培養與時俱進的應用型、創新型、復合型人才。

(四)產教融合為高校改革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指出:探索建立應用型本科評價標準,突出培養相應專業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新華社.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EB/OL].(2020-10-13)[2022-09-30].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培養專業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是產教融合最有效的方法。根據方案的要求,新時代高等教育評價改革中高校總體評價和教學評價內容就需要列入產教融合的相關內容。改革高校總體評價,要推進高校的分類評價,引導不同類型高校科學定位,辦出特色和水平周洵瑛.高等教育評價改革背景下中外合作辦學評估指標體系的改進策略[J].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22(4):51-56.。高校可以根據自身優勢,開展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改革高校教學評價,改進本科教育教學評估,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優勢特色專業、學位論文(畢業設計)指導、學生管理與服務、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畢業生發展、用人單位滿意度等指標。通過產教融合,高校可以改變社會對教育的評價方式,實現教育鏈和產業鏈的有機融合,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提升學生參與經濟社會建設的能力。

一是加快推動高校教育結構改革。不同層次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促進了高校教育質量的不斷提升。產教融合能夠促進高校和產業的融合與對接,即融合對接專業建設和產業需求,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優化高校的學科結構。廣大高校應以“雙一流”建設為契機,推進學科建設,有效促進高校學科和人才優勢發展,實現產業競爭優勢轉化王家忠.改造我們的大學:地方本科高校綜合改革探論[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9:44.

二是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和創業。高校畢業生人數持續攀升,2020—2022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分別為874萬人、909萬人、1 076萬人,屢次創下歷史新高。加之受到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影響,大學生就業壓力成倍增長,高等教育轉型發展已迫在眉睫。因此,通過產教融合改革人才培養體制機制,增強大學生的創業和就業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格尔木市| 巴楚县| 辽中县| 化德县| 永福县| 乐都县| 邯郸县| 巴林左旗| 朝阳县| 涿州市| 修文县| 定边县| 海晏县| 彭州市| 隆子县| 阳朔县| 新化县| 开阳县| 古丈县| 桐庐县| 文成县| 北宁市| 门头沟区| 观塘区| 绥棱县| 绍兴市| 莎车县| 资中县| 仙桃市| 宝山区| 镇雄县| 五河县| 科技| 霞浦县| 舟曲县| 正宁县| 武汉市| 金门县| 丘北县| 杂多县| 虎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