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攜手行大道 綻放友誼花:天津友城五十年民間交往故事集作者名: 天津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等編著本章字數: 1476字更新時間: 2024-04-29 11:40:43
3 永不褪色的天津印象
老朋友重逢總能打撈出記憶深處的往事,包羅萬象,林林總總,娓娓道來。通過聽覺啟發了視覺感應,我的眼前浮現出長長的歷史畫卷……
早川雅俊先生是天津外國語大學的老校友,年輕時曾是中國研修生的“禮賓專員”。在外大的時候,他的人緣兒就很好。他的禮貌、熱情和聰明深受同學們的喜歡。盡管語言上還不是很流利,但是他虛心學習的精神、與人為善的態度像磁鐵一樣吸引人。早川雅俊先生非常喜歡天津的楊柳青年畫:寄寓氣節的竹子水墨畫、抱著金魚的胖娃娃水粉畫……楊柳青年畫是中國著名民間木版年畫,是中國民間傳統年畫藝術中的一朵奇葩。他在課余時間來到畫店里,靜靜地看著畫家們作畫,然后買下這些墨寶,作為永久紀念。當然,這不僅僅是對畫的欣賞,更是對天津本土藝術的傾心喜愛。久而久之,作畫者與買畫者就成了朋友。
幾位中國研修生,也常常請他去家里吃“中國菜”。他說:“其實在日本我已經吃到了中國美食,因為我總是請他們到我家去吃飯,他們會讓我帶著去海鮮市場,買來雞蛋、海蟹、蝦、韭菜,親手做三鮮餡的餃子、包子,還把這些手藝都教給了我的夫人。”
早川先生的老朋友就是樋口孝先生。
樋口孝先生從中學時代就對中國非常感興趣,很想知道這個有著厚重歷史的泱泱大國到底是什么樣子,四十三歲的他終于可以“解惑”了。1991年4月,他調入總務部人事課。同年,聽到市役所要募集留學生到天津外國語學院(現天津外國語大學)學習中文,便積極報名。在他的腦海中,天津是很大的國際化都市,九河津要,路通四方舟車。
為了完成自己要最廣泛地看看天津的目的,樋口孝買了輛自行車,同樣的黃色面孔,使他很容易就匯入到天津自行車的車流中。就這樣他懷揣一張天津地圖,尋找天津的名勝古跡和地理景觀,大有尋幽探秘的情趣。有時在某處流連忘返,回宿舍太晚,門禁打不開門了,就翻墻跳過去,惹得門衛大爺好大不高興。回想起來這些故事他笑了,也算是年輕時的一件囧趣。

日本四日市市商店街
增進天津與四日市的友誼,是這對老朋友此生奉為最鐘情、最熱愛的事業,甚至達到狂熱癡迷的程度。他們實在太愛天津了,即使回到日本后仍多次自費再來天津,看看這片他們曾經生活和奮斗過的熱土。每次有天津朋友赴日本探望,將會成為他們那一陣子最快樂的時光。他們帶天津的朋友品嘗日本佳肴,早川先生還讓自己的夫人也和他們一起做飯,向他們學習中國包餃子的手藝。“至今我家還保存著他們帶來的搟面杖,夫人會偶爾拿出來重溫包餃子的技術——回味無窮啊。”早川雅俊先生如是說。當然這種回味不僅僅是飯香,更深遠的意義是喚起情誼。先生來中國時,心靈手巧的夫人會連夜趕做多種手工藝品繡袋,每件都是精益求精,讓先生作為禮品贈送中國朋友。這些贈品被天津友人珍存著,一直作為友誼的物證。
樋口孝先生的妻子也是個“賢內助”。她明白到中國去學習是丈夫的志向,也是他事業的需要,所以全力支持丈夫去天津留學。當時他們的三個孩子,最大的剛六歲,最小的才一歲。丈夫一走就是將近一年的時間,可以想象,全天候的家務操持,三個孩子的培養教育,里里外外的打點應酬……全靠這副柔弱的肩膀一力挑起。當然她也相信,自己的丈夫是個有情有義的男人,“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1992年6月,樋口孝先生結束留學回國了。他開玩笑地說:“由于對內子的感激之情,我在家里一直抬不起頭來。”想來按照能量守恒定律,他不是“妻管嚴”就是“寵妻狂”。對這樣的妻子,他怎樣付出都是值得的。

早川雅俊先生
隨著天津和四日市兩市友好關系的不斷發展,兩市人民的友誼也日益加深,兩位老朋友的故事,也成為兩個城市的故事。后續的內容還將由時間的手繼續動情地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