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陛下為何謀反?
- 刷短視頻被直播,皇帝們震驚了
- 舊時歲月
- 2011字
- 2024-02-23 08:22:39
“陛下為何謀反!”
司馬昭家臣的高呼,語驚四座。
天幕下的百姓被雷暈,直呼滑稽可笑。
亂臣賊子犯上作亂,篡位之心人盡皆知,反過來指責天子謀反,堪稱千古無二。
視頻的上方,關聯(lián)標題“曹髦被殺的起源,司馬家權傾朝野的真相。”
陳皓點擊繼續(xù)觀看。
【司馬懿辜負三代魏國君主的重用,恩將仇報!】
【光武帝劉秀不敢違背洛水之誓,司馬懿轉眼違背洛水誓約。】
【這一標志性的事情,打破古代公認的政治底線。】
【司馬家以陰謀得國,對內(nèi)爭權奪利,對外無力抵御外敵,直接導致后續(xù)八王之亂,五胡亂華。】
【致使華夏三百年的戰(zhàn)亂,無數(shù)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
洛水,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曾在此地立下誓言,只要朱鮪投降,將確保朱鮪的爵位和榮華富貴。
劉秀未曾食言,朱鮪投降之后,封朱鮪為扶溝侯,確保朱鮪過上榮華富貴的生活。
幾百年后,一個發(fā)須皆白的老人,同樣在此地立誓,只要魏國大將軍曹爽交出兵權,便可保留榮華富貴。
曹爽交出兵權后,司馬懿轉眼間就污蔑其謀反,欲將其誅滅三族。
“司馬懿,你身后就是洛水,頃洛河之水,也洗不清你司馬氏篡逆之名。”
曹爽親信丁謐被抓前大聲高呼,痛斥司馬懿背信棄義。
司馬懿陰沉著臉,不愿理會將死之人的臨死一呼。
他扭頭對小皇帝曹芳說道:“陛下,曹爽及其黨羽意圖謀反,應當誅滅三族以儆效尤。”
曹芳環(huán)視四周,司馬家的侍衛(wèi)環(huán)繞,司馬懿本人咄咄逼人。
“太傅殺了曹爽是想篡位嗎,那朕的位置讓給你好了。”
十七歲的少年皇帝深知,一旦點頭同意,從此將受制于司馬家的控制。
司馬懿不置可否,不等曹芳同意,當即命令侍衛(wèi)將曹芳三族押去砍頭。
……
“背棄洛水之誓,不忠不義之人,也配對洛水起誓?”
光武帝劉秀大怒,沒想到后人效仿他,卻是個無恥小人。
想當年,劉秀為了讓朱鮪獻城投降,向著洛水發(fā)誓,不殺朱鮪還確保他榮華富貴。
劉秀從小失去父親,大哥劉縯將他撫養(yǎng)長大,俗話說長兄如父,劉縯相當于劉秀的父親。
而朱鮪是殺害劉縯的兇手,古代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兩人的仇恨用黃河都洗不清。
這也是朱鮪不愿投降的原因之一。
而劉秀向洛水起誓,保證不殺朱鮪。
他也誠實的遵守誓言,盡管兩人有些血海深仇。
東漢開國皇帝用誓言證明,真正帝王的度量。
司馬懿則用行動證明,小人篡位的無恥。
……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不過一句笑話罷了。”
李世民搖頭冷笑,這段話看似贊美,實則在嘲諷。
司馬家不忠不仁不義,實在無法夸贊,只有一個孝字。
“司馬家背信棄義,當街殺害君主,罪孽滔天。”
“為奪位不擇手段,實屬卑鄙!”
魏征跟著點頭,搖頭晃腦的說道。
他跟隨李世民品茶,君臣兩人齊齊看向天幕。
李世民先是贊同,緊接著聽著好似不對勁。
“愛卿后面一句可以不說的。”
李世民面無表情不咸不淡的說道。
他咋聽著都不對,為奪位不擇手段,不僅可以套用在司馬家身上,同樣可以套用在自己身上。
玄武門之變的血腥味剛剛散去,眾人皆記憶猶新,李二不想舊事重談。
“陛下誤會,臣該死,絕沒有隱射陛下弒兄殺弟的意思。”
魏征連忙跪倒在地,磕頭向李世民請罪。
李世民氣急敗壞怒火攻心,你提了又提,還說沒有這個意思。
他憤怒拍桌,咬牙切齒蹦出一句話:“你不會說話可以閉嘴。”
李世民深知魏征心直口快,是個難得的忠臣,不可能因為小事就降罪。
但是被激起的憤怒還是難以平息。
忍不住又破口大罵:“不想跟你老主子重聚就少說話。”
魏征是李建成的舊臣,內(nèi)心懷有舊主的感情。
他知道李世民胸襟開闊,忍不住暗喻兩句。
沒想到李世民勃然大怒,差一點情緒失控。
以后堅決不能胡言,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
“該死!”
“幼子繼位就該將權臣斬草除根,以永絕后患。”
朱元璋從大殿之上罵完群臣,回到御書房就看到天幕。
此刻,他感同身受,天幕播放的畫面就如他內(nèi)心所想。
像是照鏡子一般,他深感憂慮。
長子朱標離世,愛屋及烏之下,立年幼朱允炆為皇太孫,皇位繼承人。
他日日夜夜擔心朱允炆年紀輕輕,壓制不住底下的功臣。
天幕上的畫面證實內(nèi)心所想。
擔心是正確的!
“殺光一切威脅!”
朱元璋在御書房一聲暴喝。
聲音如洪鐘嚇到剛跨進門的馬皇后。
馬皇后憂心忡忡,她知道夫君這幅模樣,又要制造殺戮,無數(shù)人頭即將落地。
擔心之余又本著善良的內(nèi)心,馬皇后上前勸阻。
“重八,不要再造殺戮了,死的人足夠多了。”
朱元璋一聽這話本想生氣,見到是馬皇后,硬生生壓住憤怒,輕聲說道:“其他事都可以依你,此事不行!”
“朕要為允炆掃清障礙,開朱家萬世太平。”
朱元璋絕不允許天幕的畫面出現(xiàn)在朱家后代身上。
他要為朱家后人鋪路,鋪一條太平大道。
……
與此同時,明朝的百姓正在茶館聽著說書先生,講述三國演義的內(nèi)容。
說書先生在臺上侃侃而談,底下觀眾津津有問聽著。
“第二十四回,國賊行兇董貴妃!”
“只見那曹操殺害董承,怒氣未消,又持劍進宮,要殺董貴妃。”
“董貴妃是誰?她是董承的妹妹。”
“董貴妃此時身懷六甲,懷有漢獻帝劉協(xié)的龍種。”
“可曹操不管不顧,當著漢獻帝劉協(xié)的面前,殺害董貴妃……”
底下聽書的老百姓聽到這個劇情,所有人群情激憤。
在茶館里高呼怒罵。
“國賊曹操!”
“國賊曹操!”
“國賊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