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劍門關(guān)風景區(qū)
- 三國:我成了劍門關(guān)
- 九宮格夫妻
- 2296字
- 2024-01-29 16:23:01
“后世之力,竟然恐怖如斯,仙家手段,果然是非同凡響啊。”
走在劍門關(guān)的路上,諸葛亮完全是一路保持著目瞪口呆的表情維持過來的。
事實上在諸葛亮看來,此時擺在他眼前的這個,叫做劍閣風景區(qū)的地方,和他此時身體正在躺著入夢的地方,實在實在,是沒有半點相似之處,甚至連地形也完全不一樣。
‘此劍閣,真的是彼劍閣?’
別的不說,光是腳下這條寬闊利索的盤山臺階路,就足以震得他五體投地了。
他在兩千年前是地崩山摧壯士死才能修出幾條窄窄的棧道,莫說修這玩意是在玩命,就算是在此行路,也未嘗就沒有危險。
天下第一險關(guān)么,即使沒人在山上守著,往上爬也不可能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此時的這個劍門關(guān),愣是把那原本層層堆疊,濕滑難行的山路,全都給開平了,鋪設(shè)了無數(shù)石頭的,再他看來只能出現(xiàn)在皇宮院墻之內(nèi)的磚石以做臺階。
棧道呢?
哪還有棧道了?
山擋了道路,路不饒,反而把山給劈開了?
地形對比,最是能見其中偉力,明明只是簡單的爬了一會兒上山天梯,諸葛亮就敏銳的通過這兩千年間劍門關(guān)地形的差別而對此有了一個清晰的判斷:
“此乃移山填海之威能啊,此,若真不是仙術(shù),而真的是來自人間技藝的話,這……若是學會了這般本事,這大業(yè),豈不是吹一口氣就能成了?”
“人間手段?還是仙神手段?呵呵,又哪有什么區(qū)別呢?”
想到此,諸葛亮的心中愈發(fā)的感到火熱,畢竟這技術(shù)只要是來自人間,在怎么難,他們這些古人自然也是能學得會的。
當然,他現(xiàn)在是體驗模式,這學習仙法之事,自然也沒什么可琢磨的。
很快,諸葛亮隨著人潮,便來到了劍門關(guān)的第一個小景點:姜維像。
也是巧了,旁邊居然還恰好有一人在講姜維:
“那么我們知道,姜維是諸葛丞相的學生弟子,也是諸葛丞相遺志的繼承者,他的事跡相信大家都已經(jīng)是耳熟能詳,非常的值得我們尊敬對不對。”
“但是雖然說,姜維受人尊敬,但畢竟他是失敗者對不對,甚至如果我們對三國歷史有深入了解的朋友可能知道,后蜀的滅亡,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姜維晚年一系列的戰(zhàn)略決策失誤,可以說他其實是個地地道道的失敗者。”
“可我們?yōu)槭裁匆o姜維立像呢?我覺得這才是我們川人,乃至整個中華民族最值得稱道,驕傲的地方,那就是我們這個民族,從來不以成敗論英雄。”
“好,接下來我們繼續(xù)往前走,前面呢……”
說著,那導游就領(lǐng)著一票旅游繼續(xù)向上攀登了。
只留下諸葛亮呆愣在原地,一時有點風中凌亂。
“蜀漢,諸葛丞相,是在說我么?所以這是……我弟子?姜維?誰啊?”
石像旁邊還是有一個銅的牌牌立著,簡單的寫了一下姜維的生平的,而且字還是繁體的。
雖今古有別,即使是繁體字,于三國時期也已經(jīng)有了不小的變化,但諸葛亮到底是個聰明人,連懵帶猜,倒是也將這極簡的姜維簡介給看了個八九不離十。
“天水姜維,曹魏降將么?這人居然會是我的后繼之人?我居然會讓一個天水人做我的繼承人?這倒真是有趣了,觀汝結(jié)局,倒也悲壯,不枉忠義二字,這么看來,我的眼光似乎倒也還不錯。”
說著,諸葛亮的臉上居然露出了一絲笑意,心情愈發(fā)好的繼續(xù)跟著人群爬山去了。
卻是把一直暗中觀察著他的王大龍給整的挺疑惑。
‘他沒看出來,這姜維最終也還是失敗了么?姜維簡介上寫得很清楚,季漢最終投降了啊,怎么沒看出他的沮喪呢?怎么反而還挺高興的呢?’
而且這份輕松,高興,隨著諸葛亮登山也變得越來越明顯。
自下而上,過了姜維人像之后,劍門關(guān)道路上的小打卡點還包括一個蜀漢北伐壁畫、諸葛亮六出祁山行軍路線圖、諸葛亮像、劉備入川像。
諸葛亮都看得津津有味,除了在六出祁山行軍路線圖那里多停留了一會兒,駐足看了幾分鐘之外,表現(xiàn)得更一般游客也差不多。
王大龍不禁愈發(fā)的詫異,過了劉備入川像之后,忍不住還是施展了法力在他身邊顯靈出來。
諸葛亮連忙拱手抱拳行禮:“見過尊神,尊神手段,實是非同凡響,臣亮此行,可謂是獲益匪淺。”
“這是自然,本神的仙家手段,不非同凡響才怪了,看起來,你好像很開心,很高興?”
諸葛亮:“寄情山水,游玩攬勝,自然會開心,高興,這劍門關(guān)上居然能開拓出如此平坦寬敞的道路,風景也不錯,我又有什么理由不開心呢?”
王大龍:“可你沒看出來這蜀漢最后還是輸了么?理想破滅,不難過么?為啥我在你臉上一點沒看出來?是因為你涵養(yǎng)好,喜怒不形于色么?”
諸葛亮卻是坦然一笑,道:“原來尊神說得是這個啊,的確,我當然看的出,大漢基業(yè),終未能成,可惜了,不過,卻也談不上沮喪吧。”
“為何?”
“自先帝崩于白帝城以來,我這季漢可謂是風雨飄搖,內(nèi)憂外患不絕,亮雖在勉力維持,但也著實是常常有心力交瘁之感。”
“更何況,我大漢如今已經(jīng)僅有這益州的一洲之地,而曹魏已經(jīng)侵占了北方中原八州之地,以一州之力抗衡八州,此本就是蜉蝣撼樹,螳臂當車之事。”
“亮,匡扶漢室之志向雖堅,卻也早知此道艱辛,屬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不成,又有什么好沮喪的呢?”
“…………”
整得王大龍都有點不會了。
不管怎么說,他還是覺得諸葛亮有點淡定得過分了。
他觀察諸葛亮的時候,諸葛亮當然也在觀察他,雖只是初次接觸,但諸葛亮到底是個絕頂聰明之人,就這么一會兒的功夫,結(jié)合王大龍對他的態(tài)度,許多事還真就讓他猜想了個七七八八。
‘這山神,行事作風頗有些像是商賈,但卻并不死板,甚至還有些任性,倒似與子仲頗有相似。’
“當然,雖不沮喪,些許失落總還是有的,然而更多的,恐怕還是歡喜吧。”
“歡喜?”
諸葛亮微微一笑,道:“六出祁山,九伐中原,雖大業(yè)未成,卻也看得出,季漢還算強盛,也至少還有數(shù)十載的歲數(shù),不算少了,似乎還算得上是惜敗?”
“既然只是惜敗,如今臣亮又得尊神襄助,提前看出了這些因果,難道還沒有反敗為勝之機會么?”
“尊神之助,于亮言,當真宛如是久旱逢甘,即使只是這稍稍點播,于亮言,也已經(jīng)是受用無窮,還請尊神,受亮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