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32章 反間剛浪陵

  • 大宋青衫子
  • 陸殼兒
  • 3407字
  • 2024-03-01 13:20:14

李元惜呼來萬安砦守將,叫他清點被俘的西夏兵馬總數,馬、盔甲、兵器都要留下,戰俘逐回西夏,交給他們自己人。

這一番打斗下來,被俘的西夏士卒有三百余人,他們回到西夏,也難逃督軍將官的屠戮,但是,至少他們可以把剛浪陵叛夏投宋的消息帶回西夏去。

沒藏氏與遇乞,則先押宋延州龐藉處,請上奏官家,定奪其生死。另外,遇乞雖然不能隨軍帶著,但李元惜總要從他身上拿下件什么信物,以備后用。

她見遇乞的寶刀十分別致,便將它收起,找到自己的馬褡褳放進去,在西夏的戰馬中找了幾匹好馬,分給自己和少了馬的將士來用。

打斗中也有逃出去的兵,伏在草叢里藏身,眼看著遇乞投降,李元惜將他扶起,便悄無聲息地撤退了出去,趕緊去向剛浪陵報信去了。

萬安砦守將隆重地招待他們,想邀請他們進城飲宴,公事要緊,李元惜便請他們協助煮了些簡單的粥食,與眾將士果腹后,便再追隨狄青路線去追剛浪陵。

幾日間,遇乞投降、剛浪陵被授夏州節度使的消息隨著西夏逃兵的足跡廣泛傳播,剛浪陵與狄青邊跑邊打,李元惜則喜歡在他們打得不可開支的時候,率軍洗劫其后方糧草,并廣散流言,說剛浪陵引兵深入,就是為了消耗西夏的兵馬力量,別看他打得起勁,其實都是向狄青送人頭呢。

向來西夏兵壯馬肥,兇猛彪悍,是大宋的勁敵,然而,廝殺太久,人心思定,西夏民心不再崇尚武力征伐,況且今年鼠災嚴重,許多士卒都是因為家里缺吃少穿,交不起糧稅而被強征入行伍。

馬不肥,人不壯,心不齊,再經這些謠言煽動,剛浪陵軍中人心惶惶,即使有督軍存在,“戰場逃跑一律斬殺”的嚴苛軍律,士卒們還是免不了冒險出逃,另有部將也不服命令,逼得剛浪陵在大戰中殺了自己的兩位部將,本來想遏制兵不服將,將不服帥的混亂局面,不成想,“送人頭”的流言反而更深入人心,西夏大軍便再也沒了從前那勢如破竹的殺氣。

由此,剛浪陵被狄青打得丟盔棄甲,被迫放棄延州,奔鄜州去,企圖與從綏德軍殺出的東路軍再在鄜州匯合。

然而,戰事艱難,闖入綏德軍的西夏東路軍如深陷泥沼,寸步難行,竟然萌生退意,丟下剛浪陵,夾著尾巴撤軍回西夏了。

似乎剛浪陵將孤軍作戰,不然。后又有兩員部將帶著幾千人,忠心耿耿地完成了與他的會和,剛浪陵又在軍中選出親兵,由此,統領著一萬余兵馬,放縱他們大肆燒殺搶掠,以官爵和財寶誘惑他們,竟然能調動士氣,反敗為勝,贏了狄青一局。

于是,剛浪陵像條瘋狗,四處亂竄,狄青、李元惜、種世衡三部協作,經過七天十二場大大小小的戰役,終于將這一萬余人馬消耗到不足千人,且困進了一座山包上。

山上不缺野味,可養活一千多人便不能了,何況這一千多人中上這也不少,急需醫藥療傷。艱苦的條件下,將帥之間的矛盾便到了不得不發的時候。

狄青派人在山下不斷騷擾,終于,剛浪陵的親兵內訌,手下部將中,浪埋、賞乞、媚娘三人帶二百名驍勇士卒來降。

彼時,李元惜與種世衡正在大帳中商討針對剛浪陵的計策,消息傳來,李元惜便要殺了這三個叛將。

“他們可能是真降,也可能是假降,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冒險,從前金明砦的悲劇不可再重演。”李元惜道:“金明砦之所以被西夏兵馬內外夾擊,最初就是因為夏人詐降。”

種世衡卻哈哈大笑:“李將軍,真降假降不重要,宋夏和談的希望,就在這三個人身上。”

李元惜不解何意,種世衡便要狄青帶三人進來問話,三人倒也乖順,問什么答什么,照他們看來,宋軍要殺剛浪陵是輕而易舉之事,他們只是不愿跟著受死罷了。

種世衡將三人收留麾下,留營錄用,并約定一同討伐剛浪陵,三人感恩戴德,拜謝而去。

浪埋三人退下后,中種世衡隨即命人嚴密監視降兵降將,嚴禁他們私自行動,事實上,這些人投降便被軟禁。

李元惜趕忙向種世衡請教這么做的用意。

“李將軍,龐知州的這封書涵,使的是什么計?”

“離間計。”

“不錯。”種世衡道:“剛浪陵曾是元昊手下左膀右臂,跟著他掃東平西,震懾南北,履歷戰功,頗受元昊信賴,然而,去年龐知州一封離間信,叫元昊開始對他有所些忌憚。”

剛浪陵的確有計謀,可這回,面對孤軍深入、弟弟投降的絕境,他顯然昏了頭,使出這樣的昏招,白白把把柄送到宋軍手里。

浪埋三人只要被大宋掌控,大宋隨時可以知會元昊,是剛浪陵指使他們三個來洽談投誠事宜,元昊對剛浪陵,一定會動殺心。

“我們現在就可以殺了他。”狄青道:“只需兩次沖鋒,我帶他的頭來見你。”

“狄將軍,李將軍,你二人神勇,我清楚,可是,你們能殺得了幾個剛浪陵?”

剛浪陵和遇乞都是野利家族的重要人物,而野利氏又是西夏的名門大族,隨著元昊東征西討、開拓疆土,在朝中威望很高。在戰爭時,元昊自然也樂于讓自己的將領一呼百應,可戰事平穩下來后,便不盡然了。名門大族坐大,便會瓜分元昊的權力,元昊豈能坐視不管?

剛浪陵叛夏,遇乞投降,這兩兄弟今日的敗績,就是元昊舉起的屠刀。“元昊乃一代雄主,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對于他這個偽天子來說,這,將是他消滅野利勢力,整治朝綱,重豎君威的時機,他一定不會錯過。”種世衡很有把握,他笑著問狄青和李元惜:“一個野利家族,和一個剛浪陵,你們選擇殺誰?”

“當然是野利家族!”李元惜脫口而出。種世衡不愧是縱橫西北的名將,這一番深謀遠慮,真叫她嘆為觀止。如此說來,元昊對待女人便如衣服一般,娶剛浪陵、遇乞的妹妹,絕非喜愛,只是征戰時需要拉攏野利家族,其妹妹更像是利益交換的橋梁。如今,戰事將平,元昊也動了清除野利家族之心,是故才敢欺辱遇乞愛妻。

“勾踐滅吳殺文種,嬴稷殺白起,劉邦除韓信……前朝歷代殺功臣,很多都是因為功臣已經尾大不掉,這是只有在首領那個位置,才能體會到的高處不勝寒。”種世衡感嘆,“除掉野利家族,相當于剜掉腳上的腐肉,必須養一段時間,傷好了,才能走路。”

“為了養傷,元昊一定會和談。”李元惜道,種世衡贊賞道:“李將軍,明慧。”

“依二位的意思,是要放走剛浪陵嗎?”一直沉默思考的狄青這時插話問道。

種世衡道:“不僅要放人,還要按照節度使禮節,隆重地迎接他。”

“我怕他不等咱們迎接,自己就先跑了。”李元惜擔心著,剛浪陵不是傻子,怎么會識不破宋軍的離間計?為避免元昊生疑,他一定會逃回西夏,向元昊表忠心。

她忽然恍然大悟,起身向種世衡、狄青兩位將軍拜道:“我去牽制他,即使他逃走,我也要把殺他野利一家的屠刀遞到元昊手里。”

她將自己帶來的兵馬托付給狄青,請種世衡按照龐藉計謀,在書涵上押上寶印。

“李將軍難道要親自去剛浪陵營帳?”狄青驚道,李元惜向他解釋:

“元惜與野利家有仇,剛浪陵一定會押我回西夏。”

“不可!如此,豈不是陷你于險境?”狄青自告奮勇:“我去!”

李元惜心氣甚高,叫雷照將自己從遇乞那里繳獲的寶刀拿進來。

“遇乞是向我投降的,我去!”

二位將軍啞然,李元惜又展開書涵,在末尾畫了一只棗,一只龜。當年,元昊污蔑李士彬投降,在信中也畫了一只棗,一只龜。棗龜,漢語乃是早歸,元昊不會不懂這涵義的。

種世衡如她要求,在書涵上押上自己的寶印,下臺與李元惜抱拳道:“李將軍,此行,保重。”

兵馬圍繞著山包,叫喊著“迎夏州節度使下山”,西夏營地內士卒將領心神不寧,剛浪陵正與將士們商量著突圍之計,兵卒來報,宋將李元惜請見。

這些日子的奔走作戰,已經讓剛浪陵聽聞了造謠自己的李元惜的名字,自然對她恨得牙癢,邊說著“她敢來見我?”邊拔刀,大闊步地走出帳門,喚道:“放她進來,看我不砍殺了她!”

部將們紛紛勸阻,奪下他的刀:“大王息怒,聽她要做什么吧。”

在戈矛鐵刃的圍攏中,剛浪陵看到一名身著布衣的女子,雙手空空,神色從容,不像是來斗架的,且到了他面前,亦禮數周到,向他拜了拜道:

“剛浪大王,我是來為你送書涵的。”

剛浪陵哼了一聲,扭身進帳,將士們即將她迎了進去。

“宋軍之中,難道沒有男人了嗎?竟派你一個羸弱女子前來送信,真是窩囊!”剛浪陵侮辱道,李元惜不怒,反而自如地笑笑:“剛浪大王誤會了,大宋的男人正在山下幫你們打掃戰場,掩埋尸體,我一個女子見不得臟,所以自告奮勇,挑了件最干凈的活兒來做。至于是否真如大王所言,羸弱不堪,我想,這幾日,將士們都有體會,無需我再多言。”

她一番話說得輕快,剛浪陵卻快氣翻了。李元惜將書信遞給身旁的將士,托他送給正在北面大石上坐著的這位狼狽元帥送信。怕將士們看不到書涵上的內容,李元惜便大聲透露:“我大宋皇帝惜才,聽聞剛浪大王有勇有謀,又有內附之心,便授予大王夏州節度使之職,官衣綬帶、府邸傭人一切都已經安排妥當,只等大王移步。大王既然來了,又協助我大宋消耗了不少西夏兵力,忠心可鑒。大王只需應一聲,我軍將領士卒,俱會隆重迎接你下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庆县| 法库县| 荃湾区| 都江堰市| 夹江县| 天等县| 保亭| 内江市| 洱源县| 东兴市| 岱山县| 瑞昌市| 铜梁县| 凌海市| 高碑店市| 通许县| 神池县| 长兴县| 醴陵市| 霍林郭勒市| 栖霞市| 都匀市| 扶风县| 尉氏县| 敦煌市| 垦利县| 搜索| 湖北省| 周宁县| 定襄县| 天水市| 台中市| 鄂托克前旗| 黑龙江省| 内丘县| 苍溪县| 天门市| 普定县| 日喀则市| 安达市| 巨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