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假仁假義的朱由桹,施郎這一番涕淚發誓為大明效死的表現,倒還的確是有真情實意在里面的。
因為曾經剃發降虜的經歷,在永勝軍校之中,施郎的身份是比較丟人現眼的,那種相對同窗們來說尷尬到不堪回首的過去,讓施郎在面對類似趙仲篪這樣根正苗紅的同窗排擠和歧視之時,總是不得不忍氣吞聲。
他早就已經憋了一肚子氣。
正沒地去撒呢。
另外,施郎在軍校中接受的較為系統性的民族主義教育,雖然時間比較短暫,但也已經對施郎影響很大,可以說大大重塑了施郎整個人的認知。
其實,說起來,世世代代在某片土地生活的大多數人,總是多多少少在潛移默化中就會對這片土地和這片土地上的父老鄉親產生感情,這種本來就有底子、只不過程度或深或淺的感情,經過妥當的教育和引導,很容易就會自然而然地轉換為愛國熱忱。
尤其是如今大明江山正處于面對歷來就是漢人宿敵的北方胡虜之人南下大規模入侵的巨大危機之時,這種愛國熱忱本來就會更加容易出現在很多明人心中,這些明人主要就是那些面對第一次抉擇時就堅定地選擇了做抗虜志士的人,雖然這些人在全體明人中的比例肯定還是少數,但大明人口如此之多,故抗虜志士的絕對數量也是很多的。
而施郎這樣的,顯然就是在第一次抉擇中選擇錯誤,但第二次抉擇中選擇正確了人,在愛國情緒的加成下,施郎的思想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他打心底為其之前的作為感到不齒,內心有種想要彌補過錯的強烈沖動。
正所謂知恥而后勇的道理,施郎迫切地需要去洗刷曾經的恥辱,這就是其之前踴躍參與敢死隊去夜襲清軍水師的主要動機。
如今一番出生入死之下,不僅得到了天子授予的所謂勛章,還得到了天子的親自勉勵,他施郎施尊侯如今也可以說是“簡在帝心”了,這可實在是大大出乎施郎的意料之外。
被英明神武、以禮待人的天子又是一番勉勵之語打發走之后,施郎還是覺得這一切簡直就都如同夢幻一般。
摸著胸前的珍重的銅制勛章,施郎這才有了實實在在的真實感,又想到待到此番“短期下沉鍛煉”完畢,回歸軍校之時,再遇到趙仲篪那幫同窗,憑借這胸前這勛章,想必就可以大大地揚眉吐氣了吧。
再把圣上今日給他說的這一番話宣傳傳出去,不僅他的未來會一片光明,而且軍校同窗們定然都會羨慕嫉妒恨了吧。
那時,還有誰膽敢因為他曾經剃發留辮而排擠歧視他?
對于朱由桹這樣至高無上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王朝的統治者來說,勛章并沒有什么意義,就是一些金銀銅鐵而已,他若是真的想要,隨便自己給自己頒發一堆當做防彈衣都可,可這除了可能會使得他得到一個類似“明勛宗”這樣難聽的外號之外,又有何用?
可對于類似施郎這樣內心默認信奉類似“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道理的軍隊將士來說,這勛章,就不僅僅只是金屬了,其更是一種象征,一種認可的象征,一種榮譽的象征,一種前途的象征。
……
自從四月十二大清湘江水師基本全軍覆沒之后,孔有德就愈發地感覺到形勢的緊迫和所面對事務的棘手。
在他的命令下,佟岱手下的那些退入城中的清軍水師殘兵敗將,得到了整合,失去船只的他們,或許在以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就只能在岸上作為陸上防守長沙城清軍部隊的一部分,來與和他們有著奪船之恨的明軍作戰了。
除了安置水師殘部之外,孔有德還派人監督修繕了主要是驛步門及其周邊的城墻。
說起來也是邪門,黑燈瞎火之中,城頭清軍的大炮顯然沒有命中幾艘湘江上的明軍戰船,可明軍戰船上反擊的大炮,對著長沙城的城墻和城門,卻是打的分外準,不僅炸死了許多清軍士卒,還對城墻造成了一定的損傷,所幸長沙城城墻足夠堅固,還能夠繼續使用。
可若是明軍火炮持續轟擊的時間長許多,或許這長沙城的城墻就會被直接轟塌!
這是最讓孔有德感到擔憂的事情之一,他當年在登萊也是見識過世面的,知道紅衣大炮在攻城守城時候的巨大威力,畢竟先帝在的時候,他們三順王當初也被算作“烏真超哈”,手頭的大炮在與明國作戰之時,真可謂是立下了大功勞。
如今,孔有德竟然發現明軍的紅夷大炮似乎比他大清的紅衣大炮,還要犀利很多,至于明軍炮手操縱火炮的準頭,就更是遠遠甩下清兵炮手一大截了。
對此,毫無疑問知曉壕鏡澳上夷人存在的孔有德,猜想桂王軍隊之所以有如此厲害的火炮和炮手,八成也是得到了那幫夷人的鼎力幫助。
孔有德在登萊之時,便見到過一些優秀的夷人炮手和工匠,那些相貌大殊于中土之人給孔有德的印象頗為深刻。
如今,這更加接近壕鏡澳夷人明國殘余勢力,能夠得到夷人的更大援助,在孔有德看來,自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總之,得到夷人幫助的明軍炮兵部隊,可實在是讓孔有德缺乏安全感。
當然,孔有德收到的不是只要壞消息,還有一些哪怕不能說是好消息,也可以說是不好不壞的消息。
前幾日派往常德傳遞軍令的騎手早已經已經歸來,耿仲明的大軍自然不可能如傳遞軍令的快馬那樣行動迅速。
但也不算慢。
根據孔有德自耿仲明部派來的快馬哪里得到的最新報告,懷順王耿仲明已經率軍正在快馬趕來的路上了。
顯然耿仲明已經知曉了長沙形勢的緊迫,因此才以最快速度去收拾常德地區的清軍兵馬,然后快馬加鞭地火速來支援長沙,但如今長沙城西邊的湘江已經被明軍水師封鎖,故在孔有德看來,耿仲明部援軍臨近長沙估計也不好一時半會地渡河。
孔有德認識到恐怕耿仲明沒有辦法在十天之內與長沙城清軍會師,這愈發加深了孔有德心中對未來戰事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