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特區研究文獻索引·第五輯(2011—2015)
- 陶一桃主編
- 1945字
- 2024-05-21 15:55:03
前言
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是中國國內唯一一家專門研究經濟特區問題的學術機構,也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唯一以經濟特區為研究對象的基地。經過10余年的努力與學術積累,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已在國內外經濟特區研究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并具有相當高的學術影響力與聲譽。其出版的《中國經濟特區史論》被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署推薦為中國改革開放35本重點書目之一,被選立為“國家社科基金外譯項目”,并已由英國Pasi出版社翻譯出版并在全球發行。此書的中文版于2011年獲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著作類一等獎,得到國內外學者、同行的高度評價。其出版的以書代刊的中英文雙語期刊《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以其長年堅守的、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在學術界產生廣泛的影響,并得到相關領域學者的普遍關注。已故著名經濟學家蘇東斌教授所創辦的《建議活頁》,以其文筆簡潔、觀點犀利、切中時弊的特點而廣受社會各界的肯定與好評。此外,每年交替舉辦的“中國經濟特區論壇”和“中國經濟特區工作聯席會議”,也深受學術界與各級政府的認可,并成為在海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力與知名度的國際性學術論壇。與世界銀行和聯合國計劃開發署不定期聯合舉辦的各類發展論壇,使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與南非、印度、巴基斯坦、柬埔寨、越南及中非國家保持著頻繁的學術交流,為總結、介紹中國經濟特區的成功經驗,探索、推廣中國道路作出積極的努力與貢獻。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深入和經濟特區功能的轉變,近年來,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將研究的重心由對經濟特區本身的功能、使命、產業結構、發展路徑研究,拓展到對中國道路和中國改革開放史、經濟特區發展史的研究。本書以為,對中國道路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對中國改革開放路徑選擇的研究。經濟特區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邏輯起點,其成功就是對中國道路的最好的、也是最有說服力的詮釋。對中國改革開放史及經濟特區發展史的整理研究,既是對中國改革開放歷程的梳理、保存,又是對40余年改革開放成功經驗與失誤教訓的總結與反思。正如俄國著名思想家赫爾岑所說的:“充分理解過去,我們可以弄清楚現狀;深刻認識過去的意義,我們可以揭示未來的意義;向后看就是向前進。”
文獻索引的編輯、整理工作是開展經濟特區問題研究及中國道路研究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因此,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將“經濟特區研究文獻索引”系列出版物,作為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研究資料匯編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研究中心專門成立了“索引集”編撰組,組織研究人員對海內外經濟特區研究文獻進行收集、整理與編撰,文獻類型包括著作、期刊論文、學位論文、報刊文章、析出文獻及其他類型的文獻。
《經濟特區研究文獻索引(第五輯)》,覆蓋2011—2015年經濟特區研究相關文獻的索引。本系列索引集的整理與編撰,已納入我正在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經濟特區發展史(1978—2018)”階段性成果。
為方便經濟特區研究領域的學術同人及高校師生迅速而準確地檢索所需文獻資料,了解國內外經濟特區領域研究文獻與動態,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也將本系列研究文獻索引納入“中國經濟特區研究數據庫(SezData)”系列資料文獻匯編。從這個意義上說,這部文獻索引是目前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正在全力建設的“中國經濟特區研究數據庫”紙質版內容的一部分。
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致力于建設“中國經濟特區研究數據庫”,目的在于建設一個全球資源共享、開放的經濟特區研究數據庫。該數據庫的建設將為檢索經濟特區研究相關文獻提供便捷、開放的網絡檢索途徑。目前該數據庫(http://www.sezdata.org.cn)已上線運作。
我希望并相信,“經濟特區研究文獻索引”系列出版物的陸續面世,不僅能為“中國經濟特區研究數據庫”奠定索引基礎,也將成為開展經濟特區和中國道路研究的重要文獻研究索引基礎。系列索引集作為開放的、資源共享的研究文獻的基礎性資料,其本身就是對研究、整理工作的現實檢驗。由于理性的有限性,呈現給讀者的這部文獻索引難免會有選源遺漏甚至錯誤存在,誠懇地希望各位經濟特區問題研究的專家、學者和有興趣的同人,通過各種渠道為文獻索引的完善提出寶貴建議。我們將第一時間在“中國經濟特區數據庫”中將反饋信息進行更新和完善,以期為特區研究提供基礎性的、權威性的資料數據索引。
其實,對于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的全體同人來說,對經濟特區問題的研究是一種情結。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它的發展是中國社會制度變遷與社會轉型的縮影。研究團隊透過深圳這個當年小漁村的成長、發展歷程,通過對中國經濟特區發展路徑的研究,見證了中國奇跡的輝煌與中國道路的魅力。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也在發展與積累中成長為深圳大學理論經濟學的學術重鎮,擁有了深圳大學目前唯一的一級學科博士點和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在國內外獨具研究特色和學術地位。
陶一桃
2022年3月于荔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