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 梁沛之間:曹操的家族

《三國志》有一條頗為離奇的記載,說東漢桓帝時,方士殷馗仰觀天文,發現在楚、宋之界閃現出一顆耀眼的黃星。他據此判斷:“后五十歲當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果然,這則預言在五十年后得到了印證,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在官渡擊敗袁紹,“天下莫敵矣”。“真人”就應在曹操身上,因為曹操的家鄉沛國譙縣,正位于梁、沛之間。

譙縣,即今安徽亳州。曹操一族為漢相國曹參之后,世居譙縣。漢桓帝時,宦官曹騰為中常侍、大長秋,封費亭侯。曹騰養子曹嵩官至太尉,生曹操。但曹氏家族在歷史記載上疑點頗多,比如關于曹嵩的來歷,有說是曹騰族子,有說是夏侯氏之子,連《三國志》作者陳壽也弄不明白,索性寫道:“莫能審其生出本末。”不過,在曹操開辟曹魏政權的征程中,來自譙沛的曹氏、夏侯氏宗親發揮了重要作用,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諸夏侯曹”戰功卓著,備受信賴。

據《水經注》載,譙縣城南有中常侍曹騰、太尉曹嵩、潁川太守曹褒(曹騰兄)、長水校尉曹熾(曹褒子、曹仁父)、謁者曹胤(曹熾弟)等曹氏家族成員的墓葬。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起,亳縣博物館為配合城鄉建設,陸續在亳州城南、城西南及渦河以北搶救、清理、發掘了四十余座東漢時期的墓葬,從墓葬中出土的字磚可以判斷,這些墓葬屬于曹操家族成員墓群,與《水經注》的記載相吻合。

曹氏家族墓群包括董園漢墓群、曹四孤堆、薛家孤堆、張園孤堆、馬園漢墓群、袁牌坊漢墓群、劉園孤堆、觀音山孤堆、元寶坑孤堆、姜家孤堆等。目前僅有董園二號墓(曹騰墓)、張園漢墓的墓室對外開放,可供游人參觀。董園二號墓由青石砌筑而成,墓門朝東,墓室由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南北耳室、東西側室組成,甬道南北壁對稱雕刻有神荼、郁壘人物畫像,門額、門框、門扇均雕刻有畫像。該墓據推斷為曹騰之墓。張園漢墓由前室、中室、后室、耳室等十一個墓室組成,墓室多為穹隆頂(俗稱窩頂),少數為拱形券頂,墓室之間多用拱形券頂相連接。由于隨葬器物盜掘嚴重,墓主人身份較難判斷,有學者推測為曹操之弟曹德之墓。

◎ 曹騰墓墓室,成長攝

◎ 曹氏家族關系圖,張珍繪

◎ 曹操家族墓群分布圖,張珍繪

曹氏家族墓群早期均遭盜擾,但仍出土一批珍貴文物,如銅豬、玉豬、銀縷玉衣、玉枕、象牙刻尺、青瓷罐、釉陶器等。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刻寫有文字的墓磚,達六百多塊,磚上文字是“作壁人”(造磚工人)在磚坯未干之前用細棒刻寫而成,涵蓋篆、隸、草、真、行等各種字體,文字中有不少內容是在抒發底層勞動人民的不滿與怨恨。它們對研究東漢末年社會生活和書法演變具有重要的價值。

亳州曹氏家族墓群已被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出土文物多在亳州市博物館展出。

銀縷玉衣

亳州董園一號墓被考證為曹操之父曹嵩之墓。曹嵩在靈帝中平年間靠著賄賂宦官、給西園捐“錢一億萬”買了太尉之職,但僅當了五個月就被罷免。興平元年(194年),曹嵩在從瑯琊投奔曹操的路上為陶謙部將張闿所殺。

曹嵩墓此前多次被盜,出土時,玉衣僅剩頭部和一只鞋保存較為完好,其他部位的銀縷被抽空,玉片被毀,殘留的玉片均散亂在墓室中。后經考古人員修復,才將完整玉衣復原。

◎ 銀縷玉衣,成長攝

東漢,亳州董園一號墓出土,亳州市博物館藏

銀縷玉衣通長188厘米,肩寬59厘米,厚25厘米,分為頭罩、上衣、褲子和鞋子等部位,由2464塊玉片加上銀絲編綴完成。根據東漢喪葬制度,銀縷玉衣屬于王侯級別使用。曹嵩生前官至三公,襲爵費亭侯,故而可以享用銀縷玉衣。在同一墓葬中,還發現有零散的銅縷玉衣,考證應為曹嵩夫人丁氏殮服。

曹憲印

這是一組青銅套印,大小兩枚,外層高3.5厘米,邊長2.2厘米。獅鈕,套在一起后,可以呈現大獅懷抱小獅的造型。但小印之中還有空隙,應還有一層套印,可惜已經遺失。外層印面刻“曹憲印信”四字,內層印面刻“曹憲”二字。

◎ 曹憲印

東漢,亳州馬園村二號墓出土,亳州市博物館藏

史書中確有曹憲其人,是曹操的女兒。《后漢書·皇后紀》載:“建安十八年,操進三女憲、節、華為夫人……十九年,并拜為貴人。”可見曹憲與妹妹曹節、曹華同時被曹操嫁入宮中,成為漢獻帝劉協的嬪妃。當時漢獻帝已是曹操手中的傀儡,此次聯姻無疑是曹操進一步控制皇帝、謀求篡位的手段。后來,曹節被封為皇后,死后與被廢為山陽公的劉協合葬禪陵。但曹憲的下落史書上并未交代。

曹憲印之主人是否為曹操之女曹憲呢?尚可存疑。按常理判斷,曹憲作為已經出嫁的女子,不應歸葬家鄉。此外,在該墓出土文物中,并不見妝奩一類的女性用品,卻發現了鐵刀、鐵鞭一類的兵器。因此,墓主也不排除是曹氏宗族中一名同名的男性成員。

“倉天乃死”字磚

磚上所刻文字,有的已漫漶不清,可釋讀26個字,為:“王復汝使我作此大壁,徑冤我,人不知也。但摶汝屬,倉天乃死,當搏……”其中“倉天乃死”與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的口號“蒼天乃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奇跡般地吻合。

與該磚同一墓中曾出土刻有“建寧三年”的字磚,可知這批磚造于建寧三年(170年),這比黃巾起義的中平元年(184年)足足早了十四年。由此可推測,張角及太平道在起義之前進行了較長時間的布道傳教活動,其口號“蒼天乃死”在民間流傳多年,厚植人心,甚至影響到了為曹氏家族墓葬砌磚的“作壁人”。

◎ “倉天乃死”字磚(左圖)

東漢,亳州元寶坑一號墓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成長攝

◎ “曹騰”字磚(右圖)

東漢,亳州元寶坑一號墓出土,亳州市博物館藏,成長攝

磚上文字為“比美詩之此為曹騰字季興”。

◎ “會稽曹君”字磚(左圖)

東漢,亳州元寶坑一號墓出土,亳州市博物館藏,成長攝

元寶坑一號墓是亳州曹氏宗族墓中出土文物及字磚最多的一座墓。出土字磚中涉及曹氏家族多名成員,其中“會稽曹君”出現頻率較高,據字面判斷應是一位擔任過會稽太守的曹氏家族成員。在該磚刻有“會稽曹君天年不幸喪軀”字樣,可知他壽命不長,屬于英年早逝。

◎“人謂作壁樂”字磚(右圖)

東漢,亳州元寶坑一號墓出土,亳州市博物館藏,成長攝

字磚上寫有一首五言短詩:“人謂作壁樂,作壁正獨苦。卻來卻行壁,反是怒皇天 。”署名“壁長契”。可知這是一位名“契”的“作壁人”工長在工作時所刻,內容是發泄自己的苦悶和不滿。這塊字磚則印證了東漢末年五言詩在民間已經廣泛流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丰县| 沅江市| 哈巴河县| 沙河市| 类乌齐县| 兴隆县| 兴国县| 泗洪县| 大姚县| 蒙山县| 遂溪县| 扶风县| 临西县| 苍溪县| 新绛县| 宁国市| 万全县| 英吉沙县| 吉首市| 温州市| 鄂尔多斯市| 华坪县| 东兰县| 巫溪县| 威宁| 朝阳区| 封丘县| 汨罗市| 浪卡子县| 肥西县| 新津县| 彭州市| 连平县| 拜城县| 丰原市| 莒南县| 商南县| 钟祥市| 桑植县| 长顺县| 务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