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套流程在一片肅穆中進行。
不過皇帝的和善與皇后的笑容,讓緊張的氣氛消散那么幾分。
有膽子大的,還會把自己選的貢品往朱由校的方向遞一遞,從而得到朱由校的一聲夸獎。
入住行宮,接見官員...
走完所有流程后,朱由校一身公子哥打扮,從行宮后門溜了出來。
旁邊張嫣滿是新奇。
她雖與皇帝出來快一個月了,但這么什么人都不帶的出去玩兒,還是第一次。
當然,肯定不是什么都不帶。
宮福安排的護衛早已遍布周圍數百步。
“陛下,真的沒問題嗎?”
“沒問題!”朱由校的包票打的通天響:“朕在京城的時候,經常這樣。”
“況且,也不只是有我們。”
“你看,他們來了。”
順著皇帝折扇指的方向,張嫣看到了正在行禮的天津知府李邦華,以及水師都督沈有容。
在進城,二人迎接的時候,朱由校介紹過他們。
張嫣趕緊做好皇后的儀態,但后知后覺又發現,現在一行人都是便衣、常服...
就在她有些不知所措的時候,朱由校拉住了她的手:“好了,今天就是出來看看。”
“沒什么特別的目的,不用這樣。”
李邦華,字孟簡,號懋(mào)明,江西吉水縣人。
和鄒元標是老鄉,還是鄒元標的學生。
可以說,他是鄒元標體系中的核心人物。
鄒元標舉薦的第一批人,就有他的名字。
在到京師之后,李邦華先是到工部做主事,幫鄒元標督促遼東軍械。
天津衛被確定為開海口岸之后,鄒元標又將他派了過來。
上任幾個月,干得還不錯。
無論是政務上,還是對軍務上的配合,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績。
這也是朱由校要親自出來看看的原因。
他想用自己后世的眼光給李邦華評鑒一下他的作為,好的地方褒獎,有做的不到的地方,就提醒。
爭取將天津打造成天下的模板。
讓大明的官員們‘有法可依’,少犯些錯。
“先去濱海街。”
朱由校登上馬車,朝隨行幾人做出了指示。
濱海街,是朱由校仿照后世的自貿區、保稅區而設置的一塊兒區域。
朱由校也不知道這政策到大明之后,會不會好使。
總之,先試試看。
濱海街,劃定為特殊區域沒多久。
在大明這樣的封建社會來說,變化應該不大。
但首先,朱由校把水泥推廣了。
其次,這是皇帝重點交代的項目!
李邦華到天津后,可以說一大半兒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這上面。
人力、物力,也都投入到了這上面!
為了讓濱海街繁華起來。
李邦華還專門召集了一次商賈集會,在集會上詳細介紹了濱海街的功能。
并且放下身段去回答各種問題。
在這樣的處事態度之下,在天津整座城的大力支持下,一個小小的奇跡誕生了!
朱由校到地方后看到的,不再是輿圖上的荒涼。
濱海街人頭攢動,車水馬龍...
盡管各處建筑還透露著新意,盡管制度看起來并不嚴謹,甚至有些混亂。
但繁華就是繁華!
人流騙不了人,商賈們南來北往的交易,也騙不了人!
遼東的參、直隸的布,蒙古的牛羊遍地走。
朱由校坐在馬車里,看著這幾乎算‘拔地而起’的街區,問道:“孟簡,這些人哪兒來的?”
李邦華磕磕胯下的馬腹,走到朱由校車窗前:“回公子,有直隸其他府的,還有山西的,遼東、山東也不少人。”
“蒙古人,聽說是從張家口過來的。”
“不過他們都不是貨商,是那邊的貨商雇傭的牧人。”
“嗯。”朱由校點點頭。
雖說大明也樂意看著北邊互市擴大。
但讓蒙古人在互市里面經商,和讓蒙古人自由在大明土地上行走是兩回事!
“你這手段不錯啊。”
“濱海街的名頭都傳的這么遠了!”
說起這件事,李邦華有幾分得意。
“在工部時,老師曾給我們講過公子在遼東之事中的操作。”
“尤其是讓人把控輿論,影響對方的判斷...”
“我學了幾分,也讓人帶著布告去臨近的府縣宣傳。”
“信的人不用多,只要有一個過來賺到的,那下次來的就是十個、百個...”
朱由校看了李邦華一眼,大明的官僚確實是進化極快的官僚機構。
看來輿論監督這件事也要提上日程了。
不過現在不是說這事兒的時候,也不用給李邦華說。
對他的政績,認同和贊賞即可。
夸了李邦華聰明知變通后,李邦華笑著繼續給皇帝介紹自己的工作。
這可是個大大的露臉機會!
一定要抓住!
一邊聽著李邦華講解,一邊粗略的看了看,在到最繁華的那一段兒時,朱由校吩咐道:“停車,咱們下去看看!”
看的過程中路過一家門面,非常氣派!
朱由校估計,自己的行宮排第一,天津府衙排第二,這地方就能排第三。
抬頭一看,嚯!恒順號!
這得進去瞧瞧。
伙計剛要迎接,就被宮福‘蠻橫’的推開。
兩個門衛看著不對勁,一豎眉,就被人打暈,拖到了角落。
店鋪里正陪著貴人選用物件兒的掌柜聽見動靜回頭,當場呆立,腦子里一片空白...
還好多年的歷練讓他內心強大不少,沒有當場跪下,或者做出其他什么過激動作。
不過,那位貴人似乎有些把持不住,身子一軟,險些癱倒...
若不是侍女手疾眼快,恐怕禁衛都要抽刀子了。
“夫人!”
“夫人!”
“沒事、沒事...”
“陛...白龍魚服,就...當普通人...”
這話說的,掌柜都不信。
但掌柜還是得說,他得安撫好這位貴人,然后趕緊去接待皇帝。
皇帝已經拿著賬本兒翻起來了。
倒是沒什么見不得人的,可要是有些疑問,旁邊沒人...
大不敬啊!
趙氏,英國公府的長媳,也就是那位貴人。
她抓著侍女的手邊瞄朱由校那邊,邊說道:“公公,我知道...我沒事...”
“你,你趕緊過去吧...”
“哎!”掌柜的應了一聲,接著小跑著走到朱由校身邊。
施了一禮,就像鵪鶉那樣站著,等皇帝問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