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傳道
- 我在民俗世界走陰闖北那些年
- 醉酒仙子
- 2142字
- 2024-06-19 23:53:56
拜入松鶴觀的第一日,三緣道長并未傳授李青任何修行法門,也未告誡門規(guī)禁忌,只是如同長輩般,吩咐道童符錦為他安排住所,以及生活所需。
不過那叫符錦的道童明顯不是個愛伺候人的性子,將他安排進一間廂房后,便再也尋不到她的人影了。
李青對此并不在意,若是真讓一個七八歲的女童幫他忙上忙下,他反而會過意不去。
在打掃屋舍的過程中,神出鬼沒的符錦出現(xiàn)過兩次。
頭一次送來了被褥,第二次則是告訴他院中有干柴,灶房有米面,若是渴了餓了,便自個兒去生火煮飯。
臨了,又用異樣的目光看向他,帶著幾分威脅道:“你可別告訴我,你不會做飯。”
“......”李青有種感覺,他如果回答錯誤,可能會遭遇某種不測。
“師妹說笑了,做飯我自然是會的,只是不一定爽口。”
聽到李青稱呼她為師妹,符錦立刻糾正道:“都說了,我不是三緣的弟子!我和他只是各論各的,他叫我名字,可不代表我就是聽他話的道童。”
李青聞言心里一陣嘀咕。
眼前的女童分明是聽從觀主吩咐的,但對方說話間,那異常抵觸的神態(tài)又不似作偽。
總不會是師父他老人家的私生女吧……
“你在想什么大不敬的事?”看到李青神情變化,符錦立時瞇起了雙眼。
“......”
“我在想如果不稱呼師妹,那該稱呼什么?”
符錦聞言睜大眼睛,就像是一只思索晚飯該吃什么的貓。
過了片刻,她眼前一亮道:“三緣在的時候,你叫我?guī)熋茫液澳銕熜帧K辉诘臅r候我們便各稱各的,你叫我?guī)熥妫液澳阌窈狻!?
“……”
李青沉默片刻,說道:“到飯點了,我去生火煮飯,師妹隨意。”
時至中午,做好飯菜后,李青穿著不舊也不新的道袍,前去向三緣問安。
不過三緣觀主并未出來用膳,反倒是想要當師祖的符錦,邁著方步,像個長者一般,過來哼哧哼哧吃掉了半鍋米飯,就連桌上的菜蔬也被她席卷了大半。
起先懷疑她是觀主私生女的李青,又開始懷疑這道童是不是活人。
看對方的飯量,應當是活脫脫的餓死鬼托生才是。
打了個飽嗝,吃罷午飯的符錦又語出驚人道:“好些日子沒吃過飯了,還是活人做的飯好吃,山腳下那鬼大姐做的飯總是半生不熟,根本沒法下咽。”
“不過你的廚藝還是得好好研習,以前我跟三緣在洛京時,吃過比這好吃無數(shù)倍的飯菜……”
李青完全不在意符錦后面說的話,他只注意到對方口中提到過的鬼大姐。
仔細想想,當初他上山來的時候,還在臨近山腰處見到過數(shù)位老翁老嫗,而那些老人皆是狐貍所化……
如此懷著不安的心情度過兩日后,一直沒有給他安排任何課業(yè)的三緣觀主,忽然將他喚到房里。
“玉衡,貧道知曉你為何而來,也知曉你并非真的想要當個無掛無礙的羽士。”
“師父...”李青欲言又止。
枯瘦身形隱藏在道袍下的三緣嘆了口氣,靜室內(nèi)的燭火忽明忽暗。
老道坐在蒲團上,被燭光映在墻面上的身影卻又顯得異常高大。
“人活在世上,少不得要被世俗影響,這不怪你。就連貧道這個方外人,也一直沒能做到無掛無礙,明定自然。”
“后來貧道想明白了一件事,所謂自然并不是讓人消恩泯仇,變成不思不明的頑石。”
“而是要吸取外界之力,明照己身。”
“貧道這里有一卷心經(jīng),經(jīng)常誦念可令你神清目明,不為心蠱所惑。”
三緣似是傳授真經(jīng),又似是在教導他明悉事理。
將心經(jīng)交給李青,老道又取出一份修行法門傳授予他。
此法門名為《餐霞食氣法》,內(nèi)里不僅包含如何采霞食氣的辦法,還有采煉日月精華的法門。
李青端坐跟前,神思歸于一處,仔細記憶感悟三緣傳授的竅門。
“這些是入門功法,同時也是萬仞之基,你要好生修持。”
李青得授真法,心中難掩激動,再次向眼前的老道拜以師禮。
之前是名義上的師徒,而如今傳道授業(yè)之后,便是真正意義上的師徒了。
三緣坦然受下,隨即又開口笑問道:“你還有什么疑惑,可以盡數(shù)說與為師。”
李青思索片刻,便問出了一直以來最想了解的事情,那便是當今之世修行之人如何界定道行深淺,以及修行的關隘險阻又有哪些。
“此事事關道統(tǒng),是該讓你知曉一二,且讓貧道想想該如何分說……”
三緣思忖片刻,說道:“我松鶴觀傳承脫胎于上古煉炁士,后經(jīng)道祖整合歸一,境界分為煉精、煉炁、還虛、合道四境。”
“不過自從天地變化以來,清氣消減,濁氣上升,我輩煉炁修行一脈日漸衰微,世間便又興起了適應當今環(huán)境的陰六境……”
......
燭火閃爍,轉眼夜已深沉。
李青身處靜室方寸之地,卻從三緣觀主口中看到了修行之人的古今衰變。
早在天地清明時,世間主導修行的乃是煉炁士的四大境。而到了五濁惡世,煉炁士衰微,主流修行境界便被陰六境取代。
這六境分別是辟邪、通識、刑魂、斬衰、塑命,以及最后的元神。
說到元神,三緣神色明顯多了幾分惆悵。
不過這點惆悵很快又被一股飛揚之氣掩蓋。
“所謂元神,分為陰神、陽神兩類,我們這一脈性命兼修,所修行的便是陽神。待陽神大成,便可成為純陽之仙。”
說到此處,三緣看向李青,意有所指道:“向貧道引見你的愚目和尚,修行的便是陰神了。”
“師父,陰神和陽神可有什么不同?”
三緣灑然一笑,說:“那些修佛的,修的都是陰神,所謂陰神便是清靈之鬼。其修持之人,始也不悟大道,又欲于速成,終究形如槁木,心若死灰。如此便可神識內(nèi)守,一志不散。”
“此非純陽之仙,難得神仙之質。”
見李青聞言露出欣喜狀,三緣忍不住笑罵道:“你得意什么?這世間又有多少人想修成陰神而不可得。汝眼下還未得見修真門路,便想著攫取神仙果實,莫不是忘了還未入門?”
末了,三緣又嘆道:“可惜如今我之道統(tǒng),確實不為天地所顧,那些和尚反倒是恰逢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