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局勢與謀算
- 明朝第一國師
- 鱸州魚
- 3066字
- 2012-11-13 20:01:51
科普,抑或是忽悠,反正劉同壽把人給糊弄住了,連韓、孫二人都是一臉的若有所思。
他二人祖籍余姚,和王守仁是同鄉,他們雖非王守仁的弟子,但余姚是心學的大本營,他們受心學的影響也頗深,至少,對劉同壽格物的說法是有些認同的。
當然,關鍵還是說這話的是劉同壽,對小道士身份本領的認同,以及雙方親近的關系,讓他們更愿意把這些看似荒誕不經的說法,跟正經八百的學術扯上關系。
不過,從本心上來講,劉同壽的初衷也不是純粹的忽悠人,自然科學到底有多少分類,他的確說不清楚,但細細分下來,比起三千之數,肯定是只多不少啊!
和三十六、七十二以及四萬八千這種數字一樣,三千就是古人的一種概念性的說法,正如四萬八千這個數字代表的是不計其數一樣,三千只是要說明數量很多而已。
至于說,跟古代的道士們講自然科學,會不會是對牛彈琴,那就更加不需要擔心了。
正如同后世的魔術師,至少在應用層面上,對物理、化學有些研究一樣,擅長裝神弄鬼,煉丹制符的道士們,一樣精于此道。區別只在于前者有理論基礎,后者則是一半憑感覺,一半靠知識罷了。
還是那句話,華夏的道家就是一個大筐,什么東西都能往里面裝,道士可以是化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地理學家,還可能是個醫生,學者,甚至保鏢刺客軍人什么的。
看到了進京的曙光,劉同壽開始為將來做打算了,這個道家協會,就是未來他的最重要的憑借。
熊榮送他到客棧,并密談的目的是化解有可能存在的誤會。畢竟這次大會的安排上,很有針對性的意思,而張閣老這邊卻沒有響應的舉措,有可能給劉同壽留下芥蒂,給雙方未來的合作帶去陰影。
他用暗示的方式,把張孚敬的顧慮,也就是劉同壽行事風格和皇帝性格的差異略加說明。此外,他還透露了些有關于皇帝性情的細節內容。
這不是張孚敬的安排,而是熊榮自己的想法。
嘉靖初年的政爭,跟正德年間那幾場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更加頻繁,后者更加激烈。
劉健和謝遷倒臺的時候,跟著他們被罷黜的官員足有上百,朝中進行了一場大洗牌;等到后來劉瑾、焦芳倒霉的時候,牽連的規模也不下于前;再加上相當于前朝政爭延續的大禮儀事件,正德朝的政治斗爭堪稱不動則已,一動驚人。
相對而言,在嘉靖朝,除了倒楊的那場大禮儀之外,政爭的攻擊范圍,都被鎖定在了有限的幾個人身上,而不會株連一大片。這就是士大夫們再次發揮了以史為鑒的特長,吸取了前朝的慘烈教訓,做出的改進了。
這改進有利有弊,因為后果不那么嚴重,所以,政爭的頻率增加了,復雜程度也遠勝于前。但不管怎么說,好處還是很明顯的,那就是風險變小了。
具體的體現就是,盡管張孚敬的頹勢已現,但其黨羽諸如李、熊等人都不是很緊張,因為他們不會受到牽連。對張孚敬本人也是一樣,只要他掙扎的不是太過激烈,保證善終還是沒問題的,甚至還能給后人留些蔭庇,而不是象當初的楊廷和那樣,身家盡毀,玉石俱焚。
解釋誤會是其一,另則熊榮也是想借機跟劉同壽結個善緣,算是提前下注,為將來打算的意思了。
通過熊榮,劉同壽算是對當今的朝局,以及眼下的形勢有了較為清晰的概念,而不是純粹靠著后世的歷史知識揣測了。
首先,他很驚訝,這場大會牽涉的勢力之多是其一,另外,這些勢力的態度也跟他想象的頗有不同。
最大的驚異來自于嘉靖。
劉同壽原本以為,以他的本事,隨意露上兩手,就能讓嘉靖趨之若鶩了。要知道,這位可是最為著名的神棍皇帝之一,以現代魔術手段搞出來的神跡,加上他的預言,那還不得讓嘉靖象聞到魚腥的貓,一下子就撲上來啊!
可事實上,事情并非如他所想般順利。
他一直得不到召見,固然有朝臣和邵元節暗中阻撓的原因,不過根子卻在皇帝自己身上。雖然動了心,但卻還在觀望當中,所以錦衣衛的態度才會那么奇怪。
其實想想也是,嘉靖和他的堂兄可不一樣。
正德表面執拗,實際上耳根子很軟,在他不是很著緊的事情上面,他經常做出讓步。嘉靖則是相反,他表面上挺好說話的,可誰要是違逆了他的意思,就等著被找后賬,穿小鞋吧。他若是真的動了心,又豈是邵元節或者顧、夏那些人能勸得動的?
解決了疑惑,劉同壽開始郁悶了,因為他猜不到嘉靖真正的意圖。
人的心思本來就是很難猜的,何況他面對的又是一個熱衷于權術的皇帝!嘉靖的忌諱,滿朝皆知,但他思考的方式和真正的意圖卻很難把握,張孚敬能接連斗倒楊廷和、楊一清,靠的,就是他揣測帝王心的這份本領。
熊榮沒有這種本事,劉同壽同樣沒有,所以,這次水陸大會之后,人人都以為他進京在即,可他自己心中卻有引誘,這事兒還懸而未定呢。誰知道這次他有沒有撓中皇帝的癢處啊?
拿龍虎山來參照也沒用,因為邵元節的經歷和他完全不一樣。
嘉靖崇道是家學淵源,他老爹興王還活著的時候,就跟邵元節關系密切了,雙方的淵源極深。所以,當嘉靖斗敗楊廷和,初步掌控了京中局勢之后,他第一個想起的就是老邵。
老邵是有意識的提前下注也好,還是純粹因為運氣好,蒙中了大獎也罷,反正他的經歷不具備任何參考性,至少發跡的過程是這樣的。
嘉靖雖然有刻薄寡恩名聲在外,但他其實很喜歡用舊人。十三年來,錦衣衛指揮使的位置連續換了四五次人,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從興邸舊人中選拔出來的。這次來杭州的駱安就是曾經的指揮使之一。
從錦衣衛提督這種職位交替下來,還能該干嘛干嘛,這也算是嘉靖初年的特色之一了。要知道,錦衣衛可是特務機構,終明一朝,從那個位置上下來的人又有幾個得了善終的?
邵元節和部分朝臣的態度倒是在他預想之中。
誰都不喜歡面對競爭對手,何況還是趕在邵元節要告老的節骨眼上出現的,這么來勢洶洶的對手,邵元節沒直接撕破面皮的強來,已經相當克制了。
朝臣那邊更簡單,跟劉同壽為難的是謝家,別說謝丕現在還算風光,就算不是,謝遷潛在的影響力,也足以在朝中掀起一股暗流了。
最重要的是,此事還師出有名。
皇帝崇仙慕道,對儒家的士大夫們來說,總歸不能算什么好事。雖然這些年直接上疏反對的人越來越少了,不過時不時的還會有幾個御史言官蹦出來,都是拿這個說事兒。
以嘉靖的脾氣,這些人當然不會有什么好下場,但輿論對這些人都是持同情和贊同的態度的。其他人都是敢怒不敢言,有仗義執言者他們當然是要有所表示的。
所以,他們針對劉同壽動點手腳,甚至都牽扯不到朝爭的范疇,而是屬于應盡的本份。
沒辦法對癥下藥,明槍暗箭又多。劉同壽的對策就是加大幅度,以量取勝。
這次的清心符如果還不行,下次就來點更震撼的,比如移山填海,斗轉星移神馬的,反正就是要怎么駭人耳目怎么來,知道嘉靖坐不住為止。
不過越是大型的魔術,需要動用的資源就越多。比如后世那個著名的穿越長城的魔術,就是動用了大吊車才完成的,其他諸如燈光、助手的配合更是不計其數,劉同壽現在可沒有這么專業的人手和設備。
所以,不管這次能不能得到召見,組建班底,而且成員還得是專業程度比較高之人,這個訴求卻越來越迫切了。
能成功,入京之后,面對復雜的朝中局勢,他得有可靠的班底能依靠。失敗了,他更得靠這個班底來打贏下一仗。
總之,目標是宏大的,道路是曲折的,獨自前行不是王道。因此,劉同壽要組織人手,要科普,要用這個道家協會來劈荊斬棘。
至于要傳授的秘術,咳咳,作為一個天才魔術師,他對數理化多少也有些研究,跟后世的科學家當然無法相比,但拿些系統化的理論糊弄半個外行還不容易?
這么想著,劉同壽氣定神閑的問道:“怎么樣,殷師兄,你選好要學那類法門了嗎?”
殷老道一直眉頭緊皺,聽了此問,卻是展顏一笑:“劉師弟,那三千大道雖然無所不包,但好像沒有和內丹術相關的法門吧?”
劉同壽坦然道:“嗯,這個的確沒有。”
“那劉師弟可知,我武當一脈最擅長的是什么?”老道又問。
“請殷師兄指點。”劉同壽突然謙虛起來。
老道呵呵一笑,不無驕傲的說道:“正是這內丹之術和醫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