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遺產保護與文化產業發展
- 李永東等
- 2958字
- 2024-05-21 15:00:39
第一節 文化符號概述
人類生活在一個充滿符號的世界里,這些符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類的思考和行動,甚至可以通過文化符號來解決令自己困惑的問題。這里即使用的廣義的文化符號概念,就是把那些人們用來進行思維、生活的工具、技術、禮儀和標志等都看作文化符號。
一、人類的文化符號
人類的文化符號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大量經驗事實表明,人類對于符號具有先天的敏感性,也善于通過符號來表達思想、見解、情感和意識等。這些符號甚至可以通過人類的某些特殊動作,如手勢等體現出來。
人類創造了各類符號來發展文明、推進生產力,這已經被諸多經驗事實所證實。這些符號降低了人類合作的成本,提高了要素的價值。人類根據看到的或者感受到的符號來調整心理狀態,并進行行動方面的判斷和決策,這是人類行為的特征。人類通過創造不同的符號來實現不同的目標,并探索如何強化這些符號的價值。
二、文化符號的基本類別
在廣泛意義上,語言文字、數理邏輯、服飾裝飾、建筑景觀等都是不同形式的文化符號,在不同領域發揮著不同的功能和價值。文化符號既是人類行為復雜性的外部表現,也是認知和分析文化行為的重要基礎。
(一)語言文字類
各種語言以及體現這些語言的字母、文字等都是這類文化符號的主要構成部分。這類文化符號具有廣泛的使用價值,有些文化符號甚至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這些符號構成的文化產品,已經成為文化生產力的重要內容。
(二)數理邏輯類
各種計算和推理符號等是數理邏輯類文化符號的主要內容。這些符號通過專用符號之間的聯系建立對事物描述的過程。更主要的是,這些符號體現了人類抽象事物和現象的能力,其中一些符號體現了自然和社會的大量經驗事實與理論規律,如微分方程描述的動力系統等。
(三)服飾裝飾類
服飾裝飾是實用性和藝術性相結合的文化符號,如各民族的服裝等就是這類符號的主要構成。這類符號具有莊嚴人體及美化環境的作用,創造和利用這類符號已經成為專業人士乃至大眾日常行為的一部分。服飾裝飾類符號在改善人居環境質量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四)建筑景觀類
各種風格的建筑構成的景觀是一種重要的文化符號。它傳遞著人們對于空間的理解、對于超越的追求等,而不僅僅滿足于居住需要。這類文化符號通常由專業人士創設,并由此產生對公眾審美等方面的效應和價值。
(五)社會交往類
社會交往是體現文明的文化符號,如人們見面時的禮拜、作揖等行為,是體現文化涵養和禮儀的一種方式。這類文化符號存在顯著的區域和國家差異。新西蘭毛利人見面時的“碰鼻禮”就是這類文化符號的代表之一。
(六)民俗禮儀類
民俗禮儀是各民族或各區域特殊的文化行為,如敬酒、祭祀等。這類文化符號具有一定的交往和合作作用,是不同主體之間建立信任的標志。祭祀活動表達了對先祖或亡親的追念,這是孝文化的一種形態,對教育后代具有重要價值。
(七)人居環境類
人居環境類文化符號表現在諸多方面,如綠化造型等就是人居環境類符號的形式。人居環境類文化符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審美情趣、職業類別及社會身份等。
(八)技術工具類
可能很多人對技術工具作為文化符號存在疑惑,由于本書從廣義視角討論文化符號,因此將其看成一類重要的文化符號。這類文化符號主要是工業文明時代的產物,如鉚釘、機床以及無線電信號和網絡信號等。由于具有體現生產力的重要功能,因此這類文化符號被用來強化工業意識和工業思維,以及相關領域產品與服務的設計、制造、傳播和推介等。
(九)其他類別
如果更加廣義地考察,那么社會交往禮儀也是文化符號。比如,藏族同胞見面時敬獻哈達等,通過這種符號來傳遞熱情和友好等。此外,還用某些文化符號表明某種身份或榮譽,如勛章和帽徽等。
專欄1-1:連環畫的教化作用
連環畫是很多人永恒的記憶,也是當下小朋友熱愛的文化產品之一。家長和社會通過連環畫為孩子講故事,介紹一些科學知識,對孩子進行教育。比如,以岳飛精忠報國為主要內容的連環畫,就是教育孩子熱愛國家,接受教育,增長技能,成長為國家的棟梁。此外,連環畫在科學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教化作用。如今,連環畫被以各種形式開發推廣,如用彩色印刷強化視覺沖擊、推出珍藏版增加銷量等。
三、人類的文化符號偏好
人類的偏好是一種自然秩序。諸多經驗事實表明人類具有顯著的文化偏好或者符號偏好,這些偏好本身就是重要的文化現象、社會現象,乃至重要的神經生理現象。之所以發生和維持這些偏好,是因為文化符號給人們提供了某種方式的服務,或是對人們的發展具有某種價值。
這些偏好產生的心理基礎比較復雜。有些偏好出自人類先天的習性,可以稱為“先天性偏好”(congenital preference)。比如,有事實證明很多人具有音樂、繪畫等先天性偏好的基礎。有些偏好來自后天的教育,可以稱為“習得性偏好”(learned preference)。比如,對于國旗等文化符號的尊重,就是通過后天教育獲得的。大量事實證明,這些偏好不僅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組織及有關主體的合作,也對組織內部形成共識等具有一定的作用。
一般來說,這些偏好具有穩定性(stability)。這種穩定性的表現之一就是人的一生中具有長期相對穩定的符號偏好,以及一個族群內部具有相對穩定的符號偏好等。不過,文化符號偏好也存在變異性(variability),這可能與文化交流等有關系。此外,文化符號偏好還具有拓展性(expansibility),即人們總是希望自己能夠擁有更多文化符號來理解周邊的事物和社會。不僅如此,人類還通過學習等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符號,并著力建立這些文化符號之間的聯系。比如,各種語言詞典就是這類文化符號聯系的重要成果和體現。
專欄1-2:中國人對書法的偏好
中國人喜歡在布置或者裝飾房子時掛字畫,這是書畫藝術偏好的重要體現。很多具有較高收入和一定社會地位的人將書畫收藏作為體現身份或者修養的標志。
實際上,這種偏好體現了一種文化追求和文化情懷,如有些人將書法內容作為治身修業的座右銘等。因此,很多文化偏好發揮著教化以及修身養性的作用,這也是書法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原因。
四、文化符號的創新
文化符號的創新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詞匯,并且有更多符號處于被創造的過程中。實際上,我們生活在一個由多元文化符號構成的世界里。藝術家在進行文化符號的創新時,技術化方式正在和傳統方式融合,催生了一些能夠恒久留存的文化符號。這些都是文化符號創新領域的積極進展。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人類創新了很多文化符號。有些是商業性符號,如商標設計和創造等;有些是技術性交往符號,如基于信息技術的工程項目等;有些是娛樂性符號,如卡通人物形象等。那些得到廣泛傳播的文化符號總是很快被主體利用,進行價值拓展和符號創新。但這些創新在很多時候僅僅是一種模仿,很多研究證實了符號模仿行為的存在,并討論了其背后的心理動機。比如,人們在興建房子時總是喜歡模仿望族人家的風格,就體現了一種群體意識,也是人類文化行為的趨同效應。
專欄1-3:微信和QQ頭像——一種新的文化符號
社交媒體的頭像等已經成為大眾廣泛使用的文化符號,這些符號為人們增進了解提供了載體和工具。一些案件的偵破等也借助符號進行,因為符號的特征及變化與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和行為之間具有一定的關聯性。符號因為能夠快速傳播而具有顯著的社會效應,尤其具有虛擬輿情等方面的效應。這已經成為社會組織重構等領域的重大問題,有學者對此展開了多視角的研究。總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需要重點關注這些文化符號的形態、內涵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