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決定藩王外封
- 朱棣:允炆侄子,臣沒想造反!
- 明惠宗
- 3138字
- 2024-02-17 23:36:02
寢宮。
輾轉反側,朱雲文難以入眠,隨即起身地扶額,心想燕王朱棣一旦造反,自己一點戰勝的把握都沒有。
要是與歷史一樣,被朱棣攻入應天府趕下皇位。
只怕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削藩?
不可能削藩!
朱棣本身雖有野心,但有大義在身不會冒險造反,不過有那妖僧姚廣孝在身邊鼓動朱棣謀反,這絕對是一個大麻煩。本來沒有野心的朱棣,也是在姚廣孝的掏熏下,漸漸有了野心。
想要穩坐皇位,朱棣是一大問題。
可是要怎么將朱棣造反的火苗給徹底掐熄滅?
仔細想了想,歷史上的朱棣,在懿文太子朱標死后,才有了對皇位的想法,更是在姚廣孝這會施展屠龍術的妖僧誘導下,等待一個可以造反的時機。
看情況,姚廣孝就是關鍵問題。
可是燕王朱棣的本事兒極大,不會擅長領兵的自己,可不是對手,如何掐滅造反的火苗?都不了解怎么做?
對了!
分封制,洪武帝定下九大塞王,就是為了防止蒙古反撲,在長城、黃河、長江一帶設立了數個藩王鎮守,構成三道防線,防止蒙古南下。
世界那么大,只要對分封制改一改就可以杜絕燕王朱棣的造反,讓朱棣帶兵,向域外進行開疆擴土。
甚至讓朱棣到域外,自己當皇帝去。
先睡覺,等到明天早朝再提這件事情。
……
翌日上午,早朝的時間開始。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群臣跪拜,異口同聲。
朱雲文坐上龍椅,端正的坐著,右手微微抬起:
“免禮。”
群臣聲音,極為響亮:“謝皇上。”
隨即起身,文臣武將,向左右兩排整齊的站著。
太監總管駐留在皇帝身旁,喊著: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戶部尚書即夏原吉,站出來,拱手禮地敬道:
“微臣夏原吉,有事啟奏。”
朱雲文抬手一下,示意他請說。
夏原吉瞄了一眼,恭敬道:“今年國庫稅收為二百九十一萬銀兩,與去年相比減少三十萬兩,加上各種銀兩支出,目前國庫仍然國庫空虛。”
“還請皇上開源節流,這樣下去,會影響朝廷中樞運轉。”
面對夏原吉的稅收匯報,朱雲文感覺這大明國庫,真特么的窮啊!從洪武年間開始就一直入不敷出,加上推行重農抑商,稅收方面就很復雜。
尤其是處在封建社會,朝廷的主要都是來源于土地,農稅占比就是大頭,商稅是很少收取,甚至不會收取。
“朕明白。跟去年相比,稅收就一直在減少,想要開源節流,也不太容易。而且朕看了大明的稅收制度,主要稅收來源是人丁稅和農稅,想要開源節流,也必須從其他方面著手解決。”
“夏原吉,你是戶部尚書,對于稅收制制度是有了解的。那朕想一想,想要開源增加稅收,起碼要對大明的各個行業,都要有個清楚的了解。”
“朕需要你,把大明的士農工商等有關民生的產業,進行詳細的調查,朕要知道大明百姓的生活如何?”
“為此,朕會派錦衣衛,與夏尚書一同調查百姓民生情況。”
朱雲文給出開源節流的方案,想要增加國庫稅收,還得仔細了解民生情況,根據實際情況賴對稅收制度進行調整。
“微臣,明白。”
夏原吉拘禮道,隨即退下。
早朝一些大大小小的政務,詳細的和諸多大臣了解一下,在最后即將下朝時,方孝孺從文臣站出,上前。
看向上前的方孝孺老頭,朱雲文滴汗且覺得大感不妙!
“皇上,老臣有事啟奏,如今藩王傭兵自重,些許有輕蔑朝廷之舉,還請皇上盡快削藩,收攏兵權于朝廷。”
方孝孺進言,震驚在現場的文武大臣。
大臣片片私語,沒想到,方孝孺會進言削藩。
面對方孝孺進言,朱雲文的神色是毫無意外,齊泰、黃子澄進言削藩,就連方孝孺夜來摻和。
顯然,這是找死的節奏!
都不怕把燕王朱棣造反,奪取天下。
“削藩好嗎?九大邊塞,燕王、寧王等率軍駐守,負責北境安全,防止蒙古卷土重來反撲大明。要是對九大塞王削藩,豈不是朕自毀長城,導致邊塞無人可守,讓蒙古直插中原腹地嗎?”
朱雲文厲色的眼神,凌厲地語氣質問。
面對皇上這么說,方孝孺后退,執意想要削藩,沒有考慮到邊塞防守問題,當年洪武帝冊封皇子為王,就是為了戍邊,防止外族入侵。
方孝孺愧疚,退后幾步,拘禮:
“抱歉,是老臣欠缺考慮,沒有想到這一層的考慮。”
朱雲文從龍椅上,拍了下扶手,漸漸地起身,走了下來,又說:
“燕王、寧王等,朕的這些叔叔,雖然握有兵權,勢大。可朕相信,他們是不會隨意亂來,即使亂來,朕坐鎮中央,也會親手進行鎮壓。”
“朕,打算對分封制進行改制。”
面對文武百官,朱雲文說出了要對分封制改制的想法。
文武百官們一片嘩然,片片私語。
難以想象,皇上打算來個大的,對分封制進行改制。
要知道,改制可不是小事兒。
歷朝歷代,改制意味著改革,會有不小的影響。
尤其是對朝廷的運轉,改制方向把握不好就會功虧一簣,付出的改制進度,也會被攔腰截斷。
“皇上,改制一事兒可不小。牽一發而動全身,一旦動了改制的念頭,可不好進行展開。”
“而分封制自周朝以來就有,本身制度就已經很成熟,若改制,可不好從制度上進行改制。”
齊泰站出來,進言道。
“朕知道,對分封制修改,很容易大動干戈地造成不好的影響。但是朕,只是對分封制,調整一下藩王們就藩的方向,讓其不在國內就藩,而是讓藩王們就藩海外,讓朕的這些叔叔們打出去。”
雖然說要改制分封,不過朱雲文要做的是調整方向,又不是真的要改制。分封制本身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很成熟,何必從分封制本身進行修改。
“就藩海外?皇上,海外都盡是一些蠻荒之地,將藩王們調出去,豈不是跟流放沒有區別。”
夏原吉上前,拱手禮地急道。
“并不算流放。打從周朝開始,分封制實行,再到大秦將分封制廢止,你們想一想這把領土整合了多少次?”
“大秦統一天下,奠定了中原如今的統一格局。而漢唐、蒙元向西開疆擴土,不知擴大了多少?把國土疆域,延伸到了西域那邊而去。”
“所以讓藩王外封,目標,不過為了開疆擴土,讓一些有野心的藩王,在海外好好當一次如先帝那樣的開國之君,將這屬于我大明之外的化外之地,經過開化,成為我漢族天下的領土。”
朱雲文于文武百官中間走動,繼續說:
“當然,我知道你們有些人,內心有些想法。什么藩王外封,來日方長,定會威脅到大明本土。告訴你們,壓根沒必要擔心藩王外封,反過來攻我大明,因為朕只準許藩王外封有個藩地,絕不允許任何一個藩王背叛大明。”
“因為天下只有一個國家,那就是朕領導下的大明。”
“現在,朕把話說的很明白。
你們都聊一聊,藩王外封,是否可以調整方向進行實施?”
面對皇上要調整分封制的政策,文武百官相互商議。
正當聊的比較火熱時,方孝孺站了出來地進言:
“皇上,不可調整分封制。一旦將藩王外封到海外,意味著大明,將要向天下萬國宣戰,這有悖于祖訓,不可任由將藩王外封出去!”
正要回龍椅坐下的朱雲文,滴汗,扭頭斜視迂腐不堪的方孝孺,這特么的!既然把老朱制定祖訓給搬了下來。
“是啊,皇上。”
齊泰也上前,拘禮地說著:
“洪武皇帝此前,已經定下幾個不征之國在內,這調整分封制會違背祖訓,這于國不利。”
額頭的青筋暴起,朱雲文一臉怒目地顧視這倆人,沒有心情坐在龍椅上,反而是走了下去,還是跺腳地步伐,顯然是被這迂腐地倆人給氣到。
“朕費盡心思,想要通過外封的方式將藩王勢大的問題給解決掉!你們卻跟朕在這里唱反調,拿先帝制定的祖訓壓朕!不允許將藩王外封。”
“你們幾個意思!?難道想要強行對二十多個藩王削藩么!不怕再來一個如晉朝那樣的八王之亂么?!”
朱雲文聲音嘶吼般,怒道。
方孝孺、齊泰相繼下跪,磕頭禮拜:
“老臣等沒有這個意思。”
朱雲文把手上拿著的奏書,甩在了齊泰的身上!拂袖轉身返回龍椅上坐下。已然是對這些迂腐不堪儒家出身的倆人,看樣子想要一勞永逸地解決藩王問題,這倆人不能留在朝堂上。
迂腐又無能,還被后世稱作是建文三傻的存在。
真的沒腦子!
“傳朕旨意,罷黜齊泰、方孝孺上殿議政的權力,調離應天府,無旨意,永遠不得入京!”
啪的一聲!朱雲文起身,雙手猛拍桌子地怒道:
“傳旨!”
文武百官面對陛下盛怒,相繼跪下!
貼身太監總管,走來,畏懼地拘禮:
“是!”
“傳皇上口諭,罷黜齊泰、方孝孺議政權力,即可調離京師!”
朱雲文拂袖離去,不宣而退朝。
“恭送皇上。”
文武百官異口同聲地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