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流盈坐著牛車而來,趙玉城和李存繼騎馬隨車而行。
出了縣城后,慕容流盈拉開車簾。
“趙郎君,你剛才問我的問題,我現(xiàn)在可以回答你!你知道云姐姐的身份嗎?”
趙玉城心中一動,道:“她也不是宋人?”
慕容流盈幽幽道:“云姐姐是大同府人士,出身本地世族,五年前,因家中牽涉到遼國一場叛亂,全族被殺,只身逃到太原府,輾轉(zhuǎn)流落風(fēng)塵!”
趙玉城微微動容,道:“原來她也是燕云的漢人!”
燕云十六州中最有代表的就是燕京和云州。
趙玉城忽然又想起一事,金大慶是燕京人,云翩躚是云州人,兩人莫非是這個原因,才好上的嗎?
李存繼忽然道:“遼國那場叛亂,我也聽過。當(dāng)時遼帝親率七十萬大軍,對陣五萬女真人,結(jié)果大敗而歸。”
“一個叫耶律章奴的將領(lǐng)對遼帝不滿,帶兵入上京,想擁護遼帝的叔叔耶律淳為帝。結(jié)果被耶律淳告發(fā),叛亂很快平復(fù)!”
趙玉城奇怪道:“聽李兄所說,這場叛亂只波及到上京,為何云家遠在云州,也受到波及?”
慕容流盈道:“只因云蹁躚的母親,是遼國權(quán)貴蕭敵里的女兒,蕭敵里便是那場叛亂的主謀之一。”
趙玉城點點頭,道:“那云家也參與了那場叛亂嗎?”
慕容流盈搖了搖頭。
“聽云姐姐說,他父親也是事后才知此事。只可惜遼帝昏聵不明,并未派人詳查,就將他們一族處死!”
趙玉城試探著道:“云蹁躚與金大慶都是燕云人士,又都家破人亡,所以兩人才同病相憐,走到一起?”
慕容流盈輕輕點了點頭。
“云姐姐是可憐人,我打算幫她贖身,去東京城的路上,也能有個人做伴兒!”
趙玉城吃驚道:“你要入京?”
慕容流盈看了他一眼,道:“江南賊寇勢大,樞密院傳來軍令,命河?xùn)|路整頓軍備,明春之際,南下剿賊!二伯命我入京,向大伯了解出征情況。”
趙玉城早知是這個進程,并不覺意外,問道:“江南又打敗仗了嗎?”
慕容流盈嘆道:“方臘在青溪打敗了官軍,正在攻打歙州!”
李存繼哼了一聲,道:“河?xùn)|軍都荒廢了,江南軍更不必提,能打贏才是怪事。”
慕容流盈微笑道:“這次南下征戰(zhàn),是立功的大好機會。趙郎君,李世兄,我給你們帶了些好東西!”
傍晚時分,軍營外卻點了很多火把。
原來營外有一支馬隊。
三十匹戰(zhàn)馬,二十匹駝馬,三十張硬弓,二十捆箭矢,二十根長槍,三十柄手刀。
這便是慕容流盈帶給趙玉城的好東西,也是慕容鈐轄給趙玉城的賞賜。
趙玉城又驚又喜。
軍械雖然寶貴,但想想法子還是能弄到手。
這五十匹馬的價值,卻是無價的,想買都不可能買到。
北宋丟了河套和燕云,馬匹一向奇缺,原本的第四營,一共只配了兩匹馬,一匹給指揮,一匹給副指揮。
曹正和雷猛走了,第四指揮只剩一個副指揮,高舍人自己有馬。
于是趙玉城自己留下一匹,剩下一匹給了李存繼。
除這兩匹馬外,就只有十匹騾子了。
如今多了五十匹馬,不僅大大增強運輸能力,還能組成一支騎兵大隊。
幾乎一瞬間,他便想好了怎么使用這一支騎兵大隊。
不得不說,慕容居廉的這次賞賜,讓他非常感激。
他朝慕容流盈長身一躬,道:“多謝。”
慕容流盈微笑道:“你不必謝我,這是二伯給你的賞賜。我要走了,你還有話要交代嗎?”
趙玉城想了想,緩緩道:“雖然方臘在江南造反,但江北肯定也會受到影響,你一路小心。”
慕容流盈輕輕點了點頭,道:“我會小心的。那我走了,你們?nèi)刖r,我再派人請你們過府做客。”坐著牛車離開。
趙玉城命人將馬匹和軍械都搬入營中,獨自返回軍營,腦中思潮起伏。
從古至今,戰(zhàn)爭只要不在險峻地區(qū)伏擊對方,很難全殲一方。
往往哪邊先被沖散陣型,哪邊就形成潰敗局勢,一個追,一個逃。
所以想在正面戰(zhàn)斗時捉到敵人酋首,難之又難。只要戰(zhàn)爭分出勝敗,敵人首領(lǐng)肯定騎馬飛逃!
這時步兵很難追到敵人,只有騎兵才有機會。
所以趙玉城如果有一支騎兵大隊,才有機會抓到大魚,立大功!
軍營之中,李存繼是跟馬接觸最多的人,從小就苦練騎術(shù),對馬有一種特別的情懷。
他和趙玉城一樣,也產(chǎn)生了練一支騎兵大隊的想法,不過兩人考慮到的作用不同。
李存繼希望自己親自帶領(lǐng)這支騎兵,沖鋒陷陣,斬將奪旗。
將五十匹馬安置好后,他便來到趙玉城的營帳,將自己的想法說了。
趙玉城也不隱瞞,坦誠說了自己的想法。
李存繼皺眉道:“戰(zhàn)場之上,只有先取勝,才能考慮捉敵人大將,你這樣是否輕重顛倒了?”
趙玉城微笑道:“你覺得朝廷會讓咱們沖鋒陷陣嗎?”
李存繼愣了一下,點點頭,道:“不錯,肯定會讓西軍打頭陣,咱們估計只能當(dāng)預(yù)備兵。”
“這就是了。我可以肯定,這一戰(zhàn)我軍一定大獲全勝,我們要考慮的是,如何捉住敵方大將!”趙玉城眼中閃著亮光。
李存繼同意道:“那也是。無論如何,總要先訓(xùn)練好這支騎兵,趙兄,讓我來訓(xùn)練吧!”
趙玉城對騎兵一竅不通,自然同意。
第二天上午,在李存繼提議下,軍營舉辦了一場騎馬大賽。
全營所有人都要參加,騎術(shù)最好的三十人,可以升為騎兵。
原以為會是一場激烈選拔,結(jié)果會騎馬的只有五十多人,其中不少人,騎術(shù)比趙玉城還差!
最終選出的三十人中,騎術(shù)最好的人竟然是張信,連李存繼都對他夸贊不已。
這段時日的苦訓(xùn)中,張信是軍中最勤奮之人。
傍晚休息后,他會獨自苦練到半夜,身體結(jié)實了許多,整個人煥然一新,散發(fā)著昂然斗志。
趙玉城與李存繼商議后,任命他為騎兵大隊的隊長。
他雖然武藝不是最好,但整個人的精神面貌最好,士兵們跟著他,會受他影響,充滿斗志和活力!
大戰(zhàn)在即,趙玉城逐步加強訓(xùn)練。
不過忙碌間,他卻忽視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因為新兵進營,軍營之中,突然傳開了許多方臘的消息。
方臘和宋江不同,懂得利用宗教之力,蠱惑民眾。
他對外宣稱自己是圣公降臨,替天行道。
不少百姓信以為真,對他十分敬畏,尤其是最近方臘打敗官軍,聲威震天,原本不信的百姓們也開始信了!
新兵們一開始并不知道要南下跟方臘交戰(zhàn),得知之后,一個個驚恐萬分。
老兵們也一樣,很多人都篤信神佛,有的人打仗之前,還要去拜個簽才能安心。
他們原本待在軍營,對方臘最近的事跡知道的不多,結(jié)果聽新兵們一說,一個個也慌了,擔(dān)心有去無回。
幸好趙玉城這段時間的紀律訓(xùn)練,頗見成效,軍士們不至于怯戰(zhàn)而逃。
只不過,紛紛寫起家書,向親人告別,還把身上的錢寄回家中,顯然心存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