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再回順天
- 日月所至,皆為大明
- 三悔人生
- 2205字
- 2024-04-16 00:06:00
安排好了西南七司的事情,朱瞻墡又讓沐晟傳信給身在演州府的張輔,給張輔交代了后續的措施以及各種情況,還下放了一些權力,讓張輔自由決定。
在確定一切都安排妥當之后,朱瞻墡才踏上了回京之路。
然而,即便是緊趕慢趕,等他回到順天府的時候,年都已經過了。
正月初九,皇宮。
下了馬車,朱瞻墡看著面前闊別已久的皇宮,心中多少有些感慨。
倒不是他故意拖延,實在是這個時代的交通情況太過于落后。
如果是從交趾的演州府出發,朱瞻墡有信心半月左右就抵京,但問題是他接到老爺子口諭的時候身在孟定府。
從孟定府出發的時候是十一月底了,光是從孟定府趕到最近的入海口建昌府就用了快一個月的時間,這還是借助了洮江的便利,不然的話一個月都到不了海邊。
這才是導致朱瞻墡年前沒能回京的原因。
……
“五皇孫殿下,請上轎。”
朱瞻墡正看著宮門出神,另一邊的內侍們已經準備好了軟轎。
宮中禁馬禁車,除了老爺子之外,無論是太子還是太孫,進宮要么腿著,要么做軟轎。
事實上,就連老爺子也不會在宮中騎馬,也都是做軟轎的。
……
宮中沒有什么變化,坐在軟轎上,朱瞻墡透過小窗口看著外面,沒一會兒就抵達了乾清宮外。
可能是早就有沿途的驛站匯報,所以這次朱瞻墡沒有用到太監通報,等他抵達乾清宮門口的時候,總管太監就迎了上來。
“殿下您回來了,陛下已經等您很久了。”總管太監站在一旁,讓旁邊的兩個內侍攙扶朱瞻墡下轎。
“嗯。”朱瞻墡點了點頭,一邊朝著殿內走一遍問道。
“皇爺爺最近怎么樣?身體可有好轉?”
“回殿下,和以前……沒什么變化。”總管太監跟在朱瞻墡的身后,低頭回答著。
聽到總管太監話中的停頓,朱瞻墡的腳步也停頓了一下。
“嗯,知道了。”朱瞻墡說完,繼續抬步朝著殿內走去。
……
總管太監留在了門口,朱瞻墡則是一路進了乾清宮。
“孫兒拜見皇爺爺,皇爺爺圣躬金安。”
在看到坐在茶桌旁等待的老爺子時,朱瞻墡深吸了一口氣,跪地行禮。
“回來了?”從進門的時候就盯著這個孫子看,直到這時,朱棣終于是笑了出來。
“快來坐,爺爺讓人泡了你云南那邊產的茶。”
“謝皇爺爺。”朱瞻墡謝恩起身,走到了老爺子的身邊。
……
老爺子似乎沒什么變化,相較于他離開順天的時候似乎只是變得有些隨和了,不像以前那般讓人望而生畏。
但是不知道為什么,老爺子紅潤的面色,在朱瞻墡看來卻有些紅得有些過了。
“這一路緊趕慢趕的,累了吧?”朱棣一邊說著,一邊拿起茶壺給這個孫子倒了一杯茶。
“爺爺哪里的話。”朱瞻墡俯身,接過老爺子手中的茶壺,開始倒茶。
“哪有什么勞累的?也就是從孟定府往洮江那邊趕的時候騎馬累點,后面孫兒都是坐船,要么就是坐馬車,怎么會累?”
“以前坐船的時候還有些不太習慣,但這兩年跑的遠了,坐船的時間多了,慢慢的也就習慣了。”
“以前在船上總會有一種不著邊際的恐慌感,但現在孫兒已經能夠做到在船上酣然入睡了。”
“嗯……”朱棣聞言點了點頭,隨后又長嘆了一聲。
“孩子,辛苦你了。”
“嗐……”朱瞻墡聞言笑了起來,臉上也泛起了幾分紅暈。
“孫兒沒什么辛苦的,倒是有件事,孫兒得向皇爺爺您請罪。”
說到這里,朱瞻墡停了下來,看了看周圍。
朱棣見狀立刻會意,招了招手。
明明殿內沒什么變化,也沒有什么人影隨著老爺子招手而出現,但朱瞻墡卻莫名的安心了不少。
“爺爺,黎利……孫兒抓到了。”舒了口氣,朱瞻墡開始說了起來。
“之所以沒有向您匯報,主要是因為孫兒還需要借用黎利這枚棋子,施行以后的計劃,孫兒害怕消息泄露,所以沒有以書信的形式向您匯報,而是等到孫兒回京之后再親口跟您說。”
說著,朱瞻墡把利用黎利的計劃和老爺子說了一遍,幾乎是沒有什么隱瞞的地方。
……
“唔……”聽了孫子的計劃,朱棣撫須沉默了一會兒,然后才開口說道。
“南掌資助交趾一事,從后陳朝的時候就開始了,后來后陳朝的叛逆被我大明剿滅,陳季擴也已經伏法,皇爺爺本打算和南掌好好論道論道的。”
“不過你也知道,那時候北方草原蠢蠢欲動,韃靼部屢次犯邊不說,瓦剌部也不安分,所以只能暫時擱置。”
“如今你有辦法那自然是最好的,爺爺不會反對,不過有一點,你得先答應爺爺。”
“爺爺您說。”朱瞻墡聞言坐直了身體,一副聆聽長輩教導的樣子。
“爺爺知道,你的做法都是因為你有苦衷,但是那都是以前了。”
“如今大明北方安定,最起碼十余年內不會再有戰亂,交趾也已經平定,你的一把火足以震懾南掌等國幾年甚至是十幾年內不敢有非分之想。”
“你,也該為自己考慮考慮了。”
“你總不想活著的時候被人戳脊梁骨,說什么殺戮無數、有違天道人倫之類的話,死后還被人這么說吧。”
“爺爺……您說的是。”
朱瞻墡起初抬起頭,似乎是想要說些什么,但是猶豫幾息之后,口中說出來的話卻是變成了順從。
“唉……”朱棣見狀,哪里還不知道這個孫子沒有聽進去?
“罷了,罷了……”
“你的想法爺爺多少了解一些,但是有時候,你其實不必顧慮太多的。”
“以前爺爺總覺得,要趁著自己還能干的時候就多干點,到時候你們就能少干點。”
“但是現在,從你爹、從你大哥,也從你的身上,爺爺發現其實根本沒有必要操心那么多。”
“兒孫自有兒孫福,若是兒孫不爭氣,爺爺就算是把全天下所有的土地都打下來也是無用,若是兒孫出類拔萃,爺爺多做的那一點也算不得什么。”
“所以,與其擔心那么多,倒不如讓自己活得舒心一些,別給人留下話柄。”
“爺爺,您也一樣。”面對老爺子的教導,朱瞻墡笑著回應道。
“黃沙掩千古,功過后人說。”
“是功是過,后人自有評判,您其實沒有必要擔心太多。”
“畢竟,這個世界上雖然傻子很多,但明白人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