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選擇寫這本書的時候,心中可以說五味雜陳。《選擇》這檔欄目自2009年1月1日開播以來,到2022年的今天,已經走過了13年之久的道路。在這13年里,如果按平均每天播兩個人的故事算,到今天也播出了近萬人的故事。
我從2010年開始加入《選擇》欄目組,于2016年正式走到臺前,成為幫當事人答疑解惑的心理嘉賓。也就是說,從2010年到2022年,無論是臺前還是幕后,我接觸了近萬名中老年人,也算是閱歷豐富。
通過這近萬名中老年人講述的婚戀故事,我看到了當今中老年人在婚戀中的美好向往和困惑無奈。所有經濟方面、子女方面、情感方面等原因,最后都聚焦到了一點——養老。大部分人看似是來相親找對象的,其實想解決的最終是養老問題;另一小部分人則是真的來尋找愛情的。有很多年輕人不能理解,都這把歲數了,怎么還來談戀愛呢?殊不知中老年人認真愛起來,會比年輕人更火熱、更奔放。這本書中也會將他們真實的一面呈現出來,讓大家知道,人無論到什么年齡段,對美好生活都有著同樣的向往。
當然,也有很多人無時無刻不在希望通過婚姻來改變命運。
這種想法并不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消失,反而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增長。所以,本書看似只是在寫中老年人,其實卻包含了全年齡段的人生。年輕的時候怎么想,老了以后還是會以同樣的思維方式想問題。你、我、他/她,我們都一樣。本書希望通過35個經典情境引發大家的關注,共同思考婚姻到底是什么,婚姻到底應該如何經營。也希望子女們看看這本書,來了解我們的父母在想什么。
就像我在欄目中說過的,我們在《選擇》欄目里充當的看似是專家,是在告訴大家很多,但其實我們也從這些當事人身上學到了很多,這些也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那些喪偶的叔叔、阿姨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他/她們依然堅定地相信美好愛情和幸福婚姻的存在,讓我們感受到了愛情和婚姻的美好;那些離異的叔叔、阿姨的故事,讓我們從中吸取和總結了經驗教訓,讓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學會了如何解決自己和配偶、子女的矛盾,對我們年輕人的價值觀和婚姻觀有著深遠的影響。這些叔叔、阿姨提早讓我看到了老年生活的精彩,幫我規避了生命中的很多岔路口,讓我更清晰堅定地走在現在所選擇的人生道路上。
這12年的工作經驗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從2010年3月,我進入《選擇》欄目組,到今天和它一起奮斗了12年。我對《選擇》有很深的情感,所以,我想從我個人的角度,把我這12年間在《選擇》欄目中聽到的和看到的都記錄下來。人們常說,時間可以沖淡一切,再過5年、10年、20年,可能很多曾經非常喜歡《選擇》欄目的觀眾也不再記得它的存在,也會忘記它曾經給我們帶來的歡笑和快樂,但我不想忘記。人生有幾個10年呢?給大家留個念想,也給自己留個念想,這是我寫這本書的初衷。
我在這本書里寫到的35個人物故事,都是來到《選擇》的每一個平凡人講述的真實故事,也有在這12年間我親身經歷的事情。提前聲明,由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觀意識,所以我寫下的文字僅代表我的個人觀點,不代表《選擇》欄目組。書中故事里的人物,是我基于故事原型提煉總結而成的,目的是通過典型故事說明問題,大家無須對號入座,只讀書罷了,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荊瑩
2022年3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