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搬了半天磚,還不夠住宿的?
- 大明:朝九晚五,老朱被我氣炸了
- 直播考古
- 2035字
- 2024-01-22 08:05:00
這項黃冊制度,是朱元璋很是看重的。
他一直有所籌劃,準備待日后實行。
“要是朝廷讓回去?”
“那……”王大壯歪頭看了看,這才是說道:“那如果抓不到俺,統計不到俺的話。”
“俺就一直在這待下去唄。”
“要是暴露出來了,那也就沒辦法,該怎么樣也只能怎么樣了。”
他這話很實在,也沒有遮掩。
朱元璋點點頭,沒再多問什么。
而后,他跟朱標二人又是向著其他人進行閑聊。
在各自獲取信息。
一個賬房到這里后,讓此地徹底是熱鬧了起來。
是來發今天的工錢。
幾分鐘后。
朱家父子從這磚廠之中出來。
將一小串銅錢拎在手里。
這是他們的工錢。
“咱是沒想到,今天竟然是領了工錢?”
“這加起來,足有一百二十文錢啊!”
“平時感覺不起眼的錢,現在竟然沉甸甸的。”
老朱對此頗為感慨。
“這一百文錢,當真是不少了!”
“是啊爹。”
朱標點點頭,他對這些數據是比較熟知的。
“現在一個貧苦一些的百姓家里面,兩口人一天能花個三十文左右。”
“咱倆也就干了將近兩個時辰。”
“還是不熟練的情況下,這就能養活一大家口人了,還能過的不錯。”
“這磚廠剛剛咱問了,是縣衙所有。”老朱感嘆道。
“沒想到蘇泓還挺舍得給工錢!”
“肯定是磚廠提供的錢,大于支出,生產紅磚的速度太快。”
“馬車一輛輛的往外拉!質量又是不錯。”
“真是不知道這蘇泓怎么搞的,怎么什么好事都落在他頭上了?!”
“還有這流民跟移民問題,你來說說看吧。”
“爹,孩兒剛才問的,這些年附近并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流民。”朱標回道:“都是元末時期居多,背井離鄉多年。”
“在這磚廠干活的,除了此種人之外,更多的是周邊的老百姓,而且數量居多。”
“他們平日里在這打工掙錢,到了農忙則會放假。”
“比平常在家種地,完全靠天吃飯要舒服很多!”
“嗯,這倒確實。”老朱點點頭。
隨后表情變得正經一些。
“咱考考你,你能明白,咱問那王大壯話的用意?”
“孩兒不知。”朱標搖搖頭。
他當時就很迷惑,不過礙于環境沒問。
現在正好是得以解惑。
“這就是咱準備搞的一件大事。”
朱元璋正色道。
“在咱大明剛建立的時候,當時咱就頒布了‘戶貼’制度。”
“就是將每一戶都要進行統計。”
“記載這戶人家是干啥的,有幾口人,年齡、耕地也要齊備。”
“這個你還記得吧。”
“記得。”朱標點頭。
這是初期就推行全國的一個政策。
他自然是清楚的很。
“這個戶貼的目的,除了是清查人口之外,再有就是將每戶人家應繳納的賦稅標注出來。”
“因為其中還記錄了每戶人家的土地,相當于把土地記錄在冊,所以推行起來并不復雜。”
“這個戶貼,在咱的構想里面,只是初步的。”
“咱要準備辦一件大事!”
“就是將每個人家,具體都打上標簽,分上籍。”
“譬如說當兵的,那就是軍籍,以后兒子也是軍籍,孫子也是……”
“農民,商人,工匠……都有各自的戶籍。”
“這樣下去,可保大明穩固,始終不出亂子!”
他的語氣有些狂熱。
這是老朱給未來勾畫的一個藍圖。
他認為只要按照這樣發展下去,再結合自己別的政策。
不說江山萬萬年這種虛話。
至少比其他王朝過的久,那是不成問題的。
只不過朱標眉頭微微一皺,沒有直接同意老朱的話。
“這個得慎重考慮才是。”
“不急,咱本來也沒準備在這兩年就完成。”老朱擺擺手:“有的是時間可以進行完善。”
“行了,咱還是找個晚上住的地方吧。”
“這一身臭汗,也得是洗洗了。”
……
“少爺,今天來的那老爺子,到底是什么來頭?”
“感覺派頭很大啊!”
晚飯桌上。
小昭邊吃菜,邊是向著蘇泓進行詢問。
“我就只知道他的行商規模很大,怕不僅僅在于一省之地。”
“其余的,就不太清楚了。”
蘇泓回道:“除了與我有恩這一點,把紅薯交給他來推廣,也是看重了他的商隊規模。”
“比咱們自己招人去其他地方推廣,快得多,也省事的多!”
“包括辣椒、玉米……都是可以讓他推廣出去!”
“這些高產糧食推出去,能賺的錢都不算什么,是真正利國利民的好事。”
“那明天的拍賣會……又是怎么準備的?”小昭好奇詢問。
“這次聽說您準備了不少好東西啊。”
“那是當然。”蘇泓神秘的笑笑。
“能把聞訊趕過來的有錢人,都給榨出油水來。”
“不信他們不動心!”
……
“什么?”
“你們這客棧最好的房子,需要一兩銀子一晚?”
在縣衙旁邊的客棧內,傳出來老朱不可置信的聲音。
“就是,這也太貴了吧!”朱標也在旁邊幫腔。
聽到這個數字,他就肉疼的緊。
只感覺自己倆人干了一個下午,才是到手一百二十文。
一兩銀子可是一千文錢。
自己掙得這點,還不夠住宿的……
他怎么敢張嘴要的?
“你莫不是看我倆是外地的?就想獅子大開口?”老朱皺眉道。
“客官,你這哪里話,我們這物有所值啊。”
店小二沒有因為朱元璋的舉動生氣,還是笑吟吟的:“咱這房間里面,有洗澡的淋浴設施,設施也都很好。”
“提供一日三餐,還都是上好的飯菜。”
“您在客房里面有需要,直接招呼我們小二便是,能辦妥的,就都給您辦妥。”
“里面的還可以不談,我們這地段也好啊!整個縣城獨此一家!”
“旁邊就是縣衙,我一看就知道您是打外地來的,如果有需求,縣衙這么近,找縣衙再方便不過了。”
“這收您一兩銀子,絕對不過分的。”
“明天有拍賣會,上好的客房也就剩下一套,您不抓緊可就沒了!”