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應鏈網絡設計與優化
- 秦璐
- 17字
- 2024-02-23 18:16:38
第2章 供應鏈網絡設計與優化理論基礎
2.1 供應鏈網絡組成與結構
2.1.1 供應鏈網絡組成
供應鏈是指產品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圍繞核心企業,由與之相關的原材料供應商、分銷商、零售商以及最終客戶組成的網鏈結構。
供應鏈有4種流,分別是商流、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商流確定交易達成關系,以商品所有權轉移為標志。資金流是實現商品所有權轉移的資金往來。信息流是指整個供應鏈上供需信息和管理信息等信息的流動。物流是商品實體發生轉移的過程。
隨著科技發展,供應鏈中商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可以完全實現電子化,只有物流需要實體節點、實體交付,必須依賴線下設施完成。供應鏈網絡設計與優化重點關注供應鏈實體網絡,從這種意義上講,其內核形式是物流網絡。
圖2-1展示了一個結構簡單的供應鏈網絡,該網絡有3層節點,分別是工廠、倉庫、客戶,貨物從工廠流向倉庫,再從倉庫流向客戶,圖中虛線和實線分別表示這兩種流向。這些設施節點和貨物流動方向就是供應鏈網絡最基本的兩大要素。
供應鏈網絡概念圖如圖2-2所示。其中供應商設施、工廠、倉庫、銷售設施是供應鏈不同環節中的基礎設施,這些基礎設施相當于點,實體產品的流動方向和數量相當于線,這些點和線構成了供應鏈網絡。
設施節點是指使企業原材料、在制品和產成品得以采購、運輸、存儲和銷售的基礎設施,包括供應商設施、工廠、倉庫和銷售設施4種類型。供應商設施是指為工廠提供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產成品、設備、能源等資源的設施。工廠是用以生產制造產品的一類設施,按功能可分為生產原材料、半成品或產成品的制造工廠、加工裝配工廠等。倉庫是用來對產品進行接收、分類、入庫、存儲、出庫以及分發的設施,按功能可分為生產型庫、流通型庫等,按層級可分為總倉、分倉、終端倉等。銷售設施是指直接或間接為最終客戶提供服務的設施,比如批發市場、零售店等。

圖2-1 結構簡單的供應鏈網絡

圖2-2 供應鏈網絡概念圖
產品流是指實體產品在設施內及設施節點間的流動。產品流從源頭供應商到最終客戶,涉及原材料、半成品和產成品的流動、加工和存儲,存在于供應鏈的采購、生產、運輸、存儲等環節。產品流體現了產品在上下游設施間的流動方向和數量,上游設施可以服務下游設施的范圍,也就規定了設施之間實體產品的供求關系。
2.1.2 供應鏈網絡結構
按供應鏈網絡層級和每一層級的成員數量可以劃分供應鏈網絡二維結構。圖2-3中橫軸表示供應鏈網絡層級,縱軸表示供應鏈成員數量。
供應鏈網絡層級越多表明供應鏈越長,由此可以把有2個層級的稱為二級網絡,有3個層級的稱為三級網絡,以此類推,其結構如圖2-4所示。

圖2-3 供應鏈網絡二維結構圖

圖2-4 不同層級的供應鏈網絡
同一層級成員數量越多,表明供應鏈網絡節點數越多,產品流也更復雜。如果某企業有更多的供應商提供相似的原材料和半成品,這就意味著流向工廠的原材料和半成品的運輸線路、時間、數量都更多樣,那么企業就面臨著選擇哪些供應商才能使成本更低的問題。成員數量決策是對成本和服務水平權衡的結果。例如針對倉庫這一層級,設計3個和5個倉庫的區別在于,3個倉庫的投資規模更小、運營成本等更低,但是相比5個倉庫,每個倉庫的服務半徑更大,響應客戶的時間更長,也就是服務水平更低,這就需要進行綜合成本和服務水平的權衡決策。
研究供應鏈網絡結構,一般都是研究以特定企業作為核心企業的供應鏈網絡。不同細分領域的企業,由于有不同的戰略目標,在設計與優化供應鏈網絡時,就會采取不同的策略與結構。比如,制造業更加強調生產成本,就會選擇在成本較低的區位布局工廠,即便遠離市場區域;零售業則更加注重反應能力,就會選擇在消費市場區域布局。因此有必要判斷特定企業所處的供應鏈網絡層級位置,因為處于不同層級位置的企業對成本和服務水平的側重點有較大差異,進而會影響其供應鏈網絡決策。
圖2-5和圖2-6分別表示以制造企業為核心企業和以零售企業為核心企業的供應鏈網絡結構。

圖2-5 以制造企業為核心企業的供應鏈網絡結構

圖2-6 以零售企業為核心企業的供應鏈網絡結構
圖2-5所示是以電腦生產企業為核心企業的供應鏈網絡結構,該企業更重視零部件供應和準時生產要求,其決策重點靠近供應鏈源頭,更看重運輸成本和運輸時效對生產的影響。圖2-6所示是以電器零售企業為核心企業的供應鏈網絡結構,它的決策重點更靠近最終客戶,更看重客戶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