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這兩大佬咋還聽墻根呢?
- 大明:家?guī)煼叫⑷澹_局被誅十族
- 一葉偏知秋
- 2030字
- 2024-01-20 00:05:00
他不相信,在這世間方孝孺真的沒有所珍視之事。
既然你無畏刀劍之威,那我便以天下百姓之安危來勸誡你。
試問,你是否畏懼?
果不其然,一聽陳簡此言,方孝孺立刻放下手中的木盆。
緊接著,他正色說道:“孟子曾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在我心中,百姓的福祉自是至關重要。”
“何出此言?為何突然提及此事?”
陳簡微笑著說:“無事,只是一時興起。”
緊接著,他又問:“老師對貞觀之治有何看法?”
方孝孺的眼中掠過一絲驚訝,但仍回答:
“貞觀之治,實為天下太平,邊境安穩(wěn),百姓安居樂業(yè),堪稱歷史上的盛世罕見。”
方孝孺對貞觀之治的評價讓陳簡心中有了譜。
于是自顧自地說道:
“唐朝有位賢臣,名魏徵,初為東宮太子的洗馬,曾多次上書建議隱太子建成排除兄弟。”
“玄武門之變后,又成為太宗文皇帝的輔政大臣,協(xié)助文帝創(chuàng)立貞觀之治。”
言畢,他問道:“師傅認為,魏徵此人怎樣?”
這次方孝孺并未立即回答,而是沉思片刻后說道:“魏徵,當屬千古良相。”
接著搖頭道:“我知道元生是想為我尋找一線生機,但燕逆與文皇帝確實不同。”
“燕逆性情殘暴,固執(zhí)己見,一旦登基,必會濫用兵力,肆意征稅,給天下帶來災難。”
“而且,盡管百姓的安危重要,但社會倫理和道德規(guī)范也需有人維護。先帝和現(xiàn)陛下對我真誠以待,我怎能去做燕逆的背信棄義之人?”
“大明將亡,堅守倫理綱常又能如何自保?”
陳簡的這番話,對方孝孺而言,猶如晴天霹靂。
他突然站起,猛地抓住陳簡的衣領,將其逼至墻角。
拭去淚水,憤怒地質(zhì)問:“胡言亂語,大明絕不會覆滅,絕不!”
陳簡雖不解方孝孺此刻的情緒變化,卻明白自己的言辭已生效。
正如古語所言,宜以余勇追擊敗敵。
陳簡凝視著方孝孺那雙猶如野獸般赤紅的雙眼。
他大聲說道:
“老師,您曾教導我,讀書,為了立下天地之心,為生命定下使命,繼承先賢之學,為萬世鋪展太平。
然而在陛下執(zhí)政期間,先是齊泰、黃子澄等敗德之士擾亂國政,蔽惑君心。
繼而李景隆等無能之輩誤國誤民,致使國家失去戰(zhàn)力。
這導致陛下錯過良機,令燕王得以得勢。
如今天下易主,您若不留有用之身以庇護百姓,反倒執(zhí)意求死,這豈不是違背了您平時對我的教誨?”
“住口,我不愿再聽!”
陳簡持續(xù)觸碰方孝孺的敏感神經(jīng),使得方孝孺的手勢愈發(fā)用力。
陳簡只覺得呼吸困難。
但做事情豈有半途而廢的道理?
況且,陳簡覺得,自己快要成功了。
“再堅持一下。”
腦海中不斷自我提醒。
陳簡語氣放緩,說道:
“老師,請您清醒一些,您若犧牲,雖能留下忠義的美名,但天下百姓將陷入苦難之中。
您覺得,大明的百姓還能承受幾次這樣的磨難?
就當是弟子懇求您,放下個人的榮辱,為大明百姓承擔這份重任。
監(jiān)視燕王,為先皇和陛下守住大明,阻止他的暴行,您能做到嗎?”
方孝孺情緒再度變化,帶著哀求的語氣道:“別再說了,我求你,夠了。”
陳簡仿佛未聽見,只是誠摯地凝視著他的雙眼:“請您為天下百姓考慮一次,好嗎?”
方孝孺崩潰地說:“別說了。”
“嗬……嗬……”
陳簡胸口突然一松,原來是方孝孺再次倒地。
“呼…哈。”
陳簡急忙深呼吸幾次。
方孝孺不知從何處來的力氣,在短短幾句話間就讓陳簡胸口疼痛。
忍著胸口的不適,急忙蹲下查看方孝孺的情況。
確認方孝孺只是因為過于激動而昏厥,陳簡這才稍感安心。
“吱呀~”
“啪…啪…啪,真是精彩。”
牢房門再次被打開,朱高煦竟又回來了。
此時,他站在門口,輕輕鼓掌,嘴角帶笑,言辭中不知是贊譽還是譏諷地評價著陳簡。
與先前不同,這次朱高煦身邊的親衛(wèi)不見蹤影,只有一位身穿黑色僧袍的高大和尚隨行。
這和尚比朱高煦還要高出半頭,在大明這樣的打扮只有一個人。
那就是朱棣平定動亂的主要功臣——道衍和尚姚廣孝。
陳簡并未理會朱高煦,而是仔細打量起這位氣質(zhì)非凡的大和尚。
陳簡越看越覺得心驚肉跳,這姚廣孝,雖是僧人打扮,卻比武裝全副的朱高煦還要給他帶來更強的壓迫感。
史書上對姚廣孝的描述是目三角,形若病虎,陳簡原以為是夸張,但現(xiàn)在看來,竟然是實至名歸。
姚廣孝見陳簡在注視他,面露和善的笑容,對陳簡輕輕點頭。
這一眼,讓陳簡感覺仿佛被什么史前巨獸盯上了似的,渾身汗毛矗立,雞皮疙瘩遍布全身。
朱高煦又開口:
“能把一個滿腹經(jīng)綸的大儒激動到這種地步,陳簡,你讓我刮目相看了。”
陳簡不得不起身,朝朱高煦行了一個拱手禮:
“草民陳簡,見過高陽郡王殿下,見過大師。”
“不知殿下為何再次光臨,有何貴干?”
“貧僧道衍。”
道衍和尚未等朱高煦開口便獨自步入牢房,自我介紹后,微笑對陳簡說:
“陳施主,您對王爺此次平亂的看法頗為獨到。”
陳簡心中暗自咒罵,表面卻只能問:
“道衍大師過譽了,不知大師此行所為何事?”
姚廣孝并不知道陳簡的內(nèi)心想法。
陳簡嘴角微微抽搐,心中暗想。
獨特?我不過是想保全小命而已。
一個郡王和一位未來的權(quán)勢滔天的宰相,咋還聽墻根呢,真是有失他們的身份地位。
姚廣孝并不知陳簡心中所思。
看到陳簡表現(xiàn)出的淡定從容,他反倒覺得這個年輕人頗有趣味。
遂笑著說:“呵呵,貧僧剛抵達應天,原是來探望一位舊友,不過現(xiàn)在看來,似乎無需多費唇舌了。”
“哦,原來如此,呵呵。”
陳簡干澀地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