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讓大腦自由
  • (美)約翰·梅迪納
  • 1602字
  • 2024-03-01 14:21:07

推薦序2 走過迷霧地帶

果殼CEO 姬十三

十多年前,我是一個神經生物學專業的博士生,每天和老鼠腦袋打交道。

準確地說,就是要把老鼠迅速處死,并在最短時間內切下腦袋,用鋒利的手術剪剪開腦殼,小心翼翼剝出新鮮的腦,放置在冰水里。為了保持腦細胞的活性,所有的動作要快、要穩。這幾個步驟,我練了5年,大約可以用30秒搞定。

30秒,對神經細胞來說,已經很漫長。神經元之間通過一種叫突觸的結構密切聯系,然而,絕大多數時候它們并非“手手相牽”,而是通過釋放一種化學物質來維持彼此之間的信息傳遞,親密卻保持著微妙的分寸。在0.1毫秒級的時間里,兩個神經元之間就完成了一次耳語。

剝出腦只是實驗的第一步。接下來要用精密的儀器將腦切成400微米厚的薄片,在顯微鏡下就可以看到神經細胞清晰的結構,用微米級別的電極尖端去接觸,探知它們的電流特性。

我第一次在顯示屏上看到神經細胞的形狀,是在2001年。原來竟是這些圓錐狀的小蝌蚪在支撐我們的喜怒哀樂,這樁事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那個時候我充滿著對神經科學的向往初入殿堂,總想著觸碰那些大得令全人類困惑的話題,我們是誰?什么是意識?我是如何成為我的?

實際的工作是另一個極端。我研究的是腦的最小結構單元,神經元之間的突觸傳遞,用不同的藥物和電流刺激模式做不斷的嘗試,以期得到一些數據,揣測各種結構之間的細微變化。

這也是世界上大多數的神經生物學家也就是腦科學家所做的事。時至今日,人類對神經細胞的特性了解已經到了相當深入的層級,科學家們清楚地知道,兩個神經元之間如何通訊,如何用一些藥物可以影響這種通訊,并可能改變個體的思維狀態。這些工作極大地促進了制藥業的發展,在未來,會有基于這些研究的藥物不斷出現在市面上。

然而,人們還是無法準確回答那些很久以前就令人困惑的問題:記憶到底是怎么發生的?夢是什么?愛是什么……關于這些,科學家們找了很多線索,他們試著借助不完整的拼圖塊描述整個故事格局。然而,在真相揭曉之前,誰也說不準這是不是盲人摸象。

多年前我曾參加一個針對教師的研修班,應邀講了一些腦科學的知識,期望這種溝通對教育者有所裨益。記憶的類型、學習的概念……有些信息對教學有直接的幫助。比如研究發現,記憶的讀出具有情景效應,在一個環境里記下一段東西,換到另一個迥異的場景就相對不那么容易復述出來。這么一說你就會明白,為什么考試前熟悉考場那么重要。《讓大腦自由》這本書里也講到類似的例子,作者曾給一些父母指導雙語教學,建議他們在家里設一個“西班牙語屋”,并為這個房間訂立一個規則:那就是在這個房間只能說西班牙語。房間里可以裝飾一些西班牙飾品,墻上貼滿西班牙單詞的大幅圖片。所有的西班牙語都要在這個房間教授,英語則不在這個房間教授。果然,父母們反饋說這個方法很管用。再比如作者在第四個定律處提到,當上課到9分59秒后,觀眾的注意力就開始準備下降,如果不迅速做些事情,學生們的注意力就會游走,嗯,你應該知道為什么“八分鐘約會”、微博客和胖奇趴(1)那么流行了吧。

這本書里提到的很多知識都可直接幫助到教師,那天的研修班也是如此,這讓人看到一門學科扎根于生活。然后,當他們想知道更多深入的東西時,我發現自己卡殼了,怎么說清細胞的長時程增強和艾賓浩斯規律之間的關系呢?這之間隱隱有條灰線,你可以很輕易下斷語說:“就是這樣嘛!”但,說這話的時候心里未免會嘀咕吧。

現狀似乎就是這樣,人們熟悉神經元層面的事,也似乎能描述清楚大腦在整體上是怎么表現的,但在兩者之間,有大片的迷霧有待撥開。

約翰·梅迪納試圖做一個掃霧者,帶著早起的讀者,走過迷霧地帶,還原整個街區的真實圖景。對作者來說,這是極大的挑戰,而對于讀者來說,這是幸事,全景式的寫作讓外行讀者輕松把握到這門學科最激動人心的核心所在,瀏覽到那些最能有效指導生活的知識。與市面上許多此類書不同,它是一本由真正的神經科學家撰寫的書,嚴謹靠譜,同時還保證了閱讀快感,我迫不及待地等著本書中文版的面市。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州市| 成都市| 蕲春县| 漳平市| 济宁市| 康马县| 正安县| 天柱县| 云南省| 乐都县| 尼玛县| 同仁县| 兴仁县| 禄丰县| 海口市| 万山特区| 罗平县| 五华县| 吉安市| 冕宁县| 兰考县| 龙江县| 榆社县| 绥江县| 澳门| 松桃| 徐水县| 大足县| 萝北县| 萍乡市| 平乐县| 弋阳县| 平度市| 溆浦县| 托克逊县| 永修县| 桦甸市| 章丘市| 巢湖市| 绍兴市| 邓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