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飛快,很快就來到9點月底。
課堂上雖然這節是自習課,但炎熱的夏天,讓大家無法安靜下來。
一些同學之間都在互相開小差。
“欸,小默,你看看報紙,張粉向你叫囂了呢,哥哥7白金銷量,冠壓群雄?!?
前面的一個梳著馬尾辮的女同學轉頭目不轉睛地看著李默。
“嗯?啥?他賣多少,怎么能扯到我身上呢?”
李默百思不得其解,接過來一看。還真是呢。
不過不愧是陽城,居然那么快就把本港的新聞轉載了。
報紙也指出了內地歌手與本港歌手的龍爭虎斗場面。
難得內地出了一個這樣的人物,不但帥,而且能不遜色于其他人。
原來還是有人支持他的呀。
想想也是,但凡內地藝人爭氣點,他們也不會把港臺藝人捧得那么高。
80-90年代,演員的演技絲毫不差于港臺的,但歌手就略遜一籌了,而且還不持久,大多數都是1-2首火了一陣之后,就飄了。
只有貓寧和楊玉瑩出來后才能與之抗衡。
他們倆不但樣貌能打,而且唱功也強,經典歌曲也不差別人多少。
就是內地媒體不給力,非但沒助力,而且還落井下石。
有種陰謀論,主要講很多媒體都是彎彎那邊把控的。
從來沒有報道那邊藝人的不好事,都是直接推脫給別人。
比如天庭宴,舒大嘴等。
想到這后,李默打算再次發張專輯回復一下。
不關人好壞,這是立場問題。
而且這段時間里,dvcd機和液晶電視的橫空出世,引起了國內外巨大轟動。
原來那么窮的華國里,居然能研發出這么牛逼的產品。
現在dvcd機和液晶電視已經霸占了全球90%市場。
只有日子國還在掙扎著。
。。。
回到唱片公司的錄音棚后,李默考慮唱什么歌好呢。
不過最好是以國語為主,粵語為輔。
因為張國容這次的專輯,亞洲賣了40萬張,其中本港內就賣了6白金,也就是30萬張,其他地方加一起卻只賣了10萬張。
可見粵語歌市場有多小。
難怪異時空里,即使譚張兩人不退出歌壇,依舊會被四大天王而取代。
因為譚張兩人雖然當時已經退出了歌壇,但依然有發行唱片的。
不過短短幾年后,他們的唱片就開始賣不出去了。
90年譚校長都還能賣25萬張,但95年后就只能賣幾萬張了。
張國容95年重新復出的噱頭,賣了不少,但96年卻只賣了10萬不到。
言歸正傳,回到正題。
以前很喜歡小虎隊的歌,后來聽說都是復制日子國的,就沒再關注他們了。
《青蘋果樂園》很好聽,翻唱《What's Your Name》,不過這個時候還沒出來,可以搞。
還有那首《紅蜻蜓》,翻唱長渕剛的,要了,到時放在最前唱,示意虛歲已經14了,該告別小時候了。
小虎隊的《再見》也不錯,放在最后唱,剛好首尾對應。
以前有首老歌特別有激情,那就是黃敏華的《挑戰》啦。
可惜人好,歌好,就是不紅,也是怪了,難怪人家說小紅靠戲,大紅靠命呢。
還有羅大右的那首《你的樣子》,當時看劇情和歌聲一起交織時,感動到哭了。
李默想了很久,一時回憶不起還有哪些歌合適他現在的。
愛情歌就算了,不想惹人懷疑。
最終還是想到這首《我想有個家》,也是他內心深處想要的。
不想回到別墅里,就有自己一個人孤零零的飄蕩。
人畢竟是群居生物。
就這樣了,5首歌曲夠了,剩下的5首,找人邀約,質量一般也是OK的。
“統子,幫我兌換精通日語技能?!?
“叮,兌換成功,已經扣除點數。”
李默突然想到也去日子國發行。反正直接把上面的歌曲日化就可以了,順便過去那邊,把系統獎勵的商家激活。
一魚兩吃ヾ(≧▽≦*)o
歌單如下:
《紅蜻蜓》
《青蘋果樂園》
《挑戰》
《你的樣子》
《我想有個家》
再隨便放5首進去,共18首歌,專輯名就叫《挑戰》。
這5首都能拆開做主打歌了,
看看誰敢在他面前想稱王稱霸的,經過他這關再說。
李默想到這就狂笑起來。
至于許貫杰,就算了,雖然銷量不算特別突出,但好歹也是粵語歌鼻祖,懟不過他。
時間就是金錢。
李默抓緊時間錄好10首歌的mtv。
因為錄音棚的數字可以直接傳輸的,所以李默另起爐灶,已經蓋間影音工廠,自動灌制唱片。
只派少數看管就可以了。
因為李默的秦帝集團迅速擴張,旗下就有各種各樣的家電、dvcd機、手機等類目產品。
單單直系員工就有10萬人,靠秦帝周邊生活的員工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現在內地的人也逐漸解決了溫飽問題,向有點錢的生活進一步了。
因此李默把磁帶拿貨價定位5元,售價10元,成本1元;光碟拿貨價20元,售價45元,成本5元。
但港臺、新馬泰的商家就不是很滿意了,覺得售價太低了,別的歌手都賣幾百塊呢。
李默只能苦口婆心勸導,“幾百塊的是大碟,現在是這種光碟了,才5寸大,成本不一樣啊,除掉所有成本,你們最少每張能賺40元。10萬張就是400萬了,去哪賺?”
“況且我們最大的敵人是盜版商啊,你們不趁機搶占市場,那群吸血鬼就敢以20元一張的價格,把屬于你們的錢都賺走了。”
那些本來有意見的商家,聽完后也不再抗拒了。
確實盜版商是最大敵人,大家要早點把蛋糕吃到嘴才行。
按照以往經驗,以前拿貨都拿少了,所以這次37個商家都安排了大貨車過來裝貨。
“李總,我要50萬盒磁帶,30萬張唱片?!?
李默轉頭一看,噢,原來魔都人,看來他趕時間呢。
“好,鄧經理,帶一幫兄弟幫他搬貨,大家速度點報數哈,因為數量有限,還在趕時間灌制,慢的就需要等了。”
話還沒說完,就有人喊起來了。
“我要50萬盒,10萬張唱片?!?
“我要…”
最終統計結果:磁帶一共拿了800萬盒,唱片拿了400萬張。
其中內地的要了700萬盒磁帶,200萬張唱片。(22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共31個商家分攤下來,每個商家也就20萬盒磁帶,6萬張唱片而已)
商家們也不敢拿太多,怕資金周轉不過來呢。
本港地區要了20萬盒磁帶,40萬張唱片。
彎彎地區,拿了50萬盒磁帶,120萬張唱片,上次他賺大了,所以這次拿多點,畢竟蚊子肉也是肉。
新馬泰,一共拿了30萬盒磁帶,40萬張唱片。
這個時候的港臺,新馬泰經濟開始快速發展了,人們兜里有錢。
很快這些貨運回走后,李默也拿錢給經理,讓他請工人吃點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