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福王登基
- 大明皇叔:截殺順治,威震華夏
- 麻將君
- 2126字
- 2024-03-06 00:02:00
“大人,周圍山上的木材都被鄉民砍伐掉了,造船需要的木頭需要從三十里外的虞城運送,造船預計還需要兩天!”
龔世杰的聲音里有幾分煩躁。
得知胡茂禎離開碭山的消息后,朱敏鋮就放棄了進攻碭山縣城的打算。轉而繼續北上,準備正式進入山東境內。
然而隊伍被一條大河給攔住了去路。
黃河。
此時的黃河由開封翟家口東出歸德,直下徐州,合泗水入淮。
恰好擋在碭山前往山東兗州府單縣的路上。
聽到龔世杰的報告,朱敏鋮平靜的眼神中沒有任何起伏波動,他定定看著不遠處的河道。
曾經的寬闊大河,如今成了一片近乎干涸的河道,最窄處不足幾十米。河床上覆蓋著青灰色苔蘚的石頭和泥沙裸露在外,河道兩旁原本郁郁蔥蔥的灌木也變得枯黃凋零。
宛如破敗的大明王朝。
“世杰,你可知光是旱災,山東近些年就經歷了幾次?”
朱敏鋮問道。
提到明末,很多人都會說‘小冰河時代’,連長江以南也出現了大雪連月不輟、人口牲畜凍斃無數的場景。
然而實際上,明末的天災遠遠不止極端嚴寒這么簡單。
北方大旱、蝗災、瘟疫、地動,南方洪澇、瘟疫、風災等等輪番上陣。
就連‘天啟大爆炸’這么玄幻的事情都能發生在大明都城,爆炸威力相當于上萬噸TNT,死亡人數超過兩萬。
崇禎在位的十幾年各種災害更是沒消停過。
毫不夸張的說,天要滅明。
“回大人,崇禎十年七月,山東、河南蝗。十一年六月,兩京、山東、河南大旱蝗。十三年五月,兩京、山東、河南、山西、陜西大旱蝗。十四年六月,兩京、山東、河南、浙江大旱蝗。”
龔世杰恭敬答道。
“哦,看來你下過功夫啊!”
朱敏鋮笑道。
“卑職天資愚鈍,恐耽誤大人宏圖大業,只得笨鳥先飛。”
朱敏鋮麾下目前沒有拿得出手的謀士,龔世杰作為最高軍事將領也不過是親兵出身。為了輔佐好朱敏鋮,他一路上惡補了許多有關山東的知識。
人都是會成長的。
“善!”
朱敏鋮撫掌稱贊。
“連年嚴寒、大旱,鄉民無奈砍伐山上的樹木取暖。又因為大旱,河道水位下降,很多船只被棄置、損毀。導致眼下既無船只,又無造船的材料!”
負責監督新船建造的匠人嘆息道。
不遠處的河灘上,一群匠人赤著上身,忙碌地制造著木船。
他們將木頭固定,然后合力拉著鋸子,將木頭加工成合適的形狀。然后用繩索和鐵釘將它們緊密地固定在一起。
“嗨,嗨喲喲..”
響亮的口號回蕩在周圍,為干涸的土地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
“大人,河道干涸,碼頭已不可用,還需修建新的碼頭!紡織工人們表示不要酬勞,愿意為大人干活!”
工匠繼續說道。
一旁上了年紀的紡織工人同樣滿臉誠懇地說道:
“大人,這段時間您一直供著我們吃喝,我們的日子從未像現在這樣好!請讓我們為您做一點事情吧!”
“那就麻煩周伯了!”
除了老人、小孩外,所有隨軍人員全部參與到了建設工作中。
“世杰,整個山東境內,類似黃河這樣的情況不會少見,日后行軍打仗時也需注意,提早做好規劃!”
朱敏鋮提點道。
干涸的河道旁,人們揮灑著汗水。
此刻南京金碧輝煌的宮殿中,一場莊嚴神圣的儀式也在進行中。
鼓聲隆隆,震天動地,仿佛在訴說著皇權的威嚴。大殿內外,甲士肅立,群臣目光皆聚集在雕龍的寶座之上。
頭戴十二旒冕冠的朱由崧緩緩步入殿堂,身著明黃龍袍,一步步踏上臺階。
大太監盧九德雙手托舉一明黃卷軸,神情畢恭畢敬。他亦步亦趨上前,卻是將卷軸遞到首輔大臣史可法手中。
史可法有些狐疑地接過卷軸,緩緩打開。
他驚訝地張大了嘴巴。
一直用眼角余光注視著這邊的朱由崧,嘴角不由地浮上一抹不易察覺的笑容。
“朱敏鋮,真乃朕之股肱也!”
他在心里暗暗想著。
昨夜朱由崧興致高昂,連御數女尚不知倦,正準備繼續揮灑汗水,就聽一小太監匆忙來報。
朱由崧黑著臉腳步有些別扭地走出來。
他惡狠狠地看向小太監。
后者兩股戰戰,顫抖著跪在地上,畢恭畢敬地舉起一個小盒子。
“殿下,山東招撫使朱敏鋮大人急奏!”
“哦?”
朱由崧一下子來了興致。
心中怒氣在聽到‘朱敏鋮’三個字時就已消解大半。
他接過盒子,迫不及待地打開。
頓時睜大了眼睛!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朱由崧不由自主地念誦出聲。
“…若太子、諸皇子不幸蒙難,諸臣當輔佐福王朱由崧即皇帝位,以安天下…”
“…若太子、諸皇子不幸蒙難,諸臣當輔佐福王朱由崧即皇帝位,以安天下…”
奉天殿中,史可法顫顫巍巍地念著。
他真切體會到了朱由崧昨天晚上的心情。
拿到這封‘遺詔’后朱由崧激動得一晚上沒睡,他反反復復讀著‘當輔佐福王朱由崧即皇帝位’這幾個字,臉上掛著瘆人的笑容。
誰還敢說他得位不正?!
“皇叔朱敏鋮,朕定不負你!”
朱由崧握緊拳頭,下定了決心。
這封詔書,諸位大臣皆明白不是崇禎的意思,但是也絕不會有人去挑明!
聽到詔書上的內容,不少東林黨人都變了臉色。
今后再從合法性上質疑福王,已然不可行!
大家的心思都在‘福王朱由崧即皇帝位’幾個字上,根本沒有人在意后面有關建奴的內容。
詔書宣讀完畢。
群臣齊齊跪拜,山呼: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聲音回蕩在宮殿之中,朱由崧在悠揚的禮樂中坐于龍椅上。
大太監盧九德上前一步,舉起另一個明黃卷軸,沉聲念道:
“朕惟治世以文,戡亂以武。而軍帥戎將實朝廷之砥柱,國家之干城也。今賊寇肆虐,建奴橫行,此誠危急存亡之秋。皇明后裔朱敏鋮公忠體國,不避艱險不惜己身,親赴山東蕩寇平虜,為眾臣表率。茲特授朱敏鋮為山東招討使,掌山東布政使司軍事、賦稅、官員任免諸權!錫之敕命于戲,威振夷狄。欽哉!”
一瞬間全場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