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朝臣、武將...
那些平日里敢在宗室子弟面前剛正不阿的人,現在都彎下了自己的腰!
這樣肅穆而有序的氣氛,影響了許多人的心理。
他們本來計劃的哭鬧,在這樣的場合,就像是笑話一樣...
“啪!”
王安凈鞭,宣讀圣旨。
待他讀完,如今的禮部尚書便出列進奏道:“啟稟陛下,宗室子弟進行科舉,我朝并未有過先例。”
“若其參加,該以何種態度應對?”
“照常人即可,不必有優待,但也不得歧視!”朱由校回答的很是簡短。
明顯,皇帝這是在演雙簧呢。
就是告訴下面的人,關于宗室俸祿、待遇這件事,大明的高層已經形成統一了。
你們要是沒有特別好的建議,那就不要隨便開口!
不然的話,你們就會得罪從皇帝到內閣、六部的所有人。
皇帝這一招,在之前的朝會上經常用。
比如開海、比如新工坊。
雖然說有示范帶來的現實例子,但皇帝在開朝會前,提前統一高層意見。
還是讓諸多改革能順利出臺,不會遭遇太大的挫折。
很多朝臣都知道皇帝的習慣,大事小會,小事大會。
只要皇帝沒有演雙簧的事,那就可以盡情發言。
而皇帝溝通過的事,除非你能言之有物,不然還是不要隨便開口。
否則,皇帝就會讓你明白,為何雷霆也是天恩!
但很明顯,朱由校一直塑造的朝會默契,在宗室這里用不上。
他們很多人都不來參加朝會,更別說懂這樣的默契了!
在朱由校回答完戶部關于宗室子弟從商的問題后,一個站在隊列很尾的輔國將軍,站了出來!
他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邊號喪邊喊道:“陛下!”
一下子,他就破壞了朝堂的和諧氣氛,讓很多人的目光集中到他的身上!
但是,這時候...
他又萎了!
朝堂之上,高官們的目光太有壓力。
這個輔國將軍情緒激動的喊了‘陛下’后,就被盯著他的人嚇破了膽子...
他哆哆嗦嗦地舉著奏章,但是,嘴里卻說不出一個字...
朱由校看著他,認出了他!
這家伙是蜀王一系的。
按理來說,身為輔國將軍的他,俸祿還可以。
家里也有不少產業,用不著趟這攤渾水。
但架不住人有野心啊!
想著借這機會在宗室里提高一下自己的聲望,然后...榮華富貴...
當朱由校從東廠那里看到對這位輔國將軍的分析后,滿腦子問號!
他不知道這限制宗室、給宗室新出路的政策制定者是朱由校嗎?
他不知道這天下所有人的榮華富貴,都要看朱由校的態度嗎?
他憑什么覺得,給朱由校上眼藥,還能好過?
失心瘋了嗎?
東廠曾有建議,直接把這人處理掉。
反正,他家里犯的法也不少!
隨便找個罪名就能下獄。
不過,朱由校制止了。
他不但制止了東廠的行動,他還允許這位輔國將軍參加朝會。
他就是要在朝會上,將這位輔國將軍拎出來當雞殺!
只要他隨便亂跳,朱由校立刻就會殺雞駭猴!
朱由校這邊磨刀霍霍,然而這只雞一直卡著殼兒。
膽子被嚇破了,人就只能跪在那兒,不上不下...
朱由校等了他足足有半分鐘,見他還不把頭伸到刀下,忍不住嗤笑一聲:“丟人現眼,滾下去!”
一句話,讓朝堂又活了過來。
也讓諸多心里不滿的人,差點兒被嚇死!
浩浩蕩蕩的示威,成了笑話...
事前的那么多商議,成了流水...
大明關于宗室俸祿定額、關于宗室新制改革的圣旨,就在這樣的狀態下出了爐。
在圣旨被布告的那一刻,有人如喪考妣,但更多的人,躊躇滿志!
沒人覺得自己比別人差,也沒人會承認自己不如人!
闖蕩,在天啟這個時代,是主流!
深夜,朱由校帶著朱聿鍵、朱由檢踏出了西暖閣。
剛剛,他又憑借著記憶和現在搜集到的情報,給兩個未來親王講了講關于新大陸的事。
他們倆,朱由校日后都打算封出去!
封到新大陸,海外開國!
當然,現在這個國策,除了朱由校身邊的幾人,沒人知道。
朱聿鍵和朱由檢也被叮囑,要守口如瓶。
選這兩人,一是因為朱聿鍵能力強!
他在歷史上就憑借著一幫招募的新兵,打敗過民亂部隊。
現在經過講武堂的加強,經過朱由校的言傳身教,他的能力只會更強。
至于朱由檢,還是占了他身份的便宜。
朱由校曾猶豫過到底要不要選他。
實在是,朱由檢的眼光、能力太差了!
哪怕他能勤勉,但是,誰知道他會不會走到歷史的老路上去。
越勤勉越失敗...
不過后來,朱慈燁的出生以及朱慈煥的長大,還是讓朱由校下定了決心。
想要在日后將自己的孩子封出去,那么,在此之前一定要有個例子!
作為朱由校的親弟弟,朱由檢太合適了。
而且,他這次雖說是在海外為王,但是,他身后還有大明,有自己!
就算走錯路了,那也能調整。
而不會說崩塌就崩塌。
加上大明日益富裕,支撐一個諸侯國和兩個諸侯國,沒太大差別。
那就和朱聿鍵一起吧!
一起經過教導,一起睜開眼看世界!
只希望,他們日后在海外的路能好走些。
能給大明的臣民爭出更多的生存空間!
至于朱由校為何要海外開國...
一來是因為海外的富裕,以及距離、通信等問題。
若是不通過海外開國,一直用四海號這樣的殖民方式。
那么那里的土地,永遠變不成明人的土地。
二者,大明現在的階級非常固化!
雖然說朱由校又是改革工業,又是開海。
但大明的勛貴、文臣士紳經過二百多年的發展,已經和大明融為一體!
他們幾乎壟斷著大明的上升渠道。
除了科舉還能選出一些天之驕子外,其余人想要改命,幾乎不可能!
農耕文明,尤其是大明這樣的國家。
錢固然不可或缺,但錢往往都不是最重要的!
“士農工商”,這短短四個字,道盡了何為一切之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