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歷史來看,劉備的底線真的很高。
高到仿佛不是生活在亂世,更不是亂世群雄之一。
尤其是與那些動輒滅人滿門,隨時都在背叛的諸侯群雄相比,他就更加高人一等了。
雖然歷史上的他,確實在最后搶了劉璋的基業(yè),無論如何都沒得洗。
但在詬病的同時,也請不要忘了,劉備在做完這件事之后是怎么做的。
他為此羞愧了一輩子。
甚至到了臨死都還要跟兒子說一句,汝父德薄,勿效之。
這是一般人能做出來的嗎?
真不是成了對方兒子之后,劉禪就要替老子吹捧,實在是他老子做的確實好。
因為即便不說后來者,當(dāng)代同為三國開創(chuàng)者之一的孫權(quán),在偷襲過后就沒有任何的慚愧。
還有同為三國之一的曹魏。
曹操在背叛袁紹之后,同樣也沒有慚愧。
要知道的是,那個時候曹操跟袁紹之間的關(guān)系,幾乎就等同于是劉備和關(guān)羽之間的關(guān)系啊。
可曹操就這么輕易的背叛了,不僅沒有半點慚愧,到老了之后,甚至還經(jīng)常為此沾沾自喜。
這么對比之后,劉備的底線是不是瞬間就高到?jīng)]邊了?
不過相比于此而言,劉禪更想看到的,其實是自家老爹能夠放棄一點底線,不要總是等到事情已經(jīng)沒有回旋余地以后,方才開始硬著頭皮做事。
就比如說歷史上的入蜀。
明明龐統(tǒng)都已經(jīng)說了,可以直接抓住劉璋,然后益州可有。
鳳雛都這么說了,那還能有假嗎?
偏偏劉備猶猶豫豫,直到劉璋殺了張松以后,這才開始起兵奪蜀。
最后蜀漢建立了不假,但張松死了,甚至就連本來不該死的龐統(tǒng),也都一起死了。
這么一遭下來之后,劉備不僅沒有保住名聲,同時還給荊州埋下了大雷,以至于最后讓呂蒙撿了個大便宜。
因為龐統(tǒng)在荊州本土派的名望實在是太高了。
他要是活著,別說是糜芳和傅士仁二人合力,就算再加幾個人一起背叛,荊州人也都會想盡一切辦法保住荊州。
畢竟荊州的官吏就算不看劉備的面子,但龐統(tǒng)這個曾經(jīng)專門負責(zé)提拔官吏的功曹的面子,卻是不能不給的。
如果一個人連老領(lǐng)導(dǎo)的面子都不給,那以后大概率也就沒有人會提拔了。
不管他的能力有多強。
可是龐統(tǒng)死了。
因此之故,他們就算背叛,也都少了一層心理障礙。
在這種情況下,呂蒙白衣渡江自然也就變得簡單了許多。
劉禪甚至都懷疑,糜芳和傅士仁之所以投降,很有可能就是被荊州的官吏給架住了,以至于不反都不行。
不過雖然心里是這么認為的,但他卻還是想讓糜芳去死。
如果能死在劉琮,或者是荊州官吏的手下,那就再好不過了。
因為這么一來,歷史上的入蜀事件直接就會變成劉備據(jù)荊州了。
甚至即便死的不是糜芳,死一個傅士仁也可以啊。
或者在場眾人,比如說伊籍的某個朋友被劉琮殺掉,同樣也有可能讓劉備陷入到意氣用事的狀態(tài)。
如此一來,帶甲數(shù)萬的荊州,幾乎瞬間就能入手了。
畢竟,這可是諸葛亮說的,絕對不可能有錯。
然而……
劉禪在琢磨了一陣之后,突然發(fā)現(xiàn)如今的自己,壓根不可能去改變什么。
“還是太小了……”
打量著自己只比乒乓球大一圈的小手,他又又又一次忍不住感慨起了自己的幼小。
雖然某些時候小小的也很可愛,但大多數(shù)時候,終歸還是大一些比較好。
以眼下來說,劉禪但凡大上一點,哪怕只有五歲,他都有機會直接改變歷史。
可惜的是,現(xiàn)在的他只有一歲,根本不可能去改變什么。
沒有人會愿意幫一個一歲的孩子做事。
哪怕是對他親近的趙云,也都不可能……
或許會幫他,但在幫之前,后者大概率會先把這件事告訴劉備。
到時,不僅不能成事,甚至還要挨一頓毒打。
正當(dāng)劉禪愈發(fā)感到郁悶之際,劉備的聲音忽然傳了過來,他幾乎瞬間就豎起了耳朵。
“幸有先生前來,讓我昨日就有了一些準備,更是搜集到了不少民船,不說其他,最起碼諸位的家小都可以乘船離開了。”
“啊?”
“如此來說,我豈不是可以直接乘船離開了?”
聽到劉備這么說,劉禪頭一次將驚訝的目光看向了劉先。
他本來還以為,對方的到來就算導(dǎo)致一些事情發(fā)生了變化,可一些大勢方向,卻是并沒有任何的改變。
直到現(xiàn)在他才發(fā)現(xiàn),自己想錯了。
劉先的到來,不僅讓小的方面發(fā)生了改變,就連大的方面,也同樣有了改變。
最起碼從剛才劉備的話里,他已經(jīng)聽到了自己最想要的結(jié)果。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即使攜民渡江還是會發(fā)生,但他應(yīng)該不會出現(xiàn)在其中了。
而這樣一來……
劉禪自然也就不用再為上戰(zhàn)場而發(fā)愁了。
哪怕那很可能是他一生唯一一次征戰(zhàn)疆場的機會。
但這樣的機會,他寧愿不要。
劉禪越想越是開心,小嘴的弧度都有些壓不住了,只能將目光轉(zhuǎn)移到氣氛有些凝重的公府,以此來分散注意力。
“不知先生可愿隨我一同離開?”
劉備向劉先發(fā)出了邀請。
“固所愿,不敢請耳!”劉先幾乎沒有任何猶豫,直接就點頭答應(yīng)了下來。
因為他總覺得,劉備之所以不去攻打襄陽,有一部分原因或許是感念劉表的恩德,但也還有一部分原因,卻是在他的身上。
劉備不忍讓他名聲受到損害。
雖然劉備到底是不是這么想的,劉先也無法確定,可事實本來就是這樣的,所以他再怎么也都不能在此時此刻當(dāng)逃兵啊。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落人間,照在流淌的漢水當(dāng)中,瞬間就讓那一朵朵的浪花變得金燦燦。
在這樣美好的景色當(dāng)中,趙云抱著劉禪來到了一艘大船面前。
上船的時候,趙云明明已經(jīng)抱緊了劉禪,以他的臂力,也絕不可能會發(fā)生意外,但還是提醒了一句。
“公子,一定要抓緊我,切記不可松手。”
“好噠。”
正在看景色的劉禪聽到提醒,雖然很清楚這是趙云出于謹慎的提醒,還是老老實實地抓緊了后者。
“攜民渡江,就這么過去了?只能說,真不愧是我啊!”
登上船后,劉禪就被趙云放在了船艙里,默默等待母親到來的他,忍不住便為自己的聰明贊嘆起來。
要不是他嚎的那幾嗓子,劉先怎么可能會來?
劉先要是不來,劇情又怎么會發(fā)生這樣的變化?
所以,功勞還是他的!
想到這里,劉禪的心情瞬間就好了起來。
“外面這是怎么了?”
正在此時,一陣喧鬧聲傳了過來,劉禪不由朝著窗口爬了過去,湊近傾聽。
“玄德公欲棄我等乎?”
一道滿是悲哀的聲音,遠遠地從岸邊傳入了劉禪的耳朵里。
與此同時,劉備的聲音也隨之傳了過來。
“老丈這是什么話?”
“玄德公搜羅民船之時,可曾有想過我們嗎?”
“……”
“曹賊殘暴,我等亦知,本欲離開,今卻連一艘民船也無……卻是讓我等如何離去?”
“此劉備之不義也,若諸位愿意追隨,我愿同諸位一齊走陸路南下。”
“……”
“為表誠意,我愿將家小帶在身邊……”
“來人啊,即刻將我兒阿斗抱過來。”
劉禪:“????”
看著很快跑來抱自己的趙云,他小小的腦門上,很快就爬滿了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