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初設郡縣
- 春秋:風起洛陽,重鑄春秋
- 深夜的豹紋貓
- 2016字
- 2024-02-28 18:30:55
“汝將甘過找來,就說吾有要事相商。”
“諾!”
半柱香后,正在安撫戎狄的甘過匆匆而來。
“臣見過殿下。”
甘過是這次姬晉帶出來的所有人中,除他這位太子外,位最高之人,爵位中大夫職。
甘邑目前的國君是甘簡公,乃是甘過的哥哥,甘簡公死后傳位給甘過,死后謚號“甘悼公。”
這甘過也是命苦之人,史料記載,景王時期甘過被甘成公、甘景公的后人所殺,并立了甘成公的世孫甘鰍為甘國國君,死后謚號“甘平公。”
經過接觸,姬晉認為這個甘過頗為穩重,也算是可用之才,便打算試試能否解其生死危局。
“免禮吧!”
“甘公,此番汝雖未上陣破敵,但出謀劃策,亦是居功至偉。”
“吾欲將伊闕交于甘公理之,不知可否愿意?”
“這?”甘過突然一愣,不知該如何作答。
姬晉看著愣神的甘過,才意識到自己這個說法不太對。
在目下的分封制來說,將伊闕交由甘公管理,便相當于將伊闕當做采邑之地分封給了甘過。
如此一來甘氏便有了兩處采邑之地,要知懷璧其罪,甘氏一族可不像單氏一族,樹大根深。
“怪吾,未將此事表述清楚,吾之意,并非封邑,而是甘公幫王室理之,可以稱之為一縣之長,即謂之縣令也。”
沒錯,姬晉打算實行郡縣制,加強中央君權。
但是,若直接推行郡縣制,剩下的八大氏族自然不愿,那便從新收回的城邑開始。
先讓郡縣制與分封制共存,然后慢慢取而代之。
“殿下,何為縣令?”
“與邑大夫無異,即,為王室主理一縣之政務民事也。”
甘過躬身回應道:“殿下,臣雖任中大夫職,平日間多是參政議政之舉,無管理之能,怕是會有負所望吶。”
“甘公無須謙恭,吾既然叫汝來,自是相信甘公定能勝任。”
“甘公之才學亦不輸他人,與其在那朝堂之上當一個閑散大夫,不如來這城邑,主理一縣之政。”
“此事,陛下也已知曉,不日便會有任命下發至甘公。”
“既然陛下與殿下對臣如此厚待,臣必不負所望。”
甘過也不知是激動還是害怕,竟然向姬晉跪拜行禮。
“甘公,快快請起,王室能有甘公這等才士,當興有望也。”
“當然,這一縣之事全交由縣令來理之,定很繁瑣勞累。”
“故,縣令之下設主管一縣軍事之職,即謂之縣尉也。”
“縣尉一職,雖處縣令之下,但與縣令互不從屬,均直屬王室所轄。”
“另,縣令之下設縣司徒、縣司寇、縣司空等職,輔佐縣令管理一縣之政務民事。”
“汝可明之?”
甘過點了點頭,隨有搖了搖頭。
姬晉見狀,便從身后的竹簡中拿出了一合簡牘。
“此乃吾所編撰,汝看過便知其職位去務。”
“諾!”
“另,陛下已安排庶民遷徙之事,竹簡上便有如何編民入戶之策。”
“汝當按此策行之,以此分化瓦解戎狄復國之思。”
其實姬晉的化解之策很簡單暴力,那便是將庶民遷徙過來后,每五家比鄰,其中必需有一家是周人。
如此一來,相當于在四家戎狄之中安插了一家通風報信者,若有反叛之思,便可以盡快知曉,并將其扼殺于搖籃之中。
至于會不會出現周人欺壓戎狄,或者是戎狄合謀欺壓周人,姬晉都書寫了律法,按律法治罪便可。
至于戎狄的軍士俘虜,姬晉打算帶離伊闕,安置于軍營,讓其與周人軍士每日合練,久而久之,戎人反叛就會消失殆盡,徹底容入大周。
當然一切都還是姬晉理想之中的想法,具體如何實施,實施后會有什么隱患,他卻無法預料。
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不斷去完善。
將甘過打發走后,姬晉便又叫來了橫浦。
橫浦原本只是庶民,后來成為了他的侍勇,為人果敢,也頗有大局觀。
所以,姬晉便想讓橫浦擔任伊闕縣尉一職,一來算是自己人掌握軍權,二來防止縣令做大,最后反而尾大不掉,成為隱患。
安排好之后,姬晉召集全城青壯,包括軍士、戎狄俘虜等為伊闕挖掘護城河,河水自然引自洛水。
也算是在他離開之前,為伊闕再增添一道防護措施。
畢竟伊闕東接鄭國繻葛,南連陸渾戎都城陸渾,戰略地位可謂是得天獨厚。
待一切處理完之后,已經過去十日。
姬晉率領軍士自以及戎狄俘虜又來到了宜陽。
宜陽的縣令是李耳,沒錯,道家創始人李耳,如今才二十來歲,與其留在洛邑守藏室,不如讓其出來管理城邑。
而縣尉一職,則是一位叫做左廷的人,此人也是姬晉的侍勇,父母雙亡,差點成為一個乞食的孩童。
跟隨姬晉一年多,為人聰慧機靈,八尺有三的身軀,外加久而久之的操練,儼然是一個彪形大漢,與他的名字極為不相符。
與伊闕無二,宜陽戰略地位更甚之。
西與晉國澠池相接,扼守谷、洛二水之要道,東與伊闕遙遙相望,互為掎角。
作為大周南大門的兩座城池,若有閃失,那就只能天子守國門了。
就在姬晉帶人修建防御設施時,欒盈帶著幾人匆匆而來。
看到欒盈時,姬晉愣了愣神,自上次欒盈叛亂后,他派人去探尋過欒盈的信息。
可傳來的消息是,欒盈失蹤——
失蹤就失蹤吧,反正晉國正在窮追不舍,若是欒盈投奔而來,反而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不想今日卻突然出現了,難道是聽說了我拿下伊闕、宜陽二城的消息嗎?
“欒盈拜見太子殿下。”
“快快請起,軍佐無需多禮。”
“盈拜謝殿下救命之恩,目下盈已無處可去,還望殿下收留。”
欒盈埋頭于地,誠懇的說道。
“軍佐快快請起,既然來了,自是座上之賓,何須行此大禮。”
“謝太子殿下。”
“今日軍佐既來,子喬自當為汝接風洗塵,走,入城一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