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計·出納·做賬·納稅財務分析崗位實戰(第2版)
- 平準編著
- 1137字
- 2024-02-28 18:00:55
2.4 會計科目和會計賬戶
2.4.1 會計科目
會計要素是對會計對象的基本分類,而上述六項會計要素仍顯得過于粗略,難以滿足有關方面對會計信息的需要。例如,所有者需要了解利潤構成及其具體分配情況,了解負債及其構成情況;債權人需要了解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有關指標等。為此還必須對會計要素做進一步分類。對會計要素的具體內容進行分類核算的項目被稱為會計科目。
2.4.2 設置會計科目的原則
會計科目能反映會計要素的構成及其變化情況,是為投資者、債權人、企業經營管理者等提供會計信息的重要手段。設置會計科目應遵循合法性、相關性、實用性原則,如圖2-8所示。

圖2-8 設置會計科目的原則
1.合法性原則
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的可比性,所設置的會計科目應當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2.相關性原則
會計科目的設置,應為提供有關各方所需要的會計信息服務,滿足對內管理與對外報告的要求。
3.實用性原則
企業的組織形式、所處行業、經營內容及業務種類等不同,在會計科目的設置上亦應有所區別。在合法性的基礎上,企業應根據自身特點,設置符合自身需要的會計科目。
2.4.3 會計科目的層級
會計科目按其所提供的信息的詳細程度及其統馭關系的不同,又分為總分類科目和明細分類科目。圖2-9是總分類科目和明細分類科目示例。

圖2-9 總分類科目和明細分類科目示例
2.4.4 會計賬戶
會計科目只是對會計對象具體內容進行分類的項目或名稱,企業還不能在此基礎上進行具體的會計核算。為了全面、序時、連續、系統地反映和監督會計要素的增減變動,還必須設置會計賬戶(簡稱“賬戶”)。賬戶是根據會計科目設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結構,用于反映會計要素的增減變動情況及其結果的載體。
設置賬戶是會計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賬戶將原始數據轉換為初始會計信息。企業利用賬戶,可以對大量復雜的經濟業務進行分類核算,從而提供具有不同性質和內容的會計信息。
與會計科目的分類相對應,賬戶也分為總分類賬戶和明細分類賬戶。根據總分類科目設置的賬戶稱為總分類賬戶,根據明細分類科目設置的賬戶稱為明細分類賬戶。根據會計科目的內容分類,賬戶還可分為資產類賬戶、負債類賬戶、所有者權益類賬戶、成本類賬戶和損益類賬戶五類。
2.4.5 會計賬戶的結構
從數量上看,發生經濟業務所引起的會計要素變動,無非增加和減少兩個方面,因而可將賬戶分為左方、右方兩個方向,一方登記增加,另一方登記減少。至于哪一方登記增加,哪一方登記減少,取決于所記錄的經濟業務和賬戶的性質。本期增加的金額,稱為本期增加發生額;本期減少的金額,稱為本期減少發生額;增減相抵后的差額,稱為余額,余額按照表示的時間不同,分為期初余額和期末余額。資產類、負債類賬戶中金額的基本關系如下。
(1)資產類賬戶。
期末余額=期初余額+借方發生額-貸方發生額
(2)負債類賬戶。
期末余額=期初余額-借方發生額+貸方發生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