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占城稻
- 歷史趣聞直播間:古人破防了
- 土山巔
- 4114字
- 2024-02-16 11:40:49
“嗯,這個問題很復雜。”高帆喝了一口茶水,清了清嗓子,繼續道:“首先,最凸出的一個問題,就是人口增長和糧食產量!”
“在舊王朝覆滅的時候,往往伴隨著連綿的戰爭。而殘酷的戰爭,導致人口十不存一,產生了大量的荒地。”
古代戰爭破壞之慘烈,是現在人無法想象的。比如我們熟悉的東漢末年,在爆發大規模的戰亂之前,中原的人口,是接近六千萬左右!當然,各種數據不同,但是,都在五六千萬左右!
可三國建立的時候呢?
蜀國:94萬人口。
吳國:230萬人口。
曹魏:440萬人口!
三國加起來,都沒有一千萬!由此,可見漢末戰爭之殘酷!
三國演義那精彩的故事背后,是幾千萬普通百姓,死于亂世之中!
“同時,”高帆繼續道:“因為戰爭的殘酷破壞,人口凋零,就產生了大量的荒地。”
“所以,新王朝建立的時候,就可以鼓勵百姓,開荒種地,糧食產量大大提升。同時,新王朝的君主英明,賢臣輩出,最終創造出輝煌的盛世來!!!”
比如西漢初年的文景之治。
又比如唐朝初年的貞觀之治。
又比如明朝初期的永樂盛世,等等。
“但是,隨著王朝繼續呢?”高帆道:“因為戰亂停止,所以,百姓繁衍,人口不斷的增多!”
“但是,中原可以用來耕種的土地面積,卻是有限的!”
“由此,暴增的人口對土地,對糧食產量,形成了巨大的壓力。”
是呀,沒有戰亂了,那老百姓自然是瘋狂的生孩子。王朝初期,因為人口銳減,出現大量的荒地。百姓開墾荒地,糧食產量增加,由此進入盛世:人人都吃得飽!但是,荒地不是無限的啊?中原能耕種的土地,就這樣多,但是,人口繼續增長呢?
的確如此。
王朝,終究會進入一個節點,那就是,王朝控制的土地,已經無法養活王朝的人口!
王朝初期,尤其前朝的戰亂,人口銳減,這個時候,沒有壓力!隨便生!孩子多了,就能開墾更多的荒地,增加糧食產量。但是,因為戰亂帶來的荒地,終究是有限的。當荒地全部開墾,而人口繼續增加呢?
那人口數量,就會對王朝的糧食產量,產生巨大的壓力。
“這個時候,就是矛盾頻發,最終來一個總爆發。”高帆無奈道:“也就是,從太平歲月,又進入了戰亂的狀態。而戰亂,又讓人口銳減,又產生了大量的荒地,由此,進入下一個循環。”
可以說,我們中原幾千年,都是在這個【治亂循環】之中。
前朝戰亂,人口銳減,土地大量的拋荒。新王朝建立初期,開墾荒地,君臣勵精圖治,由此進入盛世。可隨著太平的時間變長,人口卻在不斷的增加啊。終究有一個節點,那就是王朝的土地,養活不了王朝的人口。
這個時候,或者遇到了昏君,或者遇到了奸臣,或者遇到了【小冰河】氣候,或者遇到了外敵入侵。等等,總之因為各種原因,中原再次進入混戰!混戰幾十年后,人口大量的死亡,大量的土地拋荒,這個時候,新的王朝建立了!由此,開墾荒地,人口增加,進入一個盛世,然后······
“我們整個中原的歷史,就是在這種殘酷的循環中。”
無解。
這就是王朝,國祚無法超過300年的原因之一。
當然,一些意外因素,會影響這個過程。比如北宋大面積種植的【占城水稻】,這種水稻生長周期短,能一年兩熟甚至三熟,同時,不挑地······中原自古就種植水稻,但傳統的水稻,生長周期長,一年只能一熟。
而這種占城水稻,生長周期短,卻可以一年兩熟,到了熱帶區域,甚至可以一年三熟。
這樣,同樣一塊土地,糧食產量豈不是翻倍了?
大名鼎鼎的【占城稻】!
“北宋人口為何破億?之前為何最多是幾千萬?”
“就是因為北宋推廣這種高產量的水稻!”
“同理,”高帆繼續道:“清朝的時候,傳來了紅薯和玉米,這兩種農作物,也比普通的小麥水稻,產量更高。”
“因為糧食產量高,所以,清朝的人口突破四億。”
之前說了,王朝無法延續,是因為人口數量對糧食產量,形成了巨大壓力。但是,如果同樣的面積,糧食產量能提高呢?比如北宋發現的占城稻?又比如清朝得到的紅薯和玉米?那這個過程,就會被大大拖延······
同樣的面積,因為新的農作物產量高,由此,那個【時間節點】被推遲了。
宋朝人口能突破一億,清朝人口能突破四億,就和新農作物有重要關系。
當然,還有其他因素,新的農作物只是因素之一。
而這一刻,聽到高帆解釋的各個歷史位面。
秦朝位面。
“我消滅了六國之后,因為沒有戰爭,人口大大增加,最終導致人口數量對糧食產量,形成壓力?”秦始皇思索起來,他大聲道:“派人去尋找這什么占城水稻和紅薯玉米!”
“擁有了占城水稻和紅薯玉米,我大秦的國祚,豈不是能大大延長?”
高帆:·····你想多了。
你死后三年,大秦就木有了啊!
///////////
西漢位面。
漢武帝道:“占城水稻?”
的確。
紅薯和玉米,可是來自【美州】,不容易得到。之前就已經說了,足以穿梭大洋的航海技術,成熟于明朝。之前的朝代,那些古老的戰船,是無法穿梭大洋的。所以,紅薯玉米,暫時得不到:那是大航海時代之后的產物。
“但是,這占城水稻,距離我們不遠吧?”
的確。
古代:占城國。
“傳朕旨意,按照高仙人之前的地圖和各種準備,征討西南,獲得占城水稻!”
哦?
還聯動起來了?
怎么征討西南?
第一,需要準確的地圖,標注復雜的山川地形。第二,需要南方的兵源,忍耐其中的酷暑。第三,需要喝開水,還有帳篷,對付蚊蟲。第四,需要青蒿······
漢武帝道:“征討西南!獲得占城水稻!延長我大漢的國祚!”
“殺!”
明朝位面。
“鄭和!”永樂皇帝道:“這占城水稻,我們早就有了。”
“所以,你下一步的任務,就是尋找高仙人說的:紅薯和玉米!”
“這個任務,甚至比尋找建文帝,還重要!”
哦?
鄭和下西洋,是去尋找建文帝了?
鄭和下西洋,主要有這些目的:隨著航海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歪果仁來到了大明。這讓大明感覺,需要派出龐大的艦隊,向世界展示大明國威!
第二,擴展朝貢貿易!比如,當時的南洋,就有大明很需要的各種香料!
第三,就是尋找失蹤的建文帝。有說法,建文帝逃到了南洋,甚至去了歐州!
只要建文帝還活著,朱棣就無法安枕!
而現在,鄭和又有了新的任務:去尋找神秘的農作物,玉的米,紅的薯!
清朝位面。
乾隆大怒,道:“這天幕,竟然將我大清堂堂【康乾盛世】說成【紅薯盛世】?”
康乾盛世。
從康熙到雍正到乾隆!持續百年的盛世!
但是,盛世之下,卻也有紅薯大面積種植的原因,所以,也可以將康乾盛世,叫做:
番薯盛世!
雍正:康乾盛世?看來和我雍正木有什么關系了······
//////////////
“咳咳,先別討論,”高帆道:“這個問題,還沒有回答完呢。”
哦?
王朝無法超過三百年的國祚,自然還有很多其他原因。高帆喝了一口茶水,繼續道:“王朝的人口數量,對糧食產量形成壓力,是重要原因。”
“其次呢?”
“其次就是土地兼并!”高帆道:“這,在歷朝歷代,都是很嚴重的問題。”
土地兼并。
“之前說了,在王朝開始的初期,有大量的荒地。而新王朝,也往往鼓勵百姓去開墾荒地,甚至很多王朝,都宣布荒地幾年內,不用交納稅賦!”
的確如此。
開墾荒地,還不用交納稅賦?由此,王朝耕地面積大量增加,最終迎來盛世。
“可隨著王朝的發展,”高帆繼續道:“普通的百姓,因為各種原因,不得不將土地賣給地主。”
比如,民間就有一個詞語,叫做【青黃不接】。那就是說,舊的糧食吃完了,新的糧食還沒有成熟,家中沒有糧食的時候!那個時候,全家人要吃飯,怎么辦?只能將僅有的土地,賣給地主。
或者,百姓生病了,要看病怎么辦?也是將土地賣給地主。
“總之,隨著王朝的延續,地主大量的出現,兼并了越來越多的土地。”
“在王朝初期,王朝的基礎,往往是大量的自耕農!”
“而到了王朝末期,大部分的土地,都到了地主手中!”
“前者基礎牢靠!而后者,卻讓矛盾爆發!最終引爆戰爭!戰爭中,曾經的地主貴族被大量的殺死,由此,土地拋荒,于是,又迎來下一個循環。”
又是循環。
土地兼并,也是循環。
自耕農生活得很好,不會去造反。可沒有土地的佃農呢?所謂,有恒產者有恒心。就是說,一個人有自己基本的財富,那就會老老實實的種地。可王朝末期呢?百姓被地主壓榨,一無所有!那遇到事情,我們就反了吧!
等戰亂后,地主的土地變成了荒地,人口大量的死亡,由此,進入一個新的循環。
“所以,”高帆道:“抑制土地兼并,成為歷朝歷代的另一個關鍵!”
這些問題,高帆能看出來,古代的讀書人也能看出來。他們,可能沒有如此詳細的數字,但是,道理是能明白的!所以,往往到了王朝中后期,就開啟了一次次的變革,變革的目的,就是緩和王朝的內部矛盾,延緩王朝的滅亡時間。
延緩那個致命的時間節點!
“比如宋代的王安石。”
“比如明代的張居正。”
“比如清代的雍正!”
哦?
他們都在王朝的中后期,有的是中期,有的是后期。他們,都面對了王朝的困局!就比如張居正吧,他的那個時候,土地兼并就很厲害了。在明朝初期,洪武年間,大明的【稅田】有有8.5億畝左右。
稅田,就是交納稅賦的耕田。
可是,到了張居正的時候,大明稅田,竟然只有4.5億畝左右。之前說了,隨著王朝的繼續,只有開墾荒地,只有耕地面積增加,哪里有耕地面積減少?而這個過程中,大明雖然失去對很多地方的控制,但是,農耕區幾乎沒有丟失。
比如奴兒干都司,雖然面積很大,但不是耕地!
那大明的稅田,怎么變少了?
“很簡單,”高帆道:“貴族和大地主,兼并了普通百姓的土地。同時,他們還有很多辦法,隱匿自己的田地,不交稅賦。”
“而朝廷,又要對外用兵,又要養活宗室子弟,又要養文武大臣,所以,所有的壓力,都壓在還交稅的自耕農身上,最終導致自耕農不斷的破產······”
這些大地主,都是有身份的!不是貴族,就是文臣讀書人!他們有辦法,隱匿自己的土地。那朝廷需要用錢怎么辦?就將財政壓力,壓在普通的百姓身上,讓自耕農進一步的破產。接著,土地被大地主兼并,矛盾爆發,戰亂不休,形成循環。
“所以,張居正的變革,首先的一點就是【清查田畝】!!!”
阻止土地兼并!
這樣,才能延長王朝的國祚!
之前說的占城水稻,紅薯玉米,它們可以延長國祚。
但是,清查田畝,抑制土地兼并,也可以!但是,后者要困難很多很多倍!
“因為你在觸動貴族和大地主的利益啊。”高帆道。
“又比如雍正皇帝,也是如此。”高帆道:“當時,讀書人不用繳納稅賦!”
“所以,他們開始瘋狂的土地兼并。”
“那朝廷用錢怎么辦?”
“壓榨本來就窮苦的普通百姓?”高帆道:“所以,雍正皇帝,就開始大刀闊斧的變革,也就是: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
“攤丁入畝!”
前者的意思就是:你兼并的土地,依舊要繳納賦稅,哪怕你是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