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陛下算無遺策,英明神武
- 白天大明戰神,晚上古裝影帝
- 貓德彪
- 2221字
- 2024-01-27 12:06:00
正在準備騎馬進城的也先,突然被身后傳來的巨大響聲驚動。
回頭看去,本能地夾緊了馬腹。
眼前的景象,著實太過嚇人。
瓦剌騎兵舉著的火把,跟突然出現在背后的包圍圈比起來,如同螢火跟烈日的區別。
也先不知道對方來了多少人,只知道視野所及,煙塵彌漫,火光沖天。
喜寧來到也先身邊,指著兩桿帥旗顫抖道:“太師!這邊是宣府總兵,那邊是大同總兵,兩大城池加起來有數萬騎兵!”
久攻不下的伯顏帖木兒也趕回也先身邊,疑惑道:“大哥,明軍什么時候來了這么多人?”
也先咬著牙,盯著那兩桿帥旗氣急敗壞道:“老子難道不認識楊洪和郭登的帥旗嗎?”
瓦剌人屢次進犯大明邊疆,卻很少靠近宣府和大同。
不光因為兩地城防堅固易守難攻,更為重要的是,也先懼怕這兩地的守將。
對這二人的能耐,也先絕對不想再領教一次。
“大哥,現在不是發火的時候,快撤退吧!不然等明軍包圍圈形成,我瓦剌精銳都要死在這里了!”
伯顏帖木兒勸道。
也先怒瞪這個弟弟一眼,心道先前就你叫的最歡。
現在懷來城沒攻下來,反倒引來無數援軍。
損兵折將不說,對士氣也是沉重的打擊。
喜寧觀察也先臉色陰晴不定,為了不死在這里,急忙上前道:“太師勿要動怒,明軍的大部分輜重裝備還留在土木堡附近,我們拿到休整幾日,便能一雪今日之恥!”
事到如今,不聽喜寧的建議,也沒有別的選擇了。
也先怒哼一聲,大聲命令道:“向北撤退!”
眼下,只有北方沒有火把,除了這個方向,也沒有別的路線可以撤離。
軍令下達后,瓦剌騎兵呼嘯著向北方逃去。
也先最后回望一眼即將告破的懷來城,滿心不甘。
他發現從今天開始,戰事有些不對勁。
自從明朝皇帝御駕親征以來,還是頭一次連著吃敗仗。
莫非大明皇帝真的換人了?
還沒有來得及多思考這個問題,就聽到身后屬下慌亂的喊聲。
回頭一看,明軍騎兵竟然追著自己而來,剛剛進入一箭之地就是一輪騎射。
追兵之中,明黃帥旗異常顯眼,居然是明朝皇帝親自追來。
他原先還在懷疑明軍是否在故弄玄虛,偽造出來一支大軍,現在再也沒有半點懷疑。
也先揚起馬鞭,加快速度離開這里。
今日之戰后,他明白瓦剌在邊關又多了一個強勁的敵人。
楊信站在懷來城上,望著瓦剌騎兵遠去的狼狽身影,冷汗直冒。
他看到明黃帥旗追逐瓦剌人而去,大呼陛下不可,騎馬出城,帶著親信追隨帥旗。
明黃帥旗下的大名騎兵追擊瓦剌人一段路,就停了下來,原路返回。
楊信舉著火把這才追上,翻身下馬,來到帥旗前頭也不敢抬,恭敬道:“末將懷來城守備都指揮楊信護駕來遲!”
“楊信,你抬頭瞧瞧,老夫是何人?”
頭頂傳來一道蒼老而不失精神的聲音。
楊信抬頭,驚訝道:“見過英國公,陛下何在?”
張輔豪邁笑道:“陛下千金之體,萬一中了瓦剌埋伏,如何是好?自當坐鎮后方,由我這個老頭替君追擊!”
想起當時皇帝不講禮儀直呼“老頭”的表情,他臉上笑容更盛。
想來想去,張輔自認為應該是第一個被皇帝叫做老頭的大臣。
這份殊榮,他回去之后要跟子孫好好吹噓一番。
“原來如此,請國公先行,末將殿后。”
楊信指揮手下讓開道路,隨著張輔回到懷來城下。
遠遠地,他就看到一眾錦衣衛簇擁中,年輕皇帝坐在椅子上,正靜待追兵歸來。
楊信早早早下馬,奔跑幾十步后,半跪抱拳行禮。
“末將懷來城守備都指揮楊信護駕來遲!甲胄在身,恕末將不能全禮!”
朱七看向這名不到三十歲的守將,頷首道:“楊將軍免禮,守將既然到了,大軍就能進城了。”
楊信這才意識到,皇帝不進城,就是在等他這員守將。
對他的重視程度,不言而喻。
楊信心中激動,大聲道:“末將為陛下大軍開路!”
說罷,跑回座駕,翻身上馬,頭前領路。
這支十余萬人的京軍精銳,陸續進城后,才算是真正安全了。
都指揮府內,朱七高坐主位,一言不發,閉目假寐。
他面前站著的眾臣,也都在等著楊信回來。
不多時,安頓好入城大軍休整區域的楊信快步進來,上前稟報道:“大軍已經安頓好,開始休整造飯。”
“嗯,諸位奮戰一天,賜座!”
朱七睜開眼道。
列位大臣全都露出感激的神色,坐下來之后,心里大呼一聲舒服,無比享受。
武將還好,那些文官經過激烈的戰斗和長途跋涉,累得骨架都快散了。
要不是在皇帝面前需要顧忌儀態,他們能當場躺在地上休息。
楊信在這些重臣中間完全排不上號,只能坐在末席。
他四處張望,也沒有看到叔父楊洪的身影。
正在疑惑之時,聽到皇帝說道:“楊信坐到朕身邊來。”
楊信又驚又喜,親自搬著椅子來到最前面一排,坐到邊緣。
“再靠近些。”
皇帝道。
楊信卻推辭道:“能在這里聆聽陛下和眾位老爺的教誨,末將已經感激不盡!”
他見皇帝微微點頭,接著道:“懷來城破在即,多虧陛下和宣府大同兩位總兵官老爺的援軍,不知道兩位總兵為何沒有一同前來?”
張輔坐在最靠近皇帝的位置,聞言笑道:“陛下,楊信還真以為他叔父楊洪來了,看來陛下妙計不光騙過了瓦剌人,也騙過了自家人。”
楊信滿臉不解道:“請國公賜教!”
除了楊信,在座眾大臣也大多不清楚,怎么忽然之間,宣府大同都派了大量兵馬前來,難道不怕這兩大重鎮失守?
“援軍是假,計謀是真!你的那位叔父正好好待在宣府城中呢!陛下算無遺策,英明神武,命我就地取材,每人手上都舉著數根火把,腰間綁著樹枝,走起路來,足有千軍萬馬的氣勢,瓦剌人見了這幾十萬大軍,哪里還敢應戰!”
張輔笑聲爽朗,回蕩在大堂之中。
眾大臣這才明白,皇帝用詐,成功將不可一世的瓦剌人嚇走。
回過神來,對皇帝只有無與倫比的欽佩。
“那幾萬騎兵和兩位總兵的帥旗,也是這樣弄出來的?”
楊信追問道。
“幾十萬大軍都能憑空造出來,何況兩桿帥旗!”
張輔毫不掩飾自己對年輕皇帝的佩服,滿面神氣,比起昔日追隨朱棣大殺四方還要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