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諸葛亮和那個“疑似鮮卑”的網紅坐上了觀光車,一邊天天說地,一邊看著山上美景,一時間也是怡然自得。
這個網紅是有點水平的那種,時間雖然短,跟諸葛亮也講不了太多,甚至大多都很縮略。
但諸葛亮畢竟智力奇高,又身居高位,每天腦子里想的都是政治這些事。
因此從極簡的信息之中抽絲剝繭,倒是也能做到舉一反三收獲頗豐。
他也知道機會難得,歷史大勢這東西,簡單知道一下就好,反倒是有些歷史細節很是讓他在意。
而此時他最在意的,除了未來疑似會發生的五胡亂華,衣冠南渡之外,最重要的就只剩下魏延之叛了。
這畢竟是軍中的第一人,此人一旦反叛,影響還是很大的,甚至直接顛覆了整個蜀漢政權也不是不可能。
那他自然沒有不仔細問明白的道理。
“魏延叛亂啊,嗨,怎么說呢,性格使然吧,說白了,你這個諸葛丞相死后群龍無首,文武各有各自想法么,也是很正常的,說到底,這事兒跟你諸葛孔明也脫不開責任。”
“哦?我也脫不開責任?我如何脫不開責任呢?”
“蜀漢啊,名義上首府是在成都,實則首府早就是漢中了,這般宮府一體制在我看來其實隱隱已經有了君主立憲的雛形了,這個先進性是不可否認的。”
“君主立憲?”
“對,就是君主立憲,諸葛孔明就是劉禪的活憲法,可惜啊,諸葛亮的身后事安排的還是不夠好,受到了時代局限的影響,雖有君主立憲之實,卻無君主立憲之名,須知,名不正,則言不順啊。”
諸葛亮聞言,若有所思。
“你們蜀漢的情況和其他朝代都不同,你們最大的特點就是,你們雖然有皇帝,可皇帝說了不算啊!諸葛亮雖然威望高,但那是基于他的人品,才能,名義上卻仍是臣子,他的遺命,不具備任何法力效應啊。”
另一邊,魏延找到的這個網紅也同樣在跟他侃侃而談。
也真是巧了,倆人的觀點居然基本是一致的,卻是都把矛頭給指向諸葛亮了。
“諸葛亮是千古奇相,他雖然忠心耿耿并未有什么僭越之處,我也不信他想過篡權奪位,但確實不可否認的是,蜀漢百官和兵士是只知相令而不知君命的。”
“他活著,他是劉禪的相父,這對君臣父子只要兩人之間不生嫌隙,則宮府一體自然沒有什么問題,但是諸葛亮死了之后呢?”
“這諸葛亮還因為自命清高,守那君臣之節,假模假樣的還想要在表面上尊重劉禪,讓劉禪親自安排他的身后事,他這是大錯特錯啊。”
魏延聽了之后也是若有所悟,問道:“你的意思是,丞相給皇帝表面上的尊重,反而錯了?他……篡位就對了?陛下對丞相莫非也是心有微詞么?”
網紅道:“那誰知道了,網上倒是有營銷號分析,說是劉禪對諸葛亮早有怨恨,分析的還有鼻子有眼的,不過也都是瞎扯淡,這個問題扔三國論壇上保證網友能掐起來。”
“這種事,除非咱們能穿越回去問劉禪本人,劉禪還必須得說實話,否則沒人知道他到底是敬是怨,不過他敬也好,怨也好,這都不是重點。”
魏延忍不住好奇問:“那什么是重點?”
“重點是,不管劉禪怎么想的,諸葛亮剛死的時候,蜀漢的那些重臣,誰會真拿劉禪當回事兒?
蜀漢多年來的政治軍事中心早就在漢中了,有些個重臣可能壓根就沒去過成都,也沒見過劉禪。
現在諸葛亮死了,劉禪他難道可以簡單直接的僅靠一紙詔書,就將蜀漢的軍政大權全都收回自己所用么?
難不成這漢中的上上下下,無論文武,都和他諸葛亮一樣是守節知禮,謙退忠誠之人么?怎么可能呢?”
“難道諸葛丞相以為,蔣琬費祎,楊儀魏延之流,其才能,尤其是德行,真的和丞相本人一樣值得信賴么?一份建立在執政者的高潔人品之上的君主立憲,焉有不敗亡的道理?”
觀光車上,諸葛亮面對慕容哲彥的詰問,一時之間,居然無言以對。
“諸葛亮要是真想做好交接,不是不行,那就需要在他臨死之前,別去搞什么北伐了,而是直接帶著他的十萬大軍,回到成都。”
“然后用一到兩年的時間,將丞相府解散,將權柄依次還給劉禪,讓劉禪早一點親政,這樣的話,等到諸葛亮死后,這份權力劉禪才接得住,蜀漢的政權也才能穩固住。”
諸葛亮聞言有些無語,道:“那就錯過最后的北伐良機了,況且若是軍政歸于成都,恐怕大漢再也沒有北伐的機會,如此豈不是背棄先帝遺志?這般愚忠,難道就是對的么?”
慕容哲彥聞言哈哈大笑,道:“看來兄弟你跟我的所見略同啊,我也認為,諸葛亮肯定沒那么忠,他本質上就是個權臣么。”
諸葛亮:“…………”
“這就是諸葛亮的錯處了,”
“三國時期,乃至于此前的兩漢時期,歷來都是以軍權為重,從來都是大司馬,大將軍輔政,西漢時候的丞相,如周勃陳平之流,也都是軍功立世,諸葛亮既死,憑什么不許人家魏延生出什么非分之想呢?”
“諸葛亮的所謂遺命,含糊不清,也沒給蔣琬作為繼承人鋪路,蔣琬的資歷不如楊儀,兵權軍功不如魏延,劉禪雖是一國君主,但當了十幾年的吉祥物還遠離權力中心,這蜀漢沒有發生一次大規模的內斗,只死了一個魏延,簡直都是奇跡。”
諸葛:“…………”
“如果諸葛亮晚年死之前,真的明確了繼承人,而且提前做好培養,最重要的是,將蜀漢的丞相任免,誰來當丞相,如果能夠形成一套法度,讓蜀漢擁有一套真正凌駕于劉禪之上的憲法,那自然就大不相同。”
“讓我家丞相立下一個內部選拔丞相的規矩?”
魏延聽這網紅哥們這么嘮,一時間也愣了。
“這不就是欺君了么?”
“欺君怎么了?不是說好了令出相府,祭由宮中么?又沒人造反,你魏延要是當上了丞相,你會造反么?”
魏延搖頭:“陛下遠在成都,又并無掣肘大軍之舉,為何要反?”
“這不就是了,誰知道所謂的諸葛遺命是真的還是假的,蔣琬費祎拜相,資歷上確實是有點不夠格么。
劉禪這個皇帝實際上是命令不動漢中的人的,這才以丞相遺命為借口,就坡下驢而已,況且當時魏延和楊儀應該已經都火并完了。”
“如果諸葛亮死之前能定下一個制度,說明了,哪種條件下,誰能當丞相。
只要定的這個法子公平公正,你魏延,他楊儀,包括蔣琬、費祎、董允、姜維之流都沒有異議,互相之間對這個法子認可,這魏延和楊儀又怎么會打起來?”
“事實上蜀漢自諸葛亮死后內部斗爭一直挺激烈的,尤其是到了后期,成都與漢中的矛盾都公開化了。
如果不是諸葛亮心軟沒有徹底限制死劉禪的權力,又怎會如此呢?”
魏延聞言,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原來萬般不是,都是丞相的錯,怪就怪他太愚忠了,對自己的身后事安排的不行啊。”
“原來如此,這么說來,我大漢最終亡于內斗,倒是本相的錯了。
慕容先生,是不是若是本相在臨死之前真的立下這樣一個,連天子都無法干涉更改的規矩來選丞相,這是不是就是你說的,憲法呢?
如此,豈不是亂臣賊子?難道本相,唯有當個亂臣賊子,才是對的?”
“可這就是政治的進步,是文明的標志啊,哎~每次一想到如此,吾就不禁扼腕嘆息,咱們中華文明,明明是有著早一千多年就先走上君主立憲之路的啊。”
諸葛亮聞言,默然不語,面色上卻是不怎么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