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川菜的精髓是調味
- 相親失敗后,二次元老婆找上門
- 宅仙人喲
- 2019字
- 2024-03-16 12:35:37
料理,是一種既簡單,又復雜的技術。
說簡單,不外乎是把食材清洗、切割,然后,在器具中加熱,加上調味品。
熟了之后,就可以吃。
烹飪的源頭,可以追溯到,遠古的人類,發(fā)現(xiàn)和使用火,對食物進行加熱,味道比原本不加工,有了明顯的提升,然后,人類自然而然點亮了烹飪這個技能樹。
隨著時間積累,人類發(fā)現(xiàn)更多種讓食物更加好吃的烹飪方法,大量知識和技術一代代積累,逐漸形成了廚藝。
“烹飪技術,很大程度上,前工業(yè)化時代,已經(jīng)奠定了基礎。工業(yè)化之后,物質更加豐富,但料理的進步速度,雖然有進步,卻并未突飛猛進。
而全世界所有的烹飪技術流派,都跟其地理環(huán)境和歷史息息相關。
中華料理的發(fā)達,因為種花歷史上,幾千年前,就有了城市,有很大的關系。
中華料理,最后一個井噴時期是近代。因為,近代史是新的食材、調味品,大量涌入的時期。
比如,川菜的大發(fā)展,是辣椒等等新的調味品的普及,出現(xiàn)了一波井噴。麻辣味型、魚香味型、家常味型等等大部分川味,都是需要巧妙的運用辣椒。”
北條美代子說道,“之所以,川菜以百味聞名于世,注重調味。
也是因為,天府之國,不僅僅物產(chǎn)豐富,更關鍵的是,井鹽產(chǎn)業(yè)發(fā)達。
清末到民國時期,其實鹽商進一步發(fā)展,用了蒸汽機提取鹵水,財力之雄厚,也算是當時種花家各大商幫勢力中,比較強的了。
鹽商和相關鹽業(yè),帶來大量的美食消費需求,也影響了川菜的風格。
而鹽是調味品之王,鹽業(yè)發(fā)達,也帶動其他調味品的發(fā)達。因為,鹽販子也會賣其他的調味料,增加利潤。
川省有調味品方面的優(yōu)勢,這也導致很多川菜廚師,也更重視調味。
調味技術在八大菜系里面,也算獨樹一幟?!?
林天若有所思道:“原來如此,我說,川菜,怎么總喜歡用各種重口味?!?
“川菜的重口味的名聲,主要是拜辣椒所賜。辣椒傳入之前,川菜跟現(xiàn)在有很大不同。
川菜廚師,會專門舉例,表示川菜不僅有重口味,這就能說明問題了。
但是……如果沒有辣椒,僅憑著非重口味的料理,川菜恐怕不會躋身八大菜系。
能躋身八大菜系,也是因為靈活的運用調味品,豐富了川菜的烹飪的技巧。
川菜,百菜百味,變化多端,就是因為,對調味品運用,獨樹一幟?!?
北條美代子笑道,“八大菜系,任何一家都有獨樹一幟的風格。
同樣鼎鼎大名的粵菜,特點就是更重視食材本身。
粵省既有江河又靠湖海,山丘平原,食材種類更加豐富,尤其是海鮮類,具備優(yōu)勢,所以,更重視食材本身的美味,主要是怕調味品喧賓奪主。
川菜,食材來源不如粵菜豐富,但廚師化腐朽為神奇,用高超的調味、烹飪技巧,將原本平凡無奇的食材和調味品,做出其他的口感味道。
就如,魚香味型,屬于是不用魚,卻讓人聯(lián)想到,魚的味道。
吃到魚的味道,卻看不到魚,見不到魚,這種理念,即便是拿到現(xiàn)在,也屬于非常超前,像是分子料理?!?
“我可不可以這么理解,川菜的精髓是調味,強烈的味覺沖擊?;洸藙t是,利用高級食材,賣出符合食材檔次的價格?”林天想了想。
“沒毛病。當然,并不意味著,川菜廚師不會烹飪高級食材,也并不意味著粵菜廚師不擅長調味。只不過,是根據(jù)菜系,發(fā)源地的山川地理,食材稟賦,分化出了不同的廚藝傳承?!?
北條美代子表示說道,“某種意義上,川菜對食材本身要求不算高,但是對技巧、經(jīng)驗和創(chuàng)新要求高。
川菜重味,不重形式。
很多味型的菜,你把味型掌握了,本質上,可以舉一反三,甚至能自創(chuàng)出同一味型的大量的新菜,也能被承認是川菜。
就如,今天這道魚香茄子,你學會了,魚香肉絲。魚香韭黃、魚香肘子、魚香豬肚什么的也不在話下。
魚香味是吃魚不見魚,這是一般情況下。
但是……反過來,現(xiàn)在即便是你用魚香味型烹飪魚,也能被承認是魚香味型的料理,可見川菜對創(chuàng)新的包容性。
味型變化,就是基礎的公式。
基礎公式掌握之后,以后學習或創(chuàng)新,套用這套公式,多試驗幾次,就能快速掌握同味型的菜的基本思路和做法。
不僅學的很快,套用味型公式,去創(chuàng)新也比其他的菜系,更容易!”
“原來如此!”林天若有所思。
類比寫小說,也是講究不同題材的,每一種題材的風格各異。都市重生、戀愛、美食、歷史、仙俠、武俠、科幻……寫過同一類型一本書,再寫同類的書,就比較容易了。
川菜的味型,對應小說的題材。
掌握同一個味型的調味方法,舉一反三,可以變化出不同風格的菜。
就如,小說作者寫過一本明朝題材的歷史小說,對明史了如指掌。下次換一個角度,又可以寫出一本不一樣的明朝題材的小說。
魚香味型,基本上是一道類似的菜,把味型是怎么回事,如何調配弄清楚了,后面,再做同一味型的菜,就相當于是有一套公式去套用解體了。
所以……川菜還是挺牛逼的!
做菜不是一道道具體菜譜去學,而是先歸納總結一堆的味型。
然后,相當于掌握了很多公式,川菜廚師掌握了味型的基礎調味方法,用味型去套用到不同食材烹飪,就相當于是用公式去解應用題。
這很科學,也很理工生思維!
別的廚師很多的經(jīng)驗不成體系,一道菜一道菜的學習,很不系統(tǒng),很不理論。
但川菜居然是這種,一法通百法通,類似于理工科,套用公式一般,去解決料理問題!
也不知道,是哪位神仙,總結出了這套體系,感覺真特么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