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升級背景下農業產業鏈金融創新研究:以四川牦牛產業鏈為例
- 楊海燕 唐善虎
- 15字
- 2024-05-22 15:16:48
第2章 產業鏈金融研究的理論基礎
2.1 信息不對稱理論
2.1.1 信息不對稱含義
信息不對稱,是指交易雙方在交易過程中因為信息擁有的不完全對等,信息優勢方選擇的自利行為可能對交易對手利益造成損害,從而導致市場運行障礙甚至市場交易消失的現象。
信息不對稱理論的基本假設就是關于交易信息的分布在交易雙方不均衡,一方擁有更多的信息,而這一假設在現實的交易活動中是普遍存在的。
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掌握更多信息或者擁有信息優勢的市場參與者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會在交易過程中隱瞞對自己不利的相關信息,選擇可能會損害交易對方利益的行為,導致市場上產生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
2.1.2 逆向選擇
信息不對稱可以分為事前信息不對稱和事后信息不對稱兩種。逆向選擇就是事前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問題。逆向選擇是指交易的某一方如果能夠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使另一方受損,傾向于與對方簽訂協議進行交易[1]。
逆向選擇在現實交易中的主要表現是:同一種不同質量的產品在市場上以相同的價格出售,而這一現象就是交易雙方所掌握的關于產品質量的信息不同導致的。美國經濟學家阿克洛夫經過對二手車市場的長期觀察發現:在一個自由市場里,消費者能根據自己的偏好去選擇不同價格不同質量的二手汽車,有些消費者出于對價格的考慮而選擇質量較低的汽車,而有些消費者愿意為高質量的汽車支付更高的價格。然而在實際交易過程中,消費者因為不了解車的真實質量,幾乎沒有人愿意為二手車支付更高的價格,他們愿意支付的價格為好車與壞車的平均價。這樣,高質量的好車價值被低估,不愿意出售而退出市場;低質量的壞車價值被高估而充斥市場,最終導致高質量車被劣質低價車驅逐出二手車市場。
在借貸市場上,借款人比貸款人有信息優勢,他可能隱藏對自己不利的信息獲得貸款。越是風險大的借款人,申請借款越積極,因為他的投機行為獲利將大于其他類型借款人。而貸款人因為信息不對稱,無法分辨借款人的風險狀況,很可能將貸款給予最積極申請貸款的高風險借款人?;诖?,通常貸款人可能選擇不發放貸款,即使市場存在低風險的信用好的借款人。借貸市場因此無法有效運作。
2.1.3 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也稱敗德行為,是在交易發生后信息不對稱條件下,不確定或不完全合同使得負有責任的經濟行為主體不承擔其行動的全部后果,在最大化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不利于他人行動的現象[2]。。道德風險最初是出自保險經濟學的一個術語,是指投保人投了高額保險后,在保險公司不能夠完全掌握投保人信息的情況下,投保人可能會增加事故發生率或者讓被保險人受傷的可能性,從而獲得保險公司的理賠。
在借貸交易中,道德風險是指借款人獲得貸款后,隱藏行動,從事高風險的投資活動,從而損害貸款人利益。借款人的這種機會主義行為導致貸款人縮減貸款或者不愿意發放貸款。
2.1.4 啟示
信息不對稱理論最早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并引入經濟和金融領域,在金融市場、金融交易等方面表現出了極具說服力的學術意義。根據該理論,市場中賣方比買方更了解有關商品的各種信息,掌握更多信息的賣方可以通過向信息相對貧乏的買方傳遞篩選后的有利于自己的信息或者隱藏自己的真實行動而在市場中獲利。這種情況在信貸市場中表現為由于事前非對稱的信息導致的逆向選擇,或是事后的信息不對稱引發的一系列道德風險問題,阻礙了信貸市場的正常發展。牦牛產業鏈金融正是基于利用產業鏈信息傳遞來解決借貸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解除產業鏈上的企業面臨的融資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