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收復東番
- 帶著驅逐艦回明末
- 問題大了
- 2059字
- 2024-04-19 10:15:00
父親鄭芝龍投降了東海義軍,讓鄭成功內心非常不甘。
不過投降東海義軍,跟投降滿清有本質的不同,因為東海義軍不是蠻族,沒有搞出剃發易服這種混賬行為,更沒有對普通百姓大開殺戒。
東海義軍最大的“黑點”,就是流寇出身。
在那個講求等級的時代,流寇出身總歸顯得低了一等。
當然鄭成功在意的并不是投降流寇降了身價,他只是心有不甘。
經過半年的努力,他手下的工匠和水師部隊已經掌握了大量東海義軍的新技術和新戰法,只要再有一些時間,他有信心打造出一支擁有強大戰斗力的水師艦隊。
雖然這支水師還不能跟東海義軍的海軍艦隊相比,但至少可以一戰。
然而父親鄭芝龍這一投降,可以說把一切希望都斷送了。
心有大志的鄭成功思來想去,最終決定“背叛”父親,帶領著自己的部下渡過海峽,進駐東番島,同時通過東番島,再進一步向呂宋島方向發展。
鄭成功相信,只要他用心經營,加上充足的發展時間,他一定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
于是,就在父親鄭芝龍向東海義軍遞交投降書的同時,鄭成功率領他的艦隊,從中左所、金門所等地的碼頭啟航,前往東番島。
鄭成功的艦隊中,除了水師的軍人,還有很多工匠,造船、冶鐵、鑄造槍炮以及其他各行各業的都有,艦隊后面還跟了一些民船,上面是一些愿意跟隨鄭成功的百姓。
彼時的東番島并不太平,有明一朝,這里雖然名義上歸屬大明澎湖巡檢司,但因為各種歷史原因,諸如海禁等等,這里實際上跟無主荒地也差不太多,本土部族人口很少,后來這里也一度成了水匪海盜的窩點。
再往后,還是鄭芝龍組織了福建等地的大量移民前往,東番島才逐漸有了些“人氣”,開荒種田,各種產業也逐漸興旺起來。
不過再后來,隨著歐洲進入了大航海時代,西班牙人、荷蘭人先后進入東南亞,琉球、東番也進入了這些殖民者的視線。
現在,就在鄭成功準備啟航奔赴東番島的時候,東番島的大片區域都在荷人的殖民統治之下。
荷人來到東番島后,作威作福,對于本地部族燒殺搶掠,很多本地部族要么被屠殺,要么就淪為荷人的奴隸。
按照正常的歷史線,荷人的好日子一直持續到1661年,才被鄭成功的大軍終結。
不過現在,這個時間提前了十幾年。
1646年十二月底,鄭成功的艦隊就來到了東番島熱蘭遮城附近的海面上。
熱蘭遮城是荷人殖民者建造的,現在才剛剛完工六年。
荷人總督發現了鄭成功的艦隊后,大為震驚,立即派遣使者訊問鄭成功的來意,得到的回答是“收回自己的產業”。
荷人總督大怒,什么叫你們的產業?在他心目中,整個東番島都是荷國的財產,甚至島上的每一粒糧食,每一根甘蔗,都是他們的東西。
顯然,雙方很快就談崩了,那就什么都不用說了,開戰吧!
其實鄭軍在此之前,就有過好多次跟荷人的交手記錄,可以說勝多敗少,鄭芝龍也是因此奠定了自己海上霸主的地位。
現在其子鄭成功更是青出于藍,他麾下的水師戰斗力更強。
此外還有一個關鍵點,那就是鄭成功此前已經獲得了很多東海義軍的戰船和火炮技術。
經過半年的發展,鄭成功的水師現在已經擁有了二十余艘裝備了新式火炮和蒸汽機的全新戰船。
雖然這些戰船仍然是木制的,但是各項性能和戰斗力仍然遠超這個時代的所有木帆船,包括荷人目前的主力戰艦。
于是戰斗開始后,意料之中,荷人的艦隊一敗涂地。
鄭軍幾輪火炮攻下來,荷人的艦隊就被擊沉了一大半,其余幾艘想跑,但是很快他們就發現,他們的木帆船根本就跑不過鄭軍那種外形奇特、沒有船帆還冒著煙的怪船。
在正常的歷史線上,這時候的荷人就遠不是鄭軍的對手,現在鄭軍又有了東海義軍全新的武器和船舶技術加持,荷人就更不是對手了。
很快,荷人的海上艦隊就幾乎被鄭成功消滅干凈了,鄭軍的陸戰部隊也登陸了熱蘭遮城。
荷人總督這時候才意識到了危機,趕緊派人再次聯絡鄭成功,請求講和,但是鄭成功的回答相當簡短有力,就一個字,滾!
于是,東番島上的荷人總督很快帶著他的人滾了出去,熱蘭遮城以及整個東番島隨即被鄭成功占領。
很快,鄭成功把東番島更名為安平鎮,熱蘭遮城也跟著更名為安平城。
這個時候,鄭成功只有二十三歲。
占領東番全島后,鄭成功立即開始部署海防,沿海的陸地上也構筑了很多防御工事,并且開始大量鑄造火炮,及在東番北部和西部的要害位置修建炮臺。
不用說,鄭成功在防御東海義軍可能發起的進攻。
在島上做軍事準備的同時,鄭成功也派了艦隊南下向呂宋島進發,準備登陸呂宋島,并在呂宋島北部控制一小塊區域。
此舉的目的是布置后路,一旦東番島被東海義軍攻破,那就繼續南遷呂宋。
只是鄭成功并不知道,此時濟南府的東海義軍司令部中,林浩文已經做出了決定,命令東海義軍海軍的幾大艦隊繞開東番島,暫時不對鄭成功所部采取任何軍事行動。
如果說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能從一個小船工起家,最后成為東亞海上霸主,可謂一代梟雄的話,那鄭成功就是梟雄之上的英雄。
二十出頭的年紀,就能統帥三軍,打敗西方殖民者,并將勢力深入東南亞,這能是一般人嗎?
在正常的歷史線上,如果鄭成功沒有在三十九歲英年早逝,那歷史就很有可能改寫。
林浩文非常清楚鄭成功的能力和影響力,如果能將他收入麾下,那將是一筆極大的財富。
所以,經過深思熟慮后,林浩文決定暫時不使用武力,采取其他策略,將鄭成功和所部軍隊納入東海義軍的戰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