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視野: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課題組
- 1614字
- 2024-05-21 15:54:06
前言
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分別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近十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已形成較好的基礎框架,與147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余份合作文件,成為由中國倡議、中國方案推動形成的全球性跨國經濟合作行動,成為中國向全球提供的公共產品,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
近十年來,習近平主席在國內外多個重要場合就共建“一帶一路”發表講話,對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大意義、指導思想、核心要義等進行了深刻闡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為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2021年11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上強調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繼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論述指引下,在各參與國和有關方面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帶一路”始終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把基礎設施“硬聯通”作為重要方向,把規則標準“軟聯通”作為重要支撐,把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作為重要基礎,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取得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共建“一帶一路”面臨日趨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機遇和挑戰前所未有,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正確認識和把握共建“一帶一路”面臨的新形勢,保持戰略定力,抓住戰略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堅定不移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CCIEE)自成立以來,把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決策作為全部工作的核心和重中之重,是國內最早開展“一帶一路”研究的智庫之一,對決策參考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2012年國經中心曾培炎理事長提出《關于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融資機構的建議》并上報中央,得到習近平主席等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批示。2014年,中心開展了《“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研究》,獲國家領導人批示,相關研究成果轉化為《愿景與行動》,并獲2015年度國家發展改革委優秀研究成果一等獎。2017年承辦首屆“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智庫平行分論壇,撰寫《“一帶一路”:文明交流互鑒的“連心路”共同美好生活的“圓夢路”》,中心與國開行合作撰寫的《“一帶一路”貿投指數報告(2017)》在智庫平行分論壇上發布;2018年,承擔起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進展、貢獻與展望》(白皮書)被翻譯成8種語言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發布;中心承擔的中老中緬經濟走廊研究與規劃編制,納入“二高峰”成果清單。2019年與新華社共同承辦“二高峰”智庫媒體平行分論壇,中心與對外經貿大學、湯森路通聯合發布的《“一帶一路”貿投指數報告(2019年)》引起廣泛反響。2021年11月19日,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作為專家代表出席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并作大會發言。
自2014年起,“一帶一路”重大課題研究成為國經中心持續性跟蹤研究的年度重大基金課題,有關“一帶一路”重要研究成果——《“一帶一路”:倡議與構想——“一帶一路”重大倡議總體構想研究》《“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一帶一路”視角下的重點領域與路徑》《“一帶一路”:合作與互鑒——“一帶一路”視角下的國際地緣關系》《“一帶一路”理論框架與實踐研究》已先后由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為深入領會并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精神,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國經中心將《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研究》列為2020—2021年度重點基金研究課題,本書即該課題研究成果。未來,國經中心將繼續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開展“一帶一路”相關戰略研究和決策研究,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走深走實、行穩致遠不斷貢獻智慧和力量。
張曉強
2022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