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言 “園丁式養(yǎng)育”的5大關(guān)鍵

近年來,教育界、心理學界都特別關(guān)注“關(guān)系”的問題。過去,教育界更多地關(guān)注課程、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等,這些都是和教育緊密相關(guān)的內(nèi)容。但是,我們逐漸發(fā)現(xiàn),如果沒有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建立的“關(guān)系”,一切都沒有意義。沒有“關(guān)系”,就沒有教育,只有好的“關(guān)系”才能成就好的教育。這是學者們通過很多科學研究得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結(jié)論。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也讓我們更好、更深刻地思考了“關(guān)系”和教育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為什么呢?三年疫情讓許多父母和孩子在一個空間里相處的時間比以往更長。我們本以為在這段時間里,如此親密的陪伴會使親子關(guān)系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家庭教育也會往更好的方向發(fā)展。事實上,的確有一部分家庭在這兩個方面做得很好,父母抓住了跟孩子待在一起的機會,陪著孩子一起閱讀、一起討論、一起探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建立了更加和諧的家庭關(guān)系、親子關(guān)系,也取得了更好的教育成效。

但是我們也注意到,在相當多的家庭里,親子關(guān)系反而變得緊張了,這是為什么呢?過去,很多父母是“影子父母”,平日里跟孩子見不上幾面。但在新冠疫情期間,孩子們每時每刻都處于父母的監(jiān)控之下,父母像警察一樣緊緊地盯著孩子,對孩子的批評和訓斥變多了,父母和孩子的關(guān)系于是就變得緊張了。很多地方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在新冠疫情期間,孩子的問題行為變多了。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關(guān)注的問題。

我們知道,教育是人與人的互動,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共同成長的過程,如果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沒有建立良好的關(guān)系,教育往往就很難收獲成效。因此,清代著名思想家戴震就認為:“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這句話是說,如果沒有從情感上接受,孩子們就難以吸收道理和知識,就算起初理解了,以后也會丟掉。因此,教育的第一步,其實就是建立良好的關(guān)系,這也是教育的基石。仔細想一想,我們在學校的成長歷程不也是如此嗎?你喜歡上什么課?如果喜歡上語文課,那你多半是先喜歡語文老師,然后再喜歡上他的課;如果喜歡上數(shù)學課,那你多半是先喜歡數(shù)學老師,然后才會喜歡上他的課。其實教育里最重要的是建立關(guān)系,那些高明的老師和父母會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guān)系。有了關(guān)系,教育才能真正地開始。

那么,怎樣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呢?針對這個問題,我提出5個關(guān)鍵詞:尊重、信任、探索、愛、陪伴。我認為,只有重視這5點,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

有平等關(guān)系才能更好地互相尊重

父母千萬不要以為“尊重”這一點很容易做到。孩子尊重父母容易,父母尊重孩子不容易;員工尊重領導容易,領導尊重員工不容易;地位低的人尊重地位高的人比較容易,地位高的人尊重地位低的人不容易。尊重的最重要前提就是關(guān)系平等。我相信,大多數(shù)人的父母都說過類似的話:“你是我生的,你不聽我的怎么行啊!”父母很少會想到,孩子跟他們一樣平等。

我曾經(jīng)看過一個讓我非常感動的故事。蘇聯(lián)有一位著名作家,有一天晚上他出去散步,一個乞丐向他乞討:“先生行行好,給我點吃的吧。”這位作家在包里掏了很久,但什么東西都沒掏出來,因為他晚上出來散步時既沒帶錢,也沒帶吃的東西。于是他說:“對不起啊兄弟,我什么都沒帶,真的很抱歉。”沒想到這個乞丐緊緊地握住他的手說:“謝謝你,先生。”作家就更內(nèi)疚了,他什么都沒給乞丐,乞丐還這么真誠地感謝他。乞丐繼續(xù)說:“先生,你給了我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你把我當人。這么多年來,我已經(jīng)不把自己當人了,那些孩子追我、用磚頭砸我,那些狗追著咬我。本來今天我想乞討到一頓飯就離開這個世界的,但是你稱我一聲‘兄弟’。為了這聲‘兄弟’,為了感謝你把我當人看,我也得活下去。”一聲“兄弟”、一次尊重,救了一條人命。

同樣,孩子也會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當父母把孩子看作比自己低一級的人時,父母并沒有做到尊重孩子。如果父母尊重孩子,把孩子看作一個和自己平等的人,跟孩子一起協(xié)商,一起討論,孩子自然愿意和父母交流。因為,父母這樣做讓孩子更有尊嚴感。有了尊嚴感,孩子就有了信心和能量,就能更好地成長。因此,我覺得父母和孩子學會互相尊重是非常重要的。

在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人類需要五層次理論中,人類五大需求層次呈金字塔結(jié)構(gòu),最下面一層是生理需要,最上面一層是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而尊重的需要僅次于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位于第二層。父母要尊重孩子,不要低估孩子的理解力,不要強迫孩子什么都順從自己。家庭成員應該是平等的。我認為,父母建立這樣一種平等的意識是非常關(guān)鍵的。

孩子沒有得到信任就不可能有自信

信任在教育中同樣具有特別的意義,因為信任往往基于我們對孩子的基本假設:每個孩子都是最棒的,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最好的自己。目前,我們的教育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我們不信任孩子,我們以一個很高的標準衡量孩子,要求所有的孩子都達標,忽視了很多孩子離這個標準還很遠,這些孩子也就漸漸地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其實,教育應該是幫助一個人建立自信的過程,而孩子沒有我們的信任就很難有自信。我曾經(jīng)在其他文章中寫到過,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身上都配置了一個成功的密碼。只要找到這個密碼,就能成功,即成為最好的自己。但遺憾的是,現(xiàn)在我們還在用同一個標準去要求所有的孩子。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可能成為最好的自己,信任孩子就是實現(xiàn)這個目標的關(guān)鍵。

前不久,一個故事讓我很感動。這個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對年輕的夫婦,他們都是“985工程”大學畢業(yè)的高才生,后來又去了美國的一所常春藤大學做博士后。兩位“學霸”以為自己完全有能力培養(yǎng)出新一代的“學霸”。但是,他們?nèi)f萬沒想到,自己的孩子學習很糟糕。他們想不通為什么孩子的學習成績這么差,進而對自己的孩子失去了信任。后來,這對夫婦慢慢發(fā)現(xiàn),他們的孩子除了成績差一點,其他方面都很出色,比如,他的身體素質(zhì)很好,人際關(guān)系也處理得很好,對爸爸媽媽也特別好。孩子還非常喜歡烹飪,并且無師自通,能料理出一桌好菜。這對夫婦吃著孩子做的菜,品味著幸福,開始重新認識自己的孩子。他們開始學著信任孩子,不再用學習成績要求他。漸漸地,他們認為,這樣的孩子也很優(yōu)秀,有這樣的孩子也很幸福,不一定非要讓孩子上好的大學。上好的大學的目的不也是追求幸福嗎?

其實,幸福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讓他做一個烹飪大師,讓他做一個受別人歡迎和尊敬的人,也是一種幸福。總之,信任是教育的一大前提。信任孩子,讓他做自己喜歡的事,孩子就能開心地成為他自己。父母只有信任孩子,孩子才會信任父母,這是一個相互的行為。

讓孩子在探索中成長,在玩耍中學習

每當我們仔細觀察孩子的世界,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們對于學習的熱情和能力遠超我們成年人的想象。孩子們的大腦如同吸收知識的海綿,他們通過游戲和探索,不斷地學習和成長。然而,在當前的教育體系中,我們似乎忘記了這個本質(zhì),將學習局限于書本和課堂。

現(xiàn)在孩子們學得很苦,父母也很煩惱。其實,教育應該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孔子講“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們應該把幸福還給孩子。通過游戲和玩耍,孩子們不僅能學習知識,還能提高社交技能、創(chuàng)造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假裝游戲、探索,甚至與朋友的打鬧,這些看似簡單的活動,實際上是孩子們理解世界、鍛煉思維的重要途徑。而當我們剝奪了他們這種學習的機會,我們也就切斷了他們認識世界的一種自然而有效的途徑。

父母和教育者應該認識到,學習不僅僅是發(fā)生在課堂上的活動。孩子們在玩耍中也在學習,而且是以一種更自然、更高效的方式。玩耍是他們與世界互動的方式,是他們構(gòu)建知識和技能的途徑。這種探索式的學習鼓勵孩子們對周圍的世界產(chǎn)生好奇,激發(fā)他們提問和尋找答案的欲望。為什么不把這種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轉(zhuǎn)化為有效的學習呢?

因此,優(yōu)秀的父母應該創(chuàng)造一個讓孩子在玩耍中學習的環(huán)境,在探索中成長。這樣,我們不僅能幫助他們建立起堅實的知識基礎,還能培養(yǎng)他們成為終身學習者,對世界充滿好奇和熱情。我們的目標應該是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成長,而不是在枯燥無味的教育模式中失去對學習的熱愛。

智慧愛,而不是溺愛

教育僅僅有愛是不夠的。高爾基曾說:“愛孩子,那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情。”愛是一種本能,是人類天然會產(chǎn)生的一種情感。但是,真正的愛是“智慧愛”。沒有智慧的愛,愛可能會變成害。而教育僅僅有智慧也是不夠的,夏丏尊先生說,沒有情感的教育就像沒有了水的池塘。沒有愛的智慧,智慧也無法真正發(fā)揮作用。所以,愛應該與智慧同行,愛才有深邃雋永的價值;智慧應該與愛同行,智慧才有生命的溫度。

智慧愛的反面是溺愛。溺愛最大的特點是不講規(guī)矩、沒有底線,缺乏原則。比如,許多家庭對孩子的任何購物欲望都盡可能滿足,不考慮孩子究竟是否需要,家庭經(jīng)濟狀況是否允許,購買難度有多大。這樣無底線、沒規(guī)矩、不講原則的愛,其實不是真正的愛,而是真正的害。所以,父母必須守住愛的底線,堅持有原則、有規(guī)矩的愛。

智慧愛是尊重孩子的個性,給孩子充分的自由成長空間的愛。許多父母經(jīng)常用愛孩子的名義包辦孩子能夠做的所有事情,這其實已經(jīng)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權(quán)利。成長與發(fā)展的權(quán)利,是兒童最重要的權(quán)利。

智慧愛是理性之愛,也是距離之愛。距離產(chǎn)生美。與孩子保持適當?shù)木嚯x,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藝術(shù)之一。如果靠得太近,孩子會很不自在,因為你“侵犯”了他的生活空間;如果離得太遠,孩子也會很不自在,因為他覺得缺乏了保護,沒有安全感。

很多孩子為什么誤入歧途,為什么跟父母關(guān)系那么緊張?因為他們對愛產(chǎn)生了懷疑,他們感覺不到溫暖,不相信父母還在愛著他們。父母的確應該反思如何創(chuàng)造一種有分寸、有節(jié)制,同時又無處不在、讓孩子能夠感受到的愛。

陪伴并不意味著全時空地在一起

陪伴是我想特別強調(diào)的一點。很多父母的確沒有好好地陪伴孩子,因為孩子成長的關(guān)鍵時期,基本上也是正值青壯年的父母在工作上打拼的關(guān)鍵時期,工作上的瑣事往往讓他們無暇照顧孩子。很多二三十歲的父母工作繁忙,他們到處奔波、忙碌,根本無暇好好陪伴孩子。他們中的許多人成為“影子父親”“影子母親”,很多人為了省事,就把孩子送去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那里。其實,對孩子來說,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是無法代替父母的。此外,父母們一定要清楚,你們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是有限的,等到孩子長大了,再想跟他們待在一起,還不一定有這樣的機會。父母要好好地珍惜孩子的成長關(guān)鍵時期,盡量多陪伴孩子,這樣做不僅能讓孩子有幸福的童年回憶,也能讓父母擁有一段非常幸福的親子時光。

在我的兒子成長的關(guān)鍵時期,每個暑假我都帶他出去旅行。現(xiàn)在回憶起來,我覺得我這一生最幸福的時光,就是跟孩子一起到全國各地游玩的時光,而這些時光是無法重來的。如果我現(xiàn)在再對我的兒子說“今年我們一起出去玩吧”,他也許不一定會愿意,因為他可能有自己的安排,畢竟他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很多年前我曾經(jīng)寫過一篇文章——《父親是男人最重要的工作》,其中就探討過陪伴的問題。陪伴當然不只是父親一個人的事情,而是包括父母在內(nèi)的所有家庭成員的事情。三年疫情期間,許多父母有很多的時間與孩子朝夕相處,時刻陪伴著孩子,但是為什么還是沒有陪伴好孩子?因為那是低品質(zhì)的陪伴,而低品質(zhì)的陪伴還不如不陪伴。陪伴并不意味著隨時隨地都待在一起。很多父母的一個共同問題,就是他們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跟孩子相處。

那么,怎樣才能做到有效陪伴呢?我前面講到的親子旅行是一種非常好的陪伴方式,當然這種旅行不只是簡單的看風景。如果你把旅行視為簡單的看風景,那么陪伴的質(zhì)量也就降低了。其實,旅行有著非常好的教育作用。你到一個地方旅行時會發(fā)現(xiàn),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都可以成為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在旅行的時候,你和孩子可以運動,也可以與他人交流,旅行的過程完全可以變得非常豐富多彩。為什么研學旅行現(xiàn)在那么“火”?原因就在于研學旅行非常有趣,與我們的生活關(guān)系密切。

跟孩子一起運動也是一種很好的陪伴方式。運動具有互動性、競技性,無論是玩游戲還是參加運動比賽,孩子都會非常投入,覺得非常有趣。

當然,還有一種重要的陪伴方式,就是親子共讀。

20多年前,我發(fā)起了新教育實驗。新教育實驗有十大行動,第一個行動就是營造書香校園。其實,“營造書香校園”不限于校園,也可以在家中進行。一個書香家庭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關(guān)鍵的。我曾經(jīng)講過:“最好的學區(qū)房就是你家里的書房。”父母花很多錢去擇校,還不如好好地陪伴孩子讀書。如果父母能幫助孩子培養(yǎng)讀書的興趣,讓孩子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孩子今后一定會有較好的發(fā)展。

蘇州大學的唐曉玲教授寫過一本書,叫《父母的書架決定孩子的未來》。唐教授本來想在書中寫我的讀書故事,后來我建議她寫我們新教育人的讀書故事。因此唐教授搜集了大量的新教育實驗案例,這些案例充分地表明,書香充盈的家庭往往都是非常和諧的家庭,都是擁有良好關(guān)系的家庭。這是因為,親子共讀以后,父母和孩子會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的“密碼”、共同的價值取向、共同的信仰、共同的愿景。父母和孩子有了共同語言以后,教育就能真正開始了。

我還記得一位山東父親的故事。這位父親是一個知名的企業(yè)家,經(jīng)常在外喝酒應酬。后來,開展新教育實驗的老師要求這位父親跟孩子一起讀書,他“被逼無奈”地跟女兒一起讀書。讀了一個月以后,他就發(fā)現(xiàn),讀書比喝酒有意思多了。有一天,幾家人聚在一起,女兒就在飯桌上問爸爸:“誰是你的夏洛?”其他人都不知道夏洛是誰。原來,父女倆剛剛讀了《夏洛的網(wǎng)》,這本書講的是小豬威爾伯和蜘蛛夏洛的故事。當小豬威爾伯就要被送進屠宰場時,蜘蛛夏洛為了救它,就在門上織了三個字——“王牌豬”,一下子就讓小豬威爾伯的主人和村里的其他人驚呆了,他們都覺得這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小豬威爾伯因此活了下來。后來,每到關(guān)鍵時刻,蜘蛛夏洛就會織出一段精彩的文字來幫助小豬威爾伯。這本書講的其實是友誼,是真誠,是愛。對于“誰是你的夏洛”這個問題,只有讀過這本書的父女倆才懂。所以,共同的閱讀生活能帶來高質(zhì)量的陪伴,如果只是簡單地和孩子待在一起,孩子和父母有可能會變成同處一個屋檐下的陌生人。

即使父母與孩子不在同一個空間,也可以在精神上通過親子共讀、相互交流的方式走到一起。現(xiàn)在有很多留守兒童和父母不常年住在一起,如果可以經(jīng)常通過視頻交流、分享彼此的所見所聞,其實也能拉近彼此的“距離”。陪伴不一定就是指在同一個時空里的陪伴,精神上的陪伴也很重要。

父母不要總想著怎么教育孩子,怎么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而要思考一下怎樣才能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guān)系。一旦父母跟孩子的關(guān)系建立好了,親子關(guān)系和諧了,教育就開始了,孩子就可以在良好的關(guān)系中陽光地成長了。建立平等、和諧、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是整個家庭教育的基石。關(guān)系好了,教育才會好;關(guān)系好了,孩子才會好。

在這本書里,我想與大家一起重讀《園丁與木匠》(The Gardener and the Carpenter(1)。這本書的作者艾利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是牛津大學的心理學博士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學教授與哲學教授,也是國際公認的兒童學習與發(fā)展研究領袖,在兒童的大腦、心智和學習方式這些方面有豐富的研究成果和獨到的見解。高普尼克在《園丁與木匠》中強調(diào)了父母與孩子關(guān)系的重要性,這也是本書的主要觀點之一。

對于父母來說,最重要的獎勵不是孩子的優(yōu)秀成績,或者考上了名牌學校,找到了高薪體面的工作,不是孩子們的這些“高光”時刻,而是你與孩子們在一起時身心上的愉悅,你真正享受的那些與孩子在一起的點滴時光。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是最美麗的教育風景。

讓我們一起翻開這本書,看看園丁與木匠有什么不同,看看什么是兒童的天性,看看什么才是智慧的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封开县| 涞水县| 搜索| 汾西县| 定陶县| 曲松县| 扎赉特旗| 南陵县| 南岸区| 柯坪县| 金坛市| 遵义市| 子洲县| 闻喜县| 张家口市| 林甸县| 新竹县| 台东市| 祁阳县| 齐河县| 利津县| 仙居县| 唐海县| 琼结县| 灯塔市| 班玛县| 邹平县| 浮山县| 德州市| 宜君县| 铜鼓县| 邢台市| 宁南县| 临沭县| 台江县| 上思县| 洱源县| 富宁县| 永年县| 天津市| 吉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