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贏得未來:高水平開放的中國與世界
- 遲福林等
- 998字
- 2024-03-25 17:30:41
前言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抓住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潮流,通過對外開放,加快融入世界經濟;通過對內改革,釋放市場的巨大活力,實現了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折。我國40多年的改革開放之路,既是一條不斷發展壯大之路,也是新型開放大國的成長之路。
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00萬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1978年增長約40倍,占世界經濟的比重從1.7%提升至17%左右;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78年的171.1元提升到2020年的32189元,年均增長13.28%,全面消除絕對貧困。
過去40多年的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的環境下進行。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變化,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同時,世界多極化趨勢沒有根本改變,經濟全球化展現出新的韌性,維護多邊主義、加強溝通協作的呼聲更加強烈。
面對深刻復雜變化的國際環境,作為14億人口的大國,我國致力于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致力于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順暢穩定,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贏得自身發展的更大空間,贏得與世界共享發展、融合發展的未來;致力于推進合作共贏、合作共擔、合作共治的共同開放,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中國這艘“經濟巨輪”駛向高水平開放,將對自身及全球帶來深遠影響。
當前,我國推進高水平開放有著鮮明的特征:以擴大內需為基本導向;以推動自由貿易進程為戰略目標;以服務貿易發展為重大任務;以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為重要突破;以制度型開放為突出特點;以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體制為重要保障。
作好高水平開放這篇文章,既是中國自身發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全球發展的客觀需求。這不僅涉及政策的調整,也涉及體制機制的變革與創新,更涉及理念與思想的解放與更新,涉及諸多重大課題的深入研究與分析。為此,我和我的同事郭達、匡賢明在既有研究基礎上,撰寫了這本《贏得未來:高水平開放的中國與世界》,以期對某些重要問題提出我們的觀點和分析。
感謝我的同事張飛、陳所華等對本書編輯給予的幫助!感謝浙江大學出版社對本書出版給予的支持!文中引用了部分研究觀點和數據,在此對相關學者和機構表示感謝!
- 異質性視角下農戶公共產品需求研究:以福建為例
- 能源碳中和行動:數智技術驅動新一輪能源革命(碳中和行動指南)
- 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在中國的早期傳播
- 中國智造: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之路
- 2017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 組織中的支配與服從:中國式勞動關系的制度邏輯
- 高成長企業論·第三季:下冊(《21世紀經濟報道》深度觀察)
- 最優消費投資:理論與實證
- 沖破至暗時刻:新舊動能轉換中的中國經濟
- 鄉村振興實施路徑與實踐
- 農村公共事業發展調查:農戶視角:現狀、需求意愿與評價
- 河南省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研究
- 2014年中國質量觀測發展報告:質量:新常態下的新動力
- 城市治理的范式創新:上海城市運行“一網統管”
- 中國經濟發展模式:政治經濟學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