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戰爭之下的人。
- 游戲設計:這個游戲非常簡單
- 快樂的一只鯤
- 3024字
- 2024-03-04 13:18:56
“老大,為什么我們還要準備個黑白的畫面?”
“給玩家兩種選擇,畫同樣的東西,配不同色,從中體會到的感情也不一樣。”
“老板,這走路的噪聲范圍會不會太大了?”
“嗯?走路聲音的范圍,我們不是現實模擬過嗎?這個范圍還算大嗎?”
“老大,現實模擬的時候,咱們有多用力,你又不是不知道。”
“行,那就按你說的改,還有別的問題嗎?”
“源哥,這走路速度會不會太慢了?”
“走路的時候都是貓著腰的,這個速度算正常的了。”
“可源哥,咱們奔跑速度是走路速度的1.5倍,這個基數也太小了。”
“那就把倍數提高,背包方面有什么建議嗎?”
“周哥,格子數量會不會太少了?”
“說的也是,那把格子數量加多,重量上限不變,單個格子的重量上限減少。”
……
這一點點的修改與打磨下,《這是我的戰爭》完成了。
“先發宣傳片,游戲晚點再上架,預熱一下。”
……
下午三點,宣傳片正式發布。
第一個畫面的視角在空中,下方是一座被包圍的盡是斷壁殘垣的城市,城市內傳來零散的槍聲。
畫面一轉,來到一處被炮火摧殘過的樓房中。
房中有一人正拿著一把手槍對著角落里的一對衣衫襤褸母子。
持槍者表情漠然,顯得十分實木,沒有感情。
抱著孩子縮在角落里的母親也閉著雙眼,緊緊的咬著嘴唇,她臉上寫滿了認命,與對命運不公的屈辱與憤怒,
她的一只手卻捂住了孩子的眼睛,別一只捂著孩子的嘴。
看著這位母親的表情,一種悲愴從心中升起。
畫面再轉,來到一處平房,地上黑色干涸的污漬像是干涸的鮮血,角落一只滿是污垢的手無力耷拉在那里。
透明的玻璃窗被打破了一個洞口,像是被人用石頭砸破,又像是子彈。
再轉,在一處破爛的教堂內,隱隱能夠看見角落里有無數衣衫襤褸的人在相擁而泣。
從房內轉移到房外,重傷的人在倚墻殘喘。
再來到不遠處的街巷,十幾名士兵在街巷中交火。
畫面再次緩慢上升,頭頂烏云陰沉,到處都是灰黑色的硝煙,槍口發出的火星在這黑壓壓的環境里尤其的顯眼。
槍炮的火光與響聲一直沒有停過,但觀眾門還是感到無力、黒暗、無聲且空洞,如被關在一個密封的小黑屋中。
看到最后的發布時間,但這次的彈幕中沒有太多的歡呼聲。
‘不知道為什么,看完之后,我感覺心里毛毛的。’
‘我也是,看完之后,不知道為什么心里有些難受。’
‘看到那些抱在一起哭的人,不知道為什么我也想哭。’
‘我看到那些人有點害怕,我怕自己變成他的。’
‘看到開頭那個男我有點害怕,我在別的游戲里好像就是這種人。’
‘這游戲總感覺有些壓抑。’
P1宣傳視頻結束后,P2開始游戲的玩法介紹與背景沒點。
游戲里,玩家將以平民的視角去體會戰爭的殘酷,包括生存的不易。
我們需要長期承受的黑暗沉重的心理陰影,以及隨時可能會面對的道德困境。
這是款戰爭題材的游戲,但我們并不歌頌那些沖鋒陷陣的戰士,也不宣揚在槍林彈雨間的英勇殺敵行為,更不贊美戰友之間的經過生死考驗友情。
而游戲的目標也很簡單,在資源緊缺,環境危險的條件下帶領數位聚集在一起避難的平民們一起活到戰爭結束。
‘生存游戲,戰爭題材除了FPS還能做別的嗎?’
‘看這個要求還提簡單的。’
‘這個道德困境是什么意思?游戲里還有道德嗎?’
……
來到晚上,呆妹快速的購買了游戲進入了游戲,
眼前出現的是如炭般的焦黑樹木,不斷卷起的硝煙,還有被炮彈襲擊之后的矮樓。
房子里有幾個人,身上沒有任何裝備。
這款游戲和她見過的所有戰爭游戲都不一樣。
這是一款橫版的平面游戲。
呆妹點擊人物,看起他們的人物介紹。
【曼曾經是一名前線的士兵,但在目睹了一次集體處決之后,他當了逃兵。】
【艾米莉亞是一名律師,在戰爭開始前,她和她的父親及妹妹住在一棟豪華的別墅中,而現在,她是她的家族中唯一的幸存者。】
“感覺這兩個人好可憐。”
‘集體處決,看然曼加入的軍隊不是什么好東西。’
‘這個艾米莉亞好可憐,本來家庭美滿,現在卻成了孤家寡人。’
游戲畫面的左上角顯示著時間、溫度、季節還有天數。
主角所處的樓房里有,大大小小的洞口到處都是。
房間里沒有任何有價值的家具,就連椅子都只是用木板拼接起來。
在呆妹疑惑著是不是要自己修房子的時候,游戲教程開始了。
在過完游戲教程后,呆妹看了眼溫度和季節,開始了自己的行動。
“兄弟們,咱們先收集的木板把房子先修好。”
‘先找食物吧,生存游戲食物最重要。’
‘先去找點藥品吧,這是戰區,藥品值金子。’
‘武器!武器啊!武器沒帶!’
在游戲時間的前幾天,呆妹按照著自己的步驟。
每天晚上都會出去外面搜集食物和村料,主打一個筑高墻,廣積糧。
她的主要搜刮點,則是那些無人居住的破舊的大樓。
而在此期間,她的避難所也在迎來了一名新成員,從兩人變成了三個人。
第五天的夜晚,呆妹照常去尋找物資。
此時她不再嬉皮笑臉,直接間十萬個觀眾,也只有零星的幾條彈幕。
在這五天里,她已經做出了一些拷問自己良心與道德的事。
這次呆妹選擇的搜刮點是一家破舊的超市。
這家超市看起來已經被搜刮過很多次了,現在這地方應該只能搜到一點殘余的食物。
但只需要一點罐頭或者其他物品,就已經能給呆妹帶來很多的幫助了——最起碼,短時間內自己不需要去傷害別人了。
靜步走進超市,剛進去,呆妹就聽到一個貨架后面有兩人在對話。
呆妹悄悄靠近,透過縫隙觀察。
說話的是一個拿著槍的士兵,他背對著呆妹,他的面前有一位少女正蹲在那里,在倒地的貨架中尋材著物資。
士兵吹了聲口哨,詢問起少女的名字。
“艾米莉。”
這是個好名字,配得上這幅漂亮的長相。”
士兵一臉淫笑。
“謝謝。”
少女繼續翻找著物資,只是看著有些不安,身體微微顫抖。
“在找什么東西嗎?”
“我只是想要些食物。”
“食物?可憐的姑娘,我可以施舍你一些食物,不過你要付出點東西作為交換。”
說著士兵開始邊解腰帶,邊向少女靠近。
躲在暗處偷看的呆妹忍不下去了。
實在沒有想到,自己只是來超市搜索東西,都能看見少女被猥褻。
士兵將少女踢倒在地,將武器丟到一旁。
沒有任何猶豫,趁這個機會,呆妹直接進了房間,拿出菜刀,沖上去,一刀!
少女害怕的逃走,呆妹本想留住她,但想了想便放棄了。
她默不作聲的搜著大兵身上的物資,從他的身上得到了槍械、子彈和一點食物。
看著背包里的物資,呆妹沉默了。
從游戲開始到現在,這是她唯一殺的一個人。
在此之前,她所做過的傷害別人的事,除了偷竊物資,就是與隊友一起阻擋強盜的襲擊。
那天晚上,自己丟了大半的東西,還造成了留守在房內的人受傷。
這里是戰場,在戰場上沒有對錯,沒有正義與邪惡,沒有道德與不道德,沒有英雄與罪犯,這些都是戰爭結束后的事。
在戰爭中能約束自己的,只有自己內心的道德良知。
《這是我的戰爭》,讓呆妹產生了一個問題。
一個的意識清醒,思考能力健全,能完全控制自己行為,不受任何逼迫或干擾的人。
在一個自己知道的幻境中,所做出的自愿選擇,如果這個選擇是不道德,不正義的,那這個人會為自己的選擇感到罪惡嗎?
這個問題對一個游戲玩家來說實在是太尖銳了。
呆妹在心中安慰自己,自己是在幫助他人,是在拯救他人,是在保護他人。
在安慰好自己后,呆妹繼續進行游戲。
在第十天的時候,呆妹感到了恐懼。
她原本是個老實本分的拾荒者,整天在廢墟中尋找著能幫自己活下去的物資,被別人拿槍指著吼,就趕緊往家跑。
偶爾提心吊膽偷點東西回來,避難所的幾個人在還有良心的時候,他們的情緒就會降低。
但從她那天殺了那個士兵之后,日子似乎變得順利了起來。
她逐漸開始不抗拒盜竊,不抗拒搶劫,到現在,她居然會為了物資,開始考慮要不要殺人了。
現在的營地物資十分充足,但呆女總感覺自己一無所有,這種感覺使她恐懼、不安,甚至有些窒息。
這些情緒讓呆妹感覺有些玩不下去了,于是她短暫的退出了游戲,打算休息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