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如何以最好的心態應對當下的經營困境?

我們人生的意義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在哪里?對于這個人生最基本的問題,我認為必須從正面回答。我的答案是:提升心性,磨煉靈魂。

——稻盛和夫

何用最好的心態陪伴我們度過“寒冬”,這是我們要思考的。這些問題不是靠心靈雞湯就能解決的,而是靠轉變我們的思維方式來解決。如何轉變思維方式?我鄭重推薦稻盛和夫先生的《活法》一書,書中就有答案。經營遇到困境,一定要看《活法》。有的朋友說:“老師,你說有答案,可是我沒看出來。平時覺得這本書的內容對我有很多幫助,可是一遇到困難,我就不知所措了,內心很焦躁。這本書沒有告訴我怎么找回資本,也沒有告訴我怎么把貨銷售出去,上來就說活法,說人生意義,這些能幫我解決現實困難嗎?”我回答:“真能。”

我2008年讀了《活法》,2013年加入盛和塾,2014年立志辦學校,2016年建成學校,在這兩年的籌備中我吃了很多苦。我為什么能堅持下來呢?就是因為我學了稻盛思想,知道這背后的原因,能看明白,所以我以苦為樂、樂在其中。2016年,我在一片懷疑聲中把學校辦起來了,過程中,很多啟發和幫助就來自《活法》這本書。后來,我還專門在盛和塾和塾生朋友分享了《活法》大義。

稻盛和夫先生是一位企業家,一生致力于用企業為社會做貢獻,他寫的第一本書叫《活法》。《活法》序言的第一節為“混亂的時代中追問人生的意義”,開篇就將轉變思維方式的鑰匙交給了我們。在開篇中他說:“我們生活在一個不安寧的時代,世道混迷,看不清前途。物質是富裕的,精神卻很空虛;衣食是豐足的,禮義卻很欠缺;行動是自由的,感覺卻很閉塞;只要肯努力,什么都能得到,什么都能做成,但人們卻消極悲觀,有人甚至犯罪或搞出丑聞。一種壓抑的氣氛彌漫于整個社會,這是為什么?因為許多人找不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迷失了人生的方向。”這段話的描述和我們今天的很多企業十分相似,但這段話又不易理解。

“老師,你誤解我們了,我們沒有那么消極悲觀,但內心確實有些壓抑,我們壓抑不是因為找不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是因為銷售遇阻、員工流動、供應商抱怨、供貨不及時……是遇到現實困難了,我們最需要解決的是現實困難,給我們講課時能不能從困難講起?《活法》里講的人生意義是不是離現實太遙遠了呢?”有朋友這么問。其實,我為企業服務了很多年,也在反復思考,一堂課該從哪里講起。想來想去,還是要從《活法》的開篇說起,從這里開始,我們一定會找到答案,因為我是經歷者,也是見證者。

稻盛和夫先生在書中說:“我們人生的意義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在哪里?對于這個人生最基本的問題,我認為必須從正面回答。我的答案是:提升心性,磨煉靈魂。”這句話怎么理解?對我們有什么幫助?

我們很多人做企業首先想到的是盈利、成功,有這種想法很正常。為什么稻盛和夫先生卻認為人生的意義是提高心性,磨煉靈魂呢?為什么出現兩種答案?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選擇,會形成兩種完全不同的應對困境的心態!

我們在困境面前,之所以調整不好心態,不是因為困境本身,而是內心對于人生的意義沒有梳理清楚。如果我們做企業只為成功,會迅速落入患得患失的狀態,而這種狀態會嚴重阻礙我們的智慧開發,阻礙我們尋找策略。什么叫患得患失?簡單說,“患得”就是我想成功,“患失”就是我怕失敗。我們每一天都在想這兩件事,這兩個事在不停地折磨我們,使我們根本沒有心思去思考我們該怎么突圍。為什么會患得患失?因為我們在設定原始目標時,把目標定在了成功上,而不是稻盛和夫先生說的提高心性上。

難道我們真的不應該在乎結果嗎?關注結果不才是正確的嗎?下面我們舉例來思考這個問題。首先看一些名字:張謇、周學熙、盛宣懷、盧作孚、陳啟沅、方舉贊、孫英德、李福明、范旭東和榮宗敬、榮德生兄弟。這些名字我們能知道兩三個已經很不錯了。他們是清末民初中國最早的一批民族企業家,為我們今天中國企業界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我們應該向他們致敬!如此赫赫有名的一代企業家,尤其前兩位人物,號稱“南張北周”,各占當時業界的半壁江山,可至今后人依然記不住。從歷史看,他們和我們一樣,經歷過很多艱難險阻。盧作孚是做民生航運的,在抗日期間為了能順利把物資調往后方,他將物資從長江調到武漢和重慶,最終導致公司破產,為國散盡家財。他也是大教育家,為中國人民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后人或許記得,或許不記得。我們跟他們比,眼前這點東西真的很重要嗎?就像歌中唱的——“只不過是從頭再來”。

我們再看這些企業:華潤集團、歐亞集團、農凱集團、冠生園集團、科利華公司、德隆集團、超同公司、科鍵集團……這里有幾家公司曾經都排在各行業第一位,現在卻很少有人能記得了。

每個人的事業都是起起伏伏的。過去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中國古代《止學》一書講道,“利無盡處,命有盡時”“不怠可焉。利無獨據,運有興衰,存畏警焉”。“命有盡時”“運有興衰”,這就是現實。作為一個睿智的企業家,應站在歷史的角度看當代,這會使我們內心變得非常平和。當我們明白企業有發展,也會遇到困境,企業有興盛,也會有衰敗,進退是常態時,我們內心就不會那么緊張了。沒有永遠不失敗、永遠成功的企業,我們需要接受這一點。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中國近代企業家中能夠給后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那么幾個人。陳嘉庚,他的名字是因為廈門大學留下來的;田家炳,是因為在全國建了很多所田家炳學校,后人才記住的。其他很多企業家大家都記不住了,這是正常現象。其實也沒什么,我們不可貪戀名利,也不可執著,你越執著對你傷害越重,你內心放下了就沒事兒了。稻盛和夫先生做了兩家500強企業后就出家了,很灑脫,拿得起,放得下。而我們呢?其實并非困境給我們帶來痛苦,而是內心的執著給我們帶來痛苦,我們要把這個事兒看明白。更何況在影響結果的所有因素中,我們只是因素之一。全局不是靠我們這一個因素就能斡旋的,只是我們這個因素比較重要而已,這么想我們也就釋然了,我們就能坦然接受人世間的這些興衰、起落、變化,心也就很平和了。

再回頭看稻盛和夫先生這句話——“人生的意義是提升心性,磨煉靈魂”。稻盛和夫先生沒有說成功,沒有說要做500強企業,也沒有說如果做不到500強企業,你們都是失敗的。他只說要把人生的方向定在提升心性上。他寫的第一本書《活法》,開篇就追問了人生意義,已定準了基調和方向。只有了解這些,才能更好地跟稻盛和夫先生學哲學和實學;如果這些看不懂,后面的內容就把握不準,就會很痛苦。

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追求了錯誤的東西。我們不了解什么是錯誤的,也就不知道什么是正確的。多數人通常會說,大家都這樣做。可多數人都在做的就一定正確嗎?我們要如何尋找正確呢?看看那些前輩是怎么走過的,他們為什么這么快樂,他們一生經歷了那么多波折,為什么依然長壽、依然健康、依然為后人所敬仰。我們中國的企業家不僅要有故事,還要有信仰;不僅要有奮斗,還要有歡喜。我們經歷了這么多,能不能轉成我們的歡喜?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银川市| 石泉县| 洪湖市| 静乐县| 曲阳县| 蓬莱市| 西平县| 铜山县| 定南县| 图们市| 扬中市| 雷波县| 商丘市| 东兴市| 岑溪市| 望谟县| 阜康市| 彭泽县| 资兴市| 中西区| 静安区| 宽城| 大田县| 永年县| 红安县| 梁平县| 石门县| 乌恰县| 福海县| 修水县| 峨眉山市| 广宗县| 高碑店市| 清水县| 潢川县| 沁水县| 台前县| 巧家县| 建湖县| 永昌县| 如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