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中國影子銀行的根源:三個限制

中國影子銀行的規模可能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和一些主要依賴于資本市場(股票和債券市場)的發達國家的金融體系不同,銀行體系在中國的金融體系中占主導地位。2022年末,我國金融業機構總資產為419.64萬億元,其中,銀行業機構總資產為379.39萬億元,證券業機構總資產為13.11萬億元,保險業機構總資產為27.15萬億元,中國銀行業資產占整個中國金融體系總資產規模的90%以上。金融體系的其他業態,包括保險、證券、信托、基金等行業的資產規模,加在一起還不到中國金融體系資產總規模的10%。這就難怪中國的四大國有銀行都居于全球最大銀行之列,中國銀行資產規模大大超過美國、歐洲、日本銀行資產規模的總和。

既然中國傳統銀行業的規模如此巨大,很多人會覺得奇怪,為什么中國還需要這么大規模的影子銀行呢?更有趣的是,2008—2017年,不但中國傳統銀行的規模取得了巨大發展,中國影子銀行的規模也發展得很快。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非銀行融資規模從2008年的大約2.3萬億元,上升到2013年的20萬億元、2017年的65.6萬億元,影子銀行在中國銀行貸款總規模的比例也從2008年的10%左右上升到2013年的15%、2017年的26%。

中國影子銀行發展速度之快,也受到了全球投資者的關注。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后一段時間里,中國影子銀行以每年超過20%的速度增長。2016年前后,中國影子銀行對中國GDP規模的比例,已經接近金融危機之前美國影子銀行對美國GDP規模的比例(1.2倍左右)!由此可見,中國影子銀行的規模和發展速度,都是非常驚人的。[2]

之后,在認識到影子銀行和債務可能成為影響中國金融穩定與可持續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灰犀牛”風險之后,從2016年開始,政策有針對性地壓降影子銀行的規模和國家層面的債務水平。影子銀行的規模也從2017年最高時的65.6萬億元,逐步壓降到2022年的40萬億元左右,下降幅度達到30%左右,有效地防止了影子銀行和債務野蠻增長可能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沖擊和風險。

為什么中國的影子銀行會發展得如此迅猛?總體來說,可能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金融壓抑,即實體經濟對于資金的饑渴(特別是在2009年4萬億刺激政策之后)。

在任何一個高速發展的經濟體中,資本都是一項非常稀缺的資源。這一點在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身上體現得尤其明顯。由于社會融資渠道相對有限,對于金融體系有非常強掌控力的銀行業,往往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為了推動業務發展,銀行希望盡可能擴大自己的資產規模。但是為了防止通貨膨脹和保證金融穩定,國家的央行和銀行監管機構往往會對信貸增長規模和存貸款比率設定嚴格的要求。

因此,傳統商業銀行一直希望能夠找到政策上的漏洞來突破這些限制自身業務發展的要求,直到2009年中國4萬億刺激政策的出臺,給中國銀行業帶來了迫切需要的擴張機會。但就像中國老話所說的,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在4萬億政策推出之后,中國的銀行和借款企業都已經對信貸擴張的規模與高速發展上了癮。2009年第一季度中國新增信貸規模達到4.58萬億元,幾乎相當于2008年全年的新增信貸規模;而2009年全年的新增信貸規模則超過了1990—2000年全國新增信貸規模的總和。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希望通過大量從銀行獲得低價資本的方式,投資于高投機性的房地產和影子銀行產品。雖然投資者意識到很多產品的風險非常高,但他們同樣意識到,在通貨膨脹的環境下,只要能夠借到資金,幾乎任何資產的升值速度都會超過銀行存款利率。就像龐氏騙局一樣,很多借款者所投資的項目的現金流都不可持續,一旦沒有新的外來資金補充,很多產品都有可能因此崩盤或違約。[3]就像金融理論和貨幣理論所預測的那樣,如此大量和快速的信貸擴張與貨幣供給,直接導致了中國國內出現明顯的通貨膨脹和資產價格泡沫。經歷了2010—2011年市場的波動之后,為了防止事態進一步惡化,人民銀行不得不在當時采取更加嚴厲的限制信貸增長的手段。

既然我國過去一段時間里的投資或者過度投資的規模已經變得如此之大,影子銀行的產品安全和銀行,以及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定,都迫切需要找到一個銀行之外的融資途徑來支持這些項目的存活和中國經濟的增長。

幸好,中國的銀行業和信托業在中國2006—2008年的股市牛市中,就已經開始緊密合作了。很多銀行通過銀行表外業務和信托公司發行產品來融得更多的資金,用于投資當時非常火熱的中國股市。但是這種合作的規模和發展速度,直到2009年4萬億刺激政策出臺之后才達到空前,很可能也是絕后的地步。一方面,很多銀行在放款過程中面臨信貸規模增速的要求和限制;另一方面,很多中國企業,特別是房地產開發企業認為,資產價格會在寬松的刺激政策下繼續飆升,因此都要實施激進的投資決策。正是因為對資金供給和需求雙方面的限制,導致中國影子銀行與傳統銀行以表外業務的方式緊密合作和高速發展。[4]

第二,資本充足率的要求。

除了高速發展的經濟和信貸規模之外,信托公司的高速發展,很大程度上還得益于銀行和信托公司所面臨的不同監管要求所產生的監管套利機會。

按照全球銀行監管的慣例,中國的銀行也面臨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國際清算銀行和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在2010年提出的《巴塞爾協議Ⅲ》要求銀行自有資本金必須達到其總資產規模的8%。這一要求主要是為了能夠讓銀行更好地協調自己和利益相關方(股東、債權人和金融體系的其他參與者)之間的關系,不要過分地進行激進的交易。

由于全球的銀行和金融機構在經濟擴張期明顯增加杠桿風險,因此有可能會對經濟里的其他部門造成額外的系統性風險。而又由于銀行和金融機構對于經濟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它們一旦面臨問題,政府將不得不出手援助。這種大而不倒的風險又進一步綁架了政府及其他相關部門,因此才引發了社會對于金融行業的不滿和之前的占領華爾街運動。

所以,全球的監管者從上一次金融危機所獲得的一個經驗,就是要求銀行和金融機構必須用自有資本來持有其資產規模的一部分。這樣,一旦真的出現風險和危機,銀行的自有資本將被首先用來抵償銀行所面臨的風險和損失。

4萬億刺激政策導致中國信貸規模的增長速度如此之快,利率水平如此之低,面臨此種政策利好局面,中國幾乎所有的銀行和企業都希望盡可能快地擴張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但是,由于資本充足率的要求,以及中國股市的表現不盡如人意,中國各大銀行無法通過股市融資和擴展資本金,加之中國的債券市場不夠發達,所以銀行必須要找到新的辦法,把自己的表內業務轉到表外,削減自己的資產規模,以達到減少所需資本充足率要求的目的。

第三,存貸款比率和存款準備金要求。

除了以上兩個方面,銀行還面臨另外一個技術操作層面的瓶頸,那就是存貸款比率。中國監管層要求銀行在每100元錢的存款規模基礎上,最多可以放貸75元錢。也就是說,中國銀行面臨著貸款對存款比例75%的要求。

因此,為了能夠擴展自己的貸款業務,銀行必須不斷擴展自己的存款規模。這就是為什么每個季度末、年末,都會出現銀行用高息攬存以擴展存款規模的現象。

由于中國金融市場里豐厚的存貸款利差,銀行有非常強的動機借此擴張自己的資產規模和信貸規模,而存款規模很快就成為這種高速擴張過程中的瓶頸。為了繞開這一監管要求,很多銀行嘗試用除了占用存貸款比率指標的普通貸款的其他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影子銀行的渠道發放貸款。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和一些外資投行的研究和報道,中國的銀行通過和信托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一系列公司的合作,把不能夠算作存款的銀行間存款,通過影子銀行業務變成可以算作存款的普通存款,以達到擴張存款規模和降低存貸款比率的目的。

商業銀行用它們從其他銀行或者金融機構借得的銀行間存款,來購買其他銀行或者金融機構的信托產品或者理財產品。當這些影子銀行機構獲得銀行的資金之后,再把相應的資金存入銀行,變成銀行的普通存款。在這一騰挪過程中,影子銀行賺取了豐厚的交易費用;銀行則通過這一系列騰挪,達到人為提升存款規模,符合存貸款比率要求的目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东县| 宣威市| 米林县| 绵阳市| 同江市| 铜陵市| 安义县| 平顶山市| 梧州市| 谷城县| 景洪市| 普兰县| 云阳县| 固始县| 平潭县| 沙河市| 拜泉县| 清涧县| 赤壁市| 安平县| 南和县| 和田县| 墨玉县| 建瓯市| 伊吾县| 十堰市| 华阴市| 万年县| 江达县| 浦东新区| 西安市| 泗阳县| 昔阳县| 息烽县| 溧水县| 油尖旺区| 余庆县| 徐水县| 三门县| 四川省| 香格里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