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兒童福利院
1984年中秋節。
羊城某兒童福利院。
“w~屋,吾,五,物。”
一個身穿白色襯衫,灰白色牛仔褲的翩翩美少年。
只見他站在小黑板上,拿著小木棍指著聲母【w】,專心致志的教導下面的孩子們。
“w~屋,吾,五,物。”
孩子們也跟著讀起來,清脆的讀書聲,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咳咳,好了,同學們今天的課上完了,有不會的可以問~”
“院長!”
下面的小朋友笑嘻嘻的齊聲吶喊。
“對啦,真聰明!只比我差億點點!下課!”
少年厚顏無恥的稱贊起自己來。
“謝~謝李默哥哥!”
10個小朋友紛紛站起來,半鞠躬。
小孩子都是很純真的,誰對他們好,他們就對誰好。
這群兒童都是孤兒來的,全是女孩子。
想必大家都知道,以前的社會都是重男輕女的多。
加上這年代物資奇缺,什么都缺的那種。
許多人都是愁吃又愁穿,一家人還不一定有幾套完整的衣服穿著出門的。
有些家庭生的多了,養不過來,都會送給別人收養。
李默也很感謝郭嘉的照顧,才能活到現在。
李默1974年出生在漢口,從小的家庭不是很好,從他神智恢復正常的時候開始,就沒喝過什么奶,連米糊都是偶爾才能吃到。
因此營養不足,經常進入沉睡狀態。
因為他不吵不鬧不哭,所以父母給他起名字叫李默。
由于父母因為些瑣事經常吵架,時不時都會摔爛幾個碗。
通過他們爭吵的話題里信息,李默也因此才知道父親是京城人,母親是魔都人。
因為一見鐘情,不顧雙方父母反對,就私奔來到漢口。
婚姻后的基礎是由財米油鹽組成。
生下李默后,兩人壓力也增大了好幾倍。
就在李默5歲的時候,父母兩人大吵一番后,就各自收拾東西。
一前一后,一個中午,一個下午,走了。
從那天開始李默就再沒見過他們了。
還好這個時候的李默自己會做飯吃,不然早就餓死了。
最初李默以為父母他們只是鬧脾氣而已,過幾天就和好了,畢竟夫妻床頭吵架床尾和嘛。
直到鄰居的叔叔上門討債時,發現大人都不在后,才報警。
警衛隊來了之后,向周圍鄰居了解情況后,才用憐惜的眼神看著李默。
但李默就傻眼了,從沒遇到過這種父母。
要走?
可以啊!
至少要帶上他呀!
他還沒上車呢!
討債大叔也沒轍,總不可能讓小孩還債吧。
看著李默坐在門口許久,動也不動。
大叔看他那么可憐,便回家端了一盤粥過來,上面放了些許蘿卜干。
“你一天沒吃飯,應該餓了,先吃點,填填肚子。”
李默抬頭,看了會大叔,才伸手接過筷子和盤子。
南方的盤子不是很大,農村的那種碗,裝3碗飯的量,跟盤子裝滿差不多。
“謝謝叔。”
李默靜靜地扒拉著盤里的粥。
突然想到了他在地球的時候,都沒有這么委屈過。
在這個年代里,已經沒有了多姿多彩的娛樂生活了,現在就連吃飽飯都是個嚴重的問題。
想到這里,李默的眼淚像斷了線的珍珠一樣滑落,每一滴都閃爍著悲傷的光芒。
漢口的深秋已經開始冷了,但遠比不上李默的心冷。
晚上李默點著煤油燈,躺床上,規劃自己將來的路到底怎么走。
上輩子,他靠著父輩留下的房子出租的錢就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
現在呢,極其需要物資養活自己。
這個時候需要糧票才能買到物資。
即使還有幾張糧票,但遠遠不夠用。
以前學的歷史里,好像陽城那邊可以直接用錢交易了。
從漢口過去陽城,路途遙遠,不跟以前一樣的,4個小時高鐵就能達到。
從車都要2天才可以到。
于是李默第二天早上煮好粥,吃完后。
自己動手做兩個帶滑輪的行李箱。
李默覺得來到這個世界唯一的好處就是他的力氣平常大。
現在5歲的他,能扛起50斤的東西,但不能長久,只能堅持1個小時。
所以他想去陽城生活的話,不背著行李去,有個滑輪箱子,起碼不會那么累。
有點像小拉車。
于是他找到了鄰居大叔。
“叔,很感謝您昨天的粥,這是我剛做好的拉車,送給您了。”
“這孩子,客氣啥呢?挺小巧,你自己用就可以了,吃飯了嗎?,以后直接來叔家吃飯,唉,我去過警衛隊問過了,他們說想找到你父母需要很長時間,你就耐心等等,有困難就跟我說。”
“謝謝叔,已經吃過了。這拉車我做了兩個一個是專門送給您的。”
大叔拗不過李默,就順水推舟地收下了。
“叔,有件事需要麻煩您,我打算出遠門,后面應該不會回來了,這里有兩封內容差不多的信,如果那兩個人回來,就幫我給他們,就說大家恩斷義絕,從此大家是路人。”
大叔看到那么絕的李默,想勸導他,但又不知從何說起。
唉,苦命的孩子!
大叔家有7口人,單靠大叔那點工資,養活一家老小都是很困難。
只能說三頓有口飯吃就很不錯了。
如果再加李默進去,時間久了,多少都會造成大叔一家的矛盾的。
所以李默不想麻煩別人,想去陽城闖闖。
不信憑他21世紀的小年輕,不能闖出名堂來。
就這樣,李默帶著行李和饅頭混進了火車上,慢慢駛向陽城。
可惜到了陽城后,經過一番社會殘酷毒打,李默快成乞丐模樣,都沒有賺到錢。
原因很簡單,那么多年輕人都在找工作呢。
試問誰會要一個小孩子打工呢。
這四年時間里,李默都是靠撿垃圾,乞討來維持生活。
困了,都是睡大樹上。
渴了,直接喝河里的水。
也不管衛不衛生,能活著就很不錯了。
他堅信自己總會有出人頭地的一天。
這天清晨,李默正在翻著垃圾堆,尋找些能回購的破爛。
陽城晚報記者尤正義正在尋找素材。
殊不知李默撿垃圾這一幕被一名記者看到后,便拍了下來。
“咔嚓”
陽城晚報從去年復刊后,便著力從滿足不同群體需求確定辦報方向定位。
該報以“反映生活、引導生活、豐富生活”的方針辦報,新聞方面《羊城晚報》以自采新聞為主,獨家報道與反應迅速是辦報特色,成為“粵派”報紙的代表,被譽為晚報界的“四大名旦”之一。
傍晚時分,陽城晚報頭版赫然是李默撿垃圾的照片。
只見他頭頂著雜草般的長頭發,身穿著破舊衣服,瘦小的身影扛著巨大的尼龍袋,在惡臭的垃圾堆里翻著東西。
可是骯臟的面孔下,卻有一雙對生活充滿希望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